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威海)/ 是否双一流大学: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威海校区创建于1984年,是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的多学科、开放式、综合性大学校区。她的诞生,开创了我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她的成长,印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的光辉历程。
校区现有12个学院和1个教学部,涵盖文学、艺术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置37个本科招生专业,可在24个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8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时可在17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后,已形成了培养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国际学生等多层次的教育体系。现有全日制统招本科生14100余人,国际学生300余人,博硕士研究生近2300人;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63人;博士、硕士生导师500余人。
基础教学设施完备。图书馆拥有中外文藏书170万册,各类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200余个,是集文献服务、知识服务、个性化服务于一体的多类型、多层次、全开放式管理的现代化图书馆,配备查询、借还、选座等自助设备,建有信息共享空间、学者研讨室等功能空间。教学、科研实验室64个,语音室及公共机房17个,多媒体教室58个,并建有常态化录播智慧教室137个、研讨型智慧教室3个、同声传译实验室3个、专业课程制作室1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万余台(套),多媒体教室、智慧教室和语音室座位数1.6万多个。
在山东大学一体发展框架下,威海校区坚持“一项计划、两大战略、三型校区”的发展规划,即深入实施“学术提升计划”,贯彻落实“特色立校战略和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建设“异地办学的示范性校区、坚持特色发展的高水平校区、加强国际合作的开放式校区”,不断提升校区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加快建设成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新亮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校区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25个、一流课程10门、优秀教材15部、优秀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分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近年来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省级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项目39项。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软件创新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智能汽车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挑战杯”等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近三年获得国家奖114项,省奖1000余项。
优化科研环境,提升科研实力。校区近三年先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山东省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450余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57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303件,获地厅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0余项。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山东省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法律方法及立法学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韩国研究备案中心”“山东大学东北亚研究备案中心”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和重点研究基地。智库平台建设有序发展,近年来成立国际问题研究院、自贸区研究院等山东大学特色高端智库,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打造“智库品牌”,智库成果服务国家战略影响力提高。加强与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平台的合作建设,在空间科学、智能制造、新材料、海洋牧场以及东北亚区域性研究、海洋经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方向深度参与国际科研合作。在威海市政府大力协作下,已启动文登圣经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建设,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中国东部地区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基地。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年均科普1万余人次。
深化国际交流,拓展国际合作。近年来,校区与15个国家和地区的120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鼓励优秀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等一批世界顶尖名校进行长短期访学和交流。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还分别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澳大学、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开办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创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共建“先进制造业联合研究中心”,在机械电子与自动化、3D打印、先进制造材料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的引智新格局。
校区设有多种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奖励,拥有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和勤工助学制度,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在圆满完成学业后,由山东大学颁发统一的毕业证书。同时,有超过13%的应届毕业生被免试推荐到“双一流”高校和其他高水平大学以及国家级科研院所等攻读研究生。
作为山东大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校区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坚持特色引领、内涵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为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建立了优秀学生荣誉体系,包括“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业奖”“特长奖”等多项荣誉奖项,单项荣誉最高可获得10000元∕年的奖金奖励。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山东省政府励志奖学金、山东大学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校内无息借款和“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除此之外,校区特开展涵括海外访学、社会实践、技能培训等多方面促进学生自我提升的“添翼工程”资助项目,鼓励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自助助人,自立自强。
我校学生毕业后,可在全国政府机关、中外企业、金融机构、大中专院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就业,近几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大部分专业在30%左右,部分专业达到了50%以上。
收费标准按山东省物价局审批的当年度标准执行。
1、学费标准:
我校从2013年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收费。每年预交学费为理工类专业:6000元/生.年; 经管类专业:5800元/生.年;外语类专业: 5100元/生.年;艺术类专业:9000/生.年;药学专业:7500元/生.年。
2、住宿费:800-1200元/生.年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简介从2017年起,在职人员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出现了重大变化。与以往不同,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工作将取消全国联考,以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形式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学习的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

1.德国是世界一流强国,是重要的工业、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大贸易顺差国,GDP占欧盟的三分之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创建于1984年,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山东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盖文学、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山东省威海市。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现有韩国学院、商学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翻译学院、海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空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是否双一流大学:非双一流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是一所非双一流公办医药类专科(高职)院校。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113名校友会(高职三类)321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是否双一流大学:非双一流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是一所非双一流公办综合类专科(高职)院校。威海海洋职业学院192名校友会(高职三类)471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坐落于美丽的海滨之城——山东威海,是一所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

威海职业学院/是否双一流大学:非双一流威海职业学院是一所非双一流公办综合类专科(高职)院校。威海职业学院17名校友会(高职二类)75名高职排名学校简介威海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原威海广播电视大学、威海教育学院和威海市工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是否双一流大学:非双一流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是一所非双一流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学校简介为了迎接我校70周年校庆,展现多年来我院在教学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9月16日,“哈尔滨理工大学

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是否双一流大学:非双一流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是一所非双一流民办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山东外事职业大学学校简介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综合性全日制本科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99年的中外合作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2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否双一流大学:双一流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一所双一流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学校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世界知名的工科强校,工程学在全球排名第哈工大是我国首批

山东大学(威海)/是否双一流大学:双一流山东大学(威海)是一所双一流公办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山东大学(威海)学校简介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学术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