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理科 | -/329(专科批)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1 | 文科 | -/434(专科批)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理科 | 394/345(专科批)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20 | 文科 | 431/421(专科批)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理科 | -/235(专科批) | /()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2018 | 文科 | -/236(专科批)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贵州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29 |
文科 | 434 | ||||
四川 | 机电一体化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62 |
文科 | 356 | ||||
重庆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02 |
历史类 | 316 |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机拖动与PLC、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数控编程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自动生产线组装与调试、MasterCAM产品设计、工业机器人技术、Pro/E应用、单片机应用技术、钳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机床拆装与维修实训。
核心能力培养:能读懂设备的电气、机械图纸、技术要求;能正确选用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器仪表;能正确识别驱动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能正确安装气动回路;能读懂电气原理图、装配图和接线图;能够进行现场的常规性检查、易损件检查;能正确使用相关量具校验机械精度;能够制定维修计划及应急措施;会正确检查电气系统安装的完整性、可靠性、会正确检查机械连接的可靠性、会正确检查管路连接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能操作相关机电设备;能使用相关软件绘制机械及电气图纸;对设备及人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等。
可考技能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高级绘图员证书、高级维修电工证书等。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广东 | 机电一体化技术(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招生特征不招单色识别不全者;办学地点:校本部)(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展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实验班。按五年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完成三年高职学段学习,各项考核合格,并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获得本校普通高职(专科)毕业证书。通过转段选拔考核合格的学生进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试点专业学习两学年,符合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可获得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92 |
机电一体化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 | 255 | ||||
历史类 | 392 | ||||
安徽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79 |
文科 | 283 | ||||
山西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32 |
文科 | 130 |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是2002年6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是国家民委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19495人(含高职扩招生源)。现有教职工933人,其中专任教师825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245名,高级职称369人,中级职称334人,硕、博士415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市管专家6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5人,“甲秀之光”访问学者2人。
学院设有农学院、药学院、医学院、护理学院、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文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铜仁市中等职业学校、铜仁市技工学校、铜仁工业学校等13个二级办学分院(校),开设高职招生专业3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5个、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重点和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2个。有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省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1个、省级大师工作室6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和开放课程9门。
学院拥有民族中兽药分离纯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民委民族中兽药重点开放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23个,拥有国家茶产业体系(铜仁)茶叶综合试验站、铜仁市食用菌繁育工程中心等市级研发平台6个。有生态农业示范园、药学及药品生产开放性实训基地、NIIT大数据与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等203个实训基地,其中国家开放实训基地3个。
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温氏集团等428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3个。与中南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10余所国内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与美国阿兰特国际大学、韩国国立交通大学、印度尼西亚甘加马达大学、马来西亚沙巴大学等50余所国(境)外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技立业,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秉承“明德、求真、笃行、自强”的校训,弘扬“团结奋进、求实创新、卓越奉献、敢为人先”的新时代铜职精神,紧贴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通过深内涵、提质量;控规模、优结构;善治理、增效能;重创新、强贡献,努力建设具有“世界水准、中国特色、铜仁标志”的以优质专科为主体,以特色本科为引领,“中—高—本”有效贯通的一流职业高等院校。2011年,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2012年,获批全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单位;同年,获批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2013年,以优秀等次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同年,在首届《中国职业教育百强》评选中,跻身全国高职25强。2014年,作为唯一一家高职院校,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张景春院长还受到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亲切接见;同年,领办的铜仁市中等职业学校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验收,学院成为高职、中职国家级双示范院校。2015年,荣登“见证2014——我们眼中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亮点”年度学校榜首;同年,国家民委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铜仁职院协议,学院成为南方唯一一所国家民委与地方政府“省部共建”的高职院校。2016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7所试点院校之一。2017年,成为贵州省首批优质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获批“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荣获“2016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百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获批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2018年,荣获2017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和 “服务贡献”50强;当选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少数民族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2019年,荣获2018高等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育人成效”50强和“服务贡献”50强;获批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项,成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国家“双高计划”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顺利通过全国诊改委全国诊改试点院校诊改复核。2021年,成为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截止2021年9月)
联系电话:0856-6909046
传 真:0856-6909043
网 址:http://www.trzy.edu.cn/
E - mail:gz_trzy@163.com
地 址: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自由路2号
邮 编:554300
学院坐落在贵州省铜仁市武陵大道137号,老校区现占地330.2亩(主要为中专部和成人教育办学使用),新校区占地近1500亩,铜仁迎宾大道,机场快速干线沿校而过,铜仁火车站咫尺相邻。学院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锦江河绿水依依,校园内树木郁郁葱葱,四季常青,花香鸟语,校园建设布局合理,是学习深造的理想环境。
贫困生管理办法
为了激励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促进其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在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业,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贫困生管理办法。主要内容包括“奖、贷、助、补、减”五个方面,即:
(1)申请国家助学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2500元,国家奖学金每人每年甲等8000元。
(2)申请助学贷款;
(3)勤工助学;
(4)特别贫困生补助;
(5)学费减免。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学院位于清远市清城区,距广州市中心仅60多公里,毗邻白云国际机场,许广高速、广乐高速、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广高铁在市区设清远站,广清城轨(首期)清城往返花都、白云国际机场,交通便捷。
学院设有护理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旅游家政与艺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创意设计学院、食品药品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高职学生11373人(不含面向社会扩招部分)。教职工610多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专业领军人才 2 人,省级优秀青年教师 3 人,省级科技特派员36人,清远市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30人,清远市“起航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清远市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
学院坚持扎根地方,立足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融入珠三角核心区,面向沿海经济带,建设区域特征明显、专业特色鲜明、服务能力卓越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先后被授予“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文明校园”“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全国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广东省职工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院办学综合实力稳居粤东西北高职院校前列,在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GDI智库)《高职高专排行TOP1000榜(2020)》中位列全国高职高专第248名,全省第24名。
学院拥有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实验(训)场所总建设面积达116323平方米,建有26个实训基地、6个实训中心、273个实验实训室,其中建有护理实训基地、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等5个国家级实训基地,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基地、助产、商务英语实训基地、会计实训基地等8个省级实训基地。建有多媒体教室10263个座位、语音室160个座位,专业机房16个,公共机房10个,教学用计算机3802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1940.22万元;价值5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317台。
学院与630多家企业(行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各专业建立了大批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实习、就业基地。护理、旅游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省重点建设项目。拥有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个。学院建立全程化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持续提高。
学院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深化文化育人内涵,构建具有清职院特色的“合和”育人文化体系,努力打造绿色校园、美丽校园和书香校园。每年的文化艺术节、科技学术节,49个学生社团活动精彩纷呈,展现青春风采,助力健康成长。
学院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呼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先后与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西兰、马来西亚、美国、丹麦、芬兰等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多所高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训、交换生学习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专业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和其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学院办学标志性成果:
▊获得多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2015年以来,学院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共9项,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0项。其中“广东特色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网络化、规范化省校两级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平台创新与实践”(2014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基于‘一横两纵’互链产教融合机制的智能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19年)等3个成果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考核全省排名靠前
2020、2021年“创新强校工程”建设考核位列全省高职院校A类19名、14名。
▊专业(群)建设成果丰硕
国家级骨干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家政服务与管理。
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生物制药技术。
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护理、药品生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食品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旅游管理。
省级品牌专业:药品经营与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
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护理专业群、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大数据技术专业群、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群。
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家政服务与管理。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康复治疗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数据截至2021年11月25日)
学院设两栋食堂共四层,品种齐全,安全卫生,消费适中。
1. 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是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在校学生的助学金。国家助学金贫困等级:特困等级4000元/年,困难等级3000元/年,一般困难等级2000元/年。
2. 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的,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学金。每人每年5000元。
3.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是为了激励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的奖励特别优秀学生的奖学金。每人每年8000元。
4. 国家助学贷款
包括校园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对象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和研究生。贷款金额原则上本专科生每生每学年最高申请金额不超过8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和国家有关利率政策执行。贷款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毕业后的利息由贷款学生本人全额支付。贷款学生毕业后的三年内只还利息不还本金,毕业后第四年开始偿还本金。我省高校在校生可在就读高校申请助学贷款,考入外省的学生可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申请。
5. 高校学生应征入伍服兵役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退役复学后学费减免政策
补助对象是应征入伍服兵役的高校在校生、毕业生及退役复学的原高校学生。国家对应征入伍服兵役的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补偿、对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含校园地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实行代偿,退役复学的原高校学生实行学费减免。补助标准为本专科生每人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每学年实际缴纳的学费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低于8000元(12000元)的,按照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两者就高的原则,实行补偿或代偿。
6. 国家退役士兵教育资助政策
资助对象是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全日制本科学校、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不超过8000元(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资助周期为全日制普通高
等学历教育的一个学制期。
7.“三支一扶”助学贷款代偿
毕业后到农村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继续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工作满1年,可申请代偿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
1. 广东省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
资助对象为我省当年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资助标准按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学费标准,最高不超过6000元。考入省内高校的新生开学时向学校申请,考入省外的新生向户籍所在地县级教育部门申请。
2. 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资助
资助对象:户籍在我省3个民族自治县、7个民族乡以及分布在省内36个县(市、区)的39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包括自然村),且小学和初中均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就读,2013年及以后通过普通高考,考上全日制本专科院校(含省外学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民族工作部门提出申请。
资助标准:每生每学年资助1万元,资助周期为本专科就读期间。
备注:少数民族大学生接受本项省财政资助后,原则上不重复享受省财政设立的同类专项资助。
3.建档立卡学生免学费和生活费补助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意见》,省教育厅出台《推进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的实施方案》,加大对贫困家庭的教育资助,在落实现有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精准资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高等教育阶段生活费补助对象是2016年秋季学期起在校的广东户籍建档立卡贫困户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学生,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7000元(每月700元,每学年按10个月计)。普通高等学校免学杂费对象是2016年秋季学期起在校,广东户籍的建档立卡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学生,免学杂费(不含住宿费)。
4.南粤扶残助学工程
资助对象是我省户籍当年考入普通高校的全日制残疾人大学生(包括本专科和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研究生除外)。资助标准为专科生每人一次性资助10000元,本科生每人一次性资助15000元,硕士研究生每人一次性资助20000元,博士研究生每人一次性资助30000元。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大学生向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的县(市、区)残联提出申请。
5.广东省退役士兵就读高职院校资助政策
资助对象是复学或通过技能考试考入我省高等职业院校的、生源地为广东欠发达地区的退役士兵。资助标准为每人每学年7000元。
1. 学院奖学金
学院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奖励优秀学生。
2. 勤工助学
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最低小时工资不低于12元(各高校按所在地标准)。
3. 校内助学金
学院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
4. 临时困难补助
学院每年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家庭突遭变故的经济困难学生。
对家庭困难新生,学院开通“绿色通道”,并依据其家庭经济困难程度及其在校表现,采取优先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等措施,保证新生顺利入学。
院坚持“人本、创新、协同、优质”的办学理念和“立德树人,工学结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继续加大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力度,从专业设置、校外实训、师资来源、就业方式、管理理念等多个方面,努力实现与市场和社会的“零距离对接”。 学院专业设置适应市场需求,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动手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8.51%,总体就业率为99.23%。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和食品营养与健康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电一体化技术和食品营养与健康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营养与健康就业前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营养与健康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电一体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电一体化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就业前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电一体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和食品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电一体化技术和食品生物技术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生物技术就业前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和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就业前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和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和智能控制技术就业前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和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就业前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电一体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和电气自动化技术就业前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机电一体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建筑材料工程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建筑材料工程技术就业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介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现代农业技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现代农业技术就业前景和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前景,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介绍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