| 编号 | 名称 | 院系 | 学习形式 | 类型 |
|---|---|---|---|---|
| 1 | 学科教学(历史) | 法学与历史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2 | 中国史 | 法学与历史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史 |
| 3 | 世界史 | 法学与历史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世界史 |
| 4 | 民族法学 | 法学与历史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民族学 |
| 5 | 学科教学(语文) | 蒙古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6 | 民族学 | 蒙古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民族学 |
| 7 | 中国少数民族史 | 蒙古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民族学 |
| 8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蒙古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语言文学 |
| 9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 蒙古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语言文学 |
| 10 |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蒙古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语言文学 |
| 11 | 学科教学(语文)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12 | 文艺学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语言文学 |
| 13 | 汉语言文字学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语言文学 |
| 14 | 中国古典文献学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语言文学 |
| 15 | 中国古代文学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语言文学 |
| 16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语言文学 |
| 17 | 文化与传媒 |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语言文学 |
| 18 | 教育管理 | 教育科学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19 | 小学教育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20 | 心理健康教育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21 | 学前教育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22 | 教育学原理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学 |
| 23 | 课程与教学论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学 |
| 24 | 高等教育学 | 教育科学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学 |
| 25 |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 | 经济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民族学 |
| 26 | 公共管理 | 管理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 27 | 学科教学(音乐) | 音乐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28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音乐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民族学 |
| 29 | 学科教学(美术) | 美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30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美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民族学 |
| 31 | 学科教学(思政)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32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民族学 |
| 33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 34 | 学科教学(英语) | 外国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35 | 跨语言文化研究 | 外国语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国语言文学 |
| 36 | 体育 | 体育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体育 |
| 37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体育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体育学 |
| 38 | 学科教学(数学) | 数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39 | 学科教学(物理) | 数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40 | 数学 | 数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数学 |
| 41 | 物理学 | 数理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物理学 |
| 42 | 学科教学(化学) | 化学与材料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43 | 化学 | 化学与材料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化学 |
| 44 | 医学信息化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西医结合 |
| 45 | 农艺与种业 | 农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农业 |
| 46 | 作物学 | 农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作物学 |
| 47 | 草学 | 农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草学 |
| 48 | 畜牧 | 动物科技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农业 |
| 49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 动物科技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畜牧学 |
| 50 | 兽医学 | 动物科技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兽医学 |
| 51 | 学科教学(生物) | 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 52 | 食品加工与安全 | 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农业 |
| 53 | 植物学 | 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生物学 |
| 54 | 微生物学 | 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生物学 |
| 55 | 遗传学 | 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生物学 |
| 56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生命科学与食品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生物学 |
| 57 | 中药学 | 蒙医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药学 |
| 58 | 中医医史文献 | 蒙医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医学 |
| 59 |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 蒙医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医学 |
| 60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蒙医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西医结合 |
| 61 | 中药学 | 蒙医药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药学 |
| 62 | 临床病理学与病原生物学 | 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63 | 中(蒙)药化学与药理学 | 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药学 |
| 64 | 内科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65 | 全科医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66 | 外科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67 |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 临床(蒙)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医 |
| 68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临床(蒙)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医 |
| 69 | 内科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0 | 儿科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1 | 神经病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2 | 皮肤病与性病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3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4 | 外科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5 | 妇产科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6 | 眼科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7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8 | 麻醉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79 | 蒙西医结合护理学 | 临床(蒙)医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0 |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 呼伦贝尔市蒙医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医 |
| 81 | 内科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2 | 老年医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3 | 神经病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4 | 全科医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5 | 外科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6 | 运动医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7 | 妇产科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8 | 眼科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89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90 | 肿瘤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91 | 放射影像学 | 第二临床医学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92 | 内科学 |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93 | 神经病学 |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94 | 外科学 |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95 | 麻醉学 |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96 | 放射影像学 |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97 | 内科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临床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98 | 神经病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临床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99 |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临床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100 | 外科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临床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101 | 骨科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临床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102 | 妇产科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临床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103 | 麻醉学 | 内蒙古民族大学赤峰临床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临床医学 |
| 104 |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 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医 |
| 105 | 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 |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医 |
| 10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 | 全日制研究生 | 中医 |
内蒙古民族大学始建于1958年,2000年由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也是国家“十三五”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经过63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累计培养各类人才19万余名,为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坐落在被誉为“科尔沁草原明珠”的通辽市,拥有霍林河、西拉木伦2个校区,占地面积3314亩,校舍建筑面积41.5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3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14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79万余册。
学校设有23个教学单位、8个教辅单位、1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开设本科专业79个,涵盖了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省部级重点和重点培育学科16个。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4134人,其中普通本科学生21287人、普通专科学生202人、硕士研究生1989人、博士研究生24人、成人本专科生497人,留学生135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020人,其中专任教师1286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7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48人。在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人;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荣誉称号6人;有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学校实施“柔性引进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165人次,其中院士5名、社科院学部委员3名、“长江学者”3名、国家杰青1名。
学校坚持务实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特色办学理念,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专业1个,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专业6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品牌专业1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9门,优质精品课程3门;新工科、新农科、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9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1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39项,国家民委民族院校教学成果奖12项。
学校现有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科研平台26个,其中,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21个;有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平台15个,其中,全国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个、国家民委研究基地3个、国家体育总局研究基地1个、自治区重点研究基地10个;有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14个。“十二五”以来,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4项;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6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6项;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类奖励34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7项;获得人文社科类奖励110项,其中,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2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73项、国家民委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获发明专利授权88项。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民族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国首个研究民族高等教育的专业期刊。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来华留学生汉语培训基地,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及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一级信誉等级涉外院校”。学校与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美国格林斯伯勒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欧亚太平洋学术协会等35所国外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学校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响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蒙古国国立教育大学、俄罗斯布里亚特国立农业大学签订了博士教师联合培养、本科生“2+2”、本硕人才“2+2+2”、“4+2”等合作办学项目协议。
蒙医药是我校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蒙医学、蒙药学、蒙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蒙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为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015年蒙医学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医生培养计划”。2020年被评为蒙药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18年获批国家发改委蒙药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20年获批国家药监局中药(蒙药)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2021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已成为蒙医药事业发展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学术研究基地。
学校现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是国家三级甲等蒙医综合医院,是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蒙西医结合医院,也是国家执业医师考试考点、国家首批蒙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有卫生技术人员2125人,开放床位1530张。有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
近年来,学校获得多项荣誉。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2年被评为“全区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先进单位”,2017年被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2014年附属医院和蒙医药学院分别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8年学校被评为教育部信息化试点高校优秀单位。2021年,学校以优秀等次通过自治区直属高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评估验收。
逐梦前行,再创辉煌。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祖国北疆,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内涵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特色鲜明、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法学与历史学院研究生专业有:民族法学、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学科教学(历史)、中国史、世界史等专业。民族法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保障内蒙古民族大学全日制统考法学与历史学院专业:3(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

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专业有: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思政)等专业。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全日制统考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6(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

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学学院研究生专业有: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科教学(语文)、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民族学文化遗产与社会发展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全日制统考蒙古学学院专业:10(不含推免)考试方式

2023年内蒙古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民族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学科教学(思政)、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教育管理、学科教学(英语)、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

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专业有: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法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地区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有:中(蒙)药化学与药理学、中药学、医学信息化、中西医结合基础、蒙西医结合护理学、眼科学、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内科学、草学、兽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作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专业型硕士专业有:公共管理、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中药学、麻醉学、妇产科学、骨科学、外科学、全科医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神经病学、内科学、食品加工与安全、畜牧、农艺与种业、体育、学前教育、学科教学(美术)、学科教

内蒙古民族大学全日制研究生专业有:学科教学(历史)、中国史、世界史、民族法学、学科教学(语文)、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

内蒙古民族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教育管理、公共管理、内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眼科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麻醉学、蒙西医结合护理学等专业。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专业编号名称院系学习

内蒙古民族大学研究生专业有:学科教学(历史)、中国史、世界史、民族法学、学科教学(语文)、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史、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