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初步对音乐进行理论分析、研究 的能力,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科研单位和出版、广播影视部门从事中外音乐史、 中外民族音乐理论、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理论的教学、研究、编辑、评论等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人 才,并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学和作曲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对音乐 事像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论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并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作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音乐学分析方法;
3.具有对音乐学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以及对音乐事像进行独立分析、研究及写作、讲授、评 论等的初步能力;
4.熟悉党和国家在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音乐研究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
核心课程:中西音乐史、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世界民族音乐、音乐美学、论文写作;和声、复调、 曲式、配器;钢琴、视唱练耳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音乐学论文或评论写作、田野采风。
修业年限:五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滨州学院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兵圣孙子故里、渤海革命老区、美丽富饶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滨州市。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北镇师范学校,1983年更名为滨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滨州学院。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10月顺利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1年1月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2021年10月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科建设为发展根基,主动对接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了“顶天(对接航空业)立地(对接区域)”的发展思路,确立了建设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定位,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131.3万㎡,校舍建筑面积72.2万㎡,其中实验室面积9.6万㎡。设有21个实验教学中心,其中2个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图书馆纸质图书192.5万册,电子图书121.5万册。设有19个二级学院,61个本科专业、30个专科专业,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8841人。
围绕办好独具特色、差异化的地方本科教育,学校借助全国第一所培养飞行员的地方本科高校的先发优势,努力做大做强航空特色,航空学科专业规模日益扩大,开设飞行技术、民航机务工程、空管与签派、机场运行与管理、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适航技术、航空物流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空中乘务等面向航空领域培养人才的专业(方向),办学条件日趋完善,社会声誉持续提高。拥有波音737-300飞机科研教学实训平台、飞行模拟实验室、空中交通管理实验室、CCAR-147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中心等教学实验实训平台46个,建有民航飞行人员执照考试点和CCAR-66部民航维修人员执照考点;与中国国际航空、东方航空、山东航空等22家企业联合培养航空专门人才,已向民航业输送飞行员、机务维修、签派、管制员、空中乘务等专门人才5000余人,500余名毕业生成长为机长。飞行学院教师团队获批山东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航空特色受到了国家民航局的充分肯定和行业企业的一致认可,国家民航局原局长李家祥、杨元元,航天英雄杨利伟等领导多次到校检查指导工作。学校航空特色已经成为全省高等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理、工、文、教、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着力打造与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的航空、生态环境、化工、机电、信息、土建、教师教育7大应用型专业群,飞行、化工、计算机、生物技术4个专业群获批立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9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项课题立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课程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山东省率先实施二级学院理事会建设工程,先后成立学校理事会和14个二级学院理事会,校企合作单位达到300余家,合作专业达到18个,6个专业(方向)实现“订单式”培养;获批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二级学院被评为“山东省企校合作培养人才先进单位”。实施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学生报考率、录取线、报到率持续提高,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分别高达90%、40%。连续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单位,获得立项487项,立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近三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3130项。本科生考研升学率最高达43.6%,平均保持在30%以上,软科中国2019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列全国第150位、省属高校第7位。近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6%以上,连续被评为“山东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武书连2021中国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上名列全国第161位,省属高校第7位。
学校坚持引育并举,实施“三百工程”“1121人才工程”“黄河英才工程”“聚英计划”,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1119人,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学者、省突贡专家、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黄河英才”特聘教授等高层次人才21人,省级教学、科研团队12个,博士生、硕士生导师83人。聘请7名院士担任学校名誉院长、顾问或客座教授。
学校重视科学研究,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1355科技创新工程”,不断强化优势特色,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有生态学、应用数学等省级重点学科7个,山东省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通用航空运行与制造工程实验室、山东省通用航空运行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海洋经济数据处理与应用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工业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创新平台13个,省高校创新平台5个,其他市厅级创新平台36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49项、省部级课题236项、横向课题678项,发表高质量论文542篇、出版著作314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9项;2020年到帐科研经费近1亿元。《滨州学院学报》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名刊”,“孙子研究”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学校是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32家单位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培养研究生138名。
学校积极服务社会和行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交通强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民航强省战略”以及滨州市“富强滨州”建设等重大部署,建有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制定实施《服务黄河三角洲行动计划》《服务航空业行动计划》,编制《服务“富强滨州”十项重大行动计划》,与山东社会科学院、滨州市政府、山东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国际机场、济南机场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博士企业行”活动,开展合作项目400余项,“通用航空发展对策”“盐碱地改良技术”等100余项成果实现转移转化,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2012年被批准为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教师教育基地,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累计培养各类人才4万余人。
学校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芬兰等国家的54所大学、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现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1个、专科项目3个,不断强化师生国际化培养,国际办学水平大幅提升。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持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绿色、文明、平安、和谐、美丽校园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获得“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高校平安校园”等40多项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民航报》《中国航空报》《大众日报》《高教领导参考》、光明网、大众网等媒体多次对学校改革发展情况进行报道,学校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党委、行政正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紧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交通强国”国家战略以及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弘扬“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学校精神,秉承“明德、砺学、日新、致远”的校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走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卓越发展之路,为加快建成航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不懈奋斗。
齐鲁师范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学校具有悠久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创办于1948年的华东大学教育学院;1949年由山东益都(青州市)迁址至山东济南;1960年更名为山东教育学院;2010年改制更名为齐鲁师范学院。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1年获批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首批支持高校。
建校70多年来,学校秉承“博学明道,崇德象贤”的校训,坚持“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和“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服务兴校”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办学水平,形成了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文化育人等办学特色,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现有历下和章丘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4.9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30.4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29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5万余册。学校设有17个教学单位,42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现有1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资助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建设专业群。小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汉语言文学3个本科专业已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专业二级认证。
学校重视内涵建设。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专家10人;省级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培育)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团队、干事创业好团队等省级以上团队7个。近年来,教师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发表论文19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90多部;荣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150余项。连续三届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学校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校重点实验室和济南市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建立世界领先的玉米基因诱变突变体库,联合培育高蛋白玉米品种(系)6个,推广面积超过217万亩。
学校在服务山东基础教育方面优势突出,是教育部国家名校长领航工程基地、“国培计划”精品项目基地;建有山东省中小学师训干训中心、中小学课程研究中心等机构,承担全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任务,每年培训80余万人。
学校强化国际化开放办学理念,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37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为师生开展学术交流、学习深造、文化交流互鉴搭建广阔平台,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深化。
录取原则:按照教育部及各招生省份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原则,以高考成绩为依据,择优录取。
齐鲁师范学院体育教育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音乐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音乐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体育教育和音乐学录
齐鲁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音乐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齐鲁师范学院金融工程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音乐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音乐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工程和音乐学录
齐鲁师范学院经济与金融和音乐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与金融和音乐学在山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与金融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就业前景,经济与金融专业介绍和音乐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与金融和音乐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与金
1音乐学师范类专业简介面向基础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情怀和人文素养掌握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备良好的音乐专业素养熟练的教育教学技能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和终身发展能力能够胜任基础音乐教育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主要课程音乐理论基础视唱练耳和声学歌曲写作与改编复调配器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外音乐史与作品鉴赏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艺术概论等理论课程声乐钢琴器乐舞蹈合唱指挥舞蹈编导等技能课程就业方向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以及以音乐教学为主的幼儿教师岗位艺术培训机构演艺团体音像出版文化建设等对口岗位以及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对口岗位答
2022年齐鲁师范学院专升本综合能力测试考生须知音乐学(师范类)、体育教育(师范类)专业
2022年齐鲁师范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简章音乐学(师范类)
2020年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师范类)主要课程
2020年齐鲁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师范类)就业方向
2022年齐鲁师范学院专升本综合能力测试考生须知音乐学(师范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