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电子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四川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通信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 | 2017 | 理科 | -/636(本科一批) | -/511(本科一批)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 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 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 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 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 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 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 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 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 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 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 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 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 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 (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 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成电英才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72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660 | ||||
电子信息类(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包含专业: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清水河校区就读) | 623 | ||||
海南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信息与通信)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738 |
广西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4900元/年,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5 |
广东 | 电子信息类(非定向)(080703.通信工程+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903.网络工程+080905.物联网工程+082107.信息对抗技术)(办学地点:四川省成都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38 |
电子信息类(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非定向)(080703.通信工程+080704.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只录取有专业志愿考生)(办学地点:清水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23 | |||
江西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37 |
电子信息类(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60000元)(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08 | |||
福建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0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4900元/年;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49 |
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60000元/年;含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24 | |||
江苏 | 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清水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中外合作办学 | 604 |
上海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方向。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黑龙江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37 |
吉林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25 |
电子信息类(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586 | ||||
辽宁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57 |
电子信息类(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48 |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成电英才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硕贯通培养,包含全部理工类专业)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636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628 | ||||
天津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子科技大学)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76 |
电子信息类(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高新区)(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56 | |||
北京 | 电子信息类(信息与通信)(4900元,含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对抗技术)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0 |
电子信息类(沙河校区)(中外合作办学)(通信、微电子)(60000元,含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办学地点电子科技大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32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通信工程(本科职教) | 522 | ||||
海南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9 |
广西 | 电子信息类(4100元/年,在成龙校区办学,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3 |
广东 | 电子信息类(非定向)(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3.通信工程)(办学地点:成龙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江西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福建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3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410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办学地点成龙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5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现代通信技术,能在信息通 信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技术管理的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大学数学、大学物理、人文学科及外语的基础上,主要学习通信 理论和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通信工程领域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能在信息通信领域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工程职业道德、爱国敬业精神、人文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从事通信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需的数理知识和其他相 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通信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4.系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5.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6.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7.了解通信与信息行业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8.了解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动态;
9.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意识和合作 精神;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计算机基础、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 微波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网理论基础、现代通信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分析基础(32学时)、电子电路基础(48学时)、通信电子电路(32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48学时)、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微处理器与 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随机信号分析(3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64学时)、 通信原理(64学时)、电磁场与电磁波(48学时)、通信网理论基础(32学时)、现代通信技术(64 学时)。
示例二:电路分析基础(72学时)、电子线路基础(72学时)、高频电子线路(64学时)、数字 逻辑电路(64学时)、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64学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32学时)、微型计算机 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信号与系统(72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学时)、通信原理(72学 时)、电磁场与电磁波(64学时)、通信网(32学时)、通信概论(32学时)、移动通信(32学时)、光 纤通信(32学时)、通信系统集成电路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4学时)、模拟电子电路(64学时)、通信电子电路(48学时)、数字 电路与逻辑设计(64学时)、高级语言程序设计(56学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C++(32学时)、 数据结构(40学时)、微处理器与接口技术(64学时)、信号与系统(64学时)、数字信号处理(56 学时)、通信原理(80学时)、电磁场与传输理论(64学时)、通信网基础(56学时)、无线通信原理 (32学时)、光纤通信与数字传输(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工程技术训练、电子工艺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 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线路实验、计算机基础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现代通信技术实验、专业综 合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通信工程(本科职教) | 522 | ||||
海南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9 |
广西 | 电子信息类(4100元/年,在成龙校区办学,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3 |
广东 | 电子信息类(非定向)(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3.通信工程)(办学地点:成龙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8 |
江西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0 |
福建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3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410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办学地点成龙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5 |
电子科技大学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是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
学校1960年被中共中央列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61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七所国防工业院校之一,1988年更名为电子科技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0年由原信息产业部主管划转为教育部主管,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我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格局,成为一所完整覆盖整个电子信息类学科,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以工为主,理工渗透,理、工、管、文、医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成长为国内电子信息领域高新技术的源头,创新人才的基地。
学校设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永宁四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139万余平方米,拥有馆藏丰富的现代化数字图书馆和一批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四季树木葱茏、湖水碧波荡漾、建筑典雅厚重,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佳境。
学校坚持学生为中心、通专结合,以“价值塑造、启迪思想、唤起好奇、激发潜能、探究知识、个性发展”六位一体为培养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素养、扎实基础、知识综合与集成创新能力,未来能引领学术前沿、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创新引领性人才。学校设有23个学院(部),65个本科专业,其中1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2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在读本、硕、博学生40000余人。本科生国内外深造率超过2/3,其中出国(境)深造率超过1/5。近三年,学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6%以上,超过半数的研究生赴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研究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显著增加,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的人数不断增加。成电学子遍布海内外,以素质全面、专业知识扎实、能力强、后劲足等鲜明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文化艺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活跃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IEEEXtreme极限编程大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竞赛、全球大学生基因工程大赛、国际大专辩论赛、全国大学生艺术比赛等高水平赛场上,争金夺银,成绩斐然,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前茅。
学校已建成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一批国家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以及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等20余个国家级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和示范中心,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学校大力实施学科提升战略,扎实推进理工深度融合,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学校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包括的6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5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学校4个学科获评A类,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学科为A+,A+学科数并列西部高校第一。
学校大力实施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战略,以“顶天、立地、树人”为科研工作定位,坚持“开放、聚焦、融合、奋斗”的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努力推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的科技创新格局,不断提升集成攻关和原始创新能力。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共建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业创新中心1个,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1个,省部级科研机构59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6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和国防科技创新团队3个。获批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十一五”以来,学校科技成果获国家级奖励35项、部省级奖励365项。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建设,在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设立研究机构,积极服务四川省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四川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成都市共同实施“一校一带”行动计划,建设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携手打造中国“西部硅谷”。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其中教师2500余人,教授660余人。截至目前,我校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300余人。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已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同一批国外知名高校签署了学生交流及联合培养协议。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威廉玛丽学院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建立了海外高端学术培育基地和教学培训基地。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系列等世界名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境内学习环节和境外学习环节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40%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有海外学习经历,学生长短期留学目的地覆盖近50个国家和地区。现有1000余名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在校学习。建立了3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若干个国际联合科研平台。积极实施“一流伙伴计划”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与格拉斯哥大学、麦吉尔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等建立了本硕博层次的多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电子科技大学以“求实求真、大气大为”为校训,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服务国防建设和国家、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加强基础前沿交叉研究,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为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国家助学贷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到每年6000元的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时间最长为10年(毕业后六年内还清),在校期间国家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本人负担。我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由中国银行经办,新生在入学报到后可向所在学院申请办理。学生申请时需要提供乡、镇、街道一级(及以上)民政部门出据的家庭经济情况困难证明材料原件、学生本人身份证复印件、父亲(母亲)或法定监护人身份证复印件。
二、助学金
1.国家助学金
为帮助家庭经济情况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学校根据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文件精神,设有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1000-3000元范围内确定。
2.专项助学金
社会各界在学校设立多种专项助学金,目前,我校设有“TCL移动通信”、“富士通”、“肯德基曙光基金”、“携程阳光”、“安捷伦”等10多项专项助学金,获奖学生将获得1000~5000元的助学金。
三、勤工助学
我校目前在校内各部门设立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另外还有很多临时性的勤工俭学机会。工作种类包括图书馆服务、网站建设、学生助理、新闻采访等,每月可以得到100-300元的报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先录用。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属重点大学、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及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是四川省举办本科师范教育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学校位于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现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两个校区。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创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的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私立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学校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1950年,学校合并私立川北文学院,组成公立川北大学,迁址四川省南充市,改称川北大学。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53年,原重庆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师生进入四川师范学院。1956年,四川师范学院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1964年,原成都大学(现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我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四川师范学院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整体并入我校。
学科门类齐全。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第十批博士授权单位,举办有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建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数学、心理学、中国史、物理学、化学)、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9个本科专业,其中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4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建设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国别研究中心、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0个,建有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
师资力量雄厚。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我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学校教师先后获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1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 “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5人,中宣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134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9人,“四川省千人计划”14人,“天府万人计划”10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2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19人,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四川省师德标兵等共43人次。另外,学校还特聘了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国家“杰青”等20余位高层次人才。
育人成效显著。学校建有国家级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及省级大学科技园,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创办有1所具有33年历史的“校中校”——四川师范大学美育学校。学校建有“质量工程”国家级项目168项、省级项目710项,其中,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3项,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人文社科普及基地各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一流课程20门,“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部,学生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559项,学校获近三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2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96项(其中一等奖31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优秀硕士论文6篇,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近三年获得奖项49 项(其中一等奖及以上10项)。办学75年来,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言荣、中国科学院院士唐勇、中国工程院院士罗先刚、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郭鸿为代表的30余万名各类毕业生,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科研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学校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与长足进步,科研整体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获批国家级项目共计279项,其中国家人文社科类项目共计立项155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124项;获批省部级项目341项。获批省部级以上科学成果奖86项,其中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获批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75项;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5项。获授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登记256项,学校综合科研经费共计7.8亿元,保持了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增长。
对外交流广泛。学校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和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是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中外人文交流工作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培养各类层次的境外留学生,并开展各类层次、不同国别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在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合作建立了2所孔子学院,与巴基斯坦佩德罗中学共建孔子学堂,是“中文联盟“成员;建有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下设东南亚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韩国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泰国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等;与韩国世宗学堂总部合办“成都世宗学堂”。学校在办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意大利欧洲设计学院合办“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合办“绘画专业本科教学项目”。
社会服务有力。学校是“国务院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长期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尤其是教育事业发展,设有四川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四川省高校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四川省分中心、四川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四川省教师继续教育四川师范大学培训中心、四川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全国首家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基地等省级培训及研究机构。长期定点帮扶甘孜州理塘县、凉山州普格县,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专,结对帮扶阿坝师范学院、四川文理学院。
2017年,学校牵头成立C5教育精准扶贫联盟;2020年,学校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总部),并先后在仪陇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苍溪县、达川区、巴中市、恩阳区、普格县、理塘县、凉山州、绵竹市、遂宁市、岳池县、南部县等地区挂牌成立四川乡村振兴学院(分院),助力精准脱贫,振兴乡村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扎根巴蜀大地办大学,服务治蜀兴川新战略。新时代,全体师大人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致力于把学校发展成为人民教育家诞生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教学成果转化的平台、国家和四川省教育的高端智库,认真履行四川师大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责任和使命,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的能力。目前,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和谐,朝气蓬勃,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而努力奋斗。
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入学和在读期间须交纳学杂费和住宿费。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学校严格执行四川省物价局、四川省财政厅和四川省教育厅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
四川大学通信工程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通信工程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介绍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通信工程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这二个
四川大学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和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介绍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23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23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通信工程2014一批理科619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通信工程2012一批理科592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通信工程2011一批理科588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488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通信工程2016二批理科488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通信工程2014三批理科474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通信工程2013三批理科492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四川通信工程2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通信工程(按大类招生)2016一批理科649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电子科技大学四川通信工程(按大类招生)2016一批理科649
都挺好的微电子学,简单说,就是研究微型芯片的专业,是在物理学、电子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学等多种学科和超净、超纯、超精细加工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专业。具体就是研究半导体材料的微观特性和如何根据半导体的微观特性利用一些特殊工艺,在半导体的一个微小体积内制成一种或多种功能的完整电路、系统或电子组件。主要内容包括芯片的电路设计、器件制作、生产工艺、性能等环节。微电子学研究使电子产品微小型化,是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现已成为高科技领域的核心部分之一。任何技术、任何产品一旦与微电子相结合,就会产生革命性的飞跃。微电子研究的领域直接支
四川师范大学通信工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和艺术与科技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通信工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和艺术与科技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就业前景和艺术与科技就业前景
四川师范大学通信工程和艺术与科技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通信工程和艺术与科技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和艺术与科技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介绍和艺术与科技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通信工程和艺术与科技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就
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在四川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