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
| 软科(综合) | - | 77 |
| 校友会(综合) | 110 | 113 |
| 武书连 | 175 | 159 |
| US排名 | 1390 | - |
| 软科(医药) | 12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6 | 12225 | 400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4 | 14850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49 | 0 | - | 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3 | 6212 | 400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0 | 17575 | 400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51 | 15758 | 400 | 物/化/生(3选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9 | 9653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8 | 11319 | 400 | 物理必选 |
上海中医药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之一,是教育部与地方政府“部市共建”的中医药院校,也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学校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占地500余亩,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作为地处张江科学城核心板块的高校,以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对接服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己任,利用已有的学科和综合优势,勇担深化中医药高等教育改革、推动中医药自主创新、引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任。
| 学历 | 专业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 就业率 | 就业率 | 就业率 | 就业率 | ||
| 本科 | 中医学(五年制) | 97% | 92.31% | 92.75% | 95.54% |
| 中医学(5+3一体化) | 100% | 100.00% | 100.00% | ||
| 中医学(5+3一体化针灸推拿英语方向) | 100% | 100.00% | 100.00% | ||
| 针灸推拿学 | 92% | 92.86% | 100.00% | 100.00% | |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98% | 96.23% | 89.36% | 91.37% | |
| 护理学 | 93% | 94.15% | 97.63% | 98.83% | |
| 中药学 | 99% | 97.67% | 96.58% | 93.97% | |
| 药学 | 98% | 98.44% | 100.00% | 94.59% | |
| 康复治疗学 | 100% | 96.25% | 95.06% | 98.98% | |
|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 96% | 100.00% | 100.00% | ||
| 生物医学工程 | 100% | 91.67% | 100.00% | ||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87% | 100.00% | 95.35% | 92.30% | |
| 公共事业管理 | 100% | 93.75% | 100.00% | 96.55% | |
| 专科 | 护理 | 100% | 98.51% | 100.00% | 100.00% |
| 医学营养 | 100.00% | -- |
https://student.shutcm.edu.cn/4565/list.htm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国家“ 211 工程”和“ 985 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高校,同时也是教育部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 1960 年和 1978 年,学校先后两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和硕士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设有研究生院。学校有两个校区:学院路校区坐落于北京市高校云集的海淀区学院路,沙河校区坐落于北京市昌平沙河高教区。
学校在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坚持“一把手工程”,搭建全员参与的联动工作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创业促就业,形成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始终把推动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创业作为长期工作目标。
随着教学改革全面发力,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全面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近三年本科生就业质量逐年向优。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91.64%,深造率55.61%,其中国内升学45.67%,出国/境留学9.94%。深造率连续5年超过50%,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位居前列。
学校始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人才输出对社会的贡献度,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要行业和领域建功立业。2019年,全校共有787名毕业生前往国家重点战略领域就业,占就业总人数24.01%;到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222人,占就业总人数6.77%;2名毕业生赴新疆西藏就业创业。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为抓手,精心设计课程外延实践教学活动,2019年成功举办第二届“生涯体验日”户外实践教学活动,以游戏闯关的方式唤醒学生职业发展意识,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以本科生各年级特点为导向,精细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全年举办百余场讲座和沙龙,覆盖8000余人次;以不断优化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为目标,精准推进“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帮扶工作,建立“一生一策”动态帮扶台账,开展“女生求职训练营”“少数民族求职训练营”“退伍大学生求职训练营”等针对性培训40余场;以回归教育本质为出发点,发挥“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创业实践”双引擎作用,整合校内外资源,强化创业实践。2019年,学校14支团队获省部级创业大赛奖项共17项,其中,2019年“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获4银9铜,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评选获2金1银1铜,创业工作成绩显著。
学校适时在新兴领域寻找新的就业增长点,全方位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营造“走出去,引进来”就业市场建设模式。多年来,积极开展校地招聘合作和校企招聘合作,已与千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际知名公司、科研设计院及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校董事会等单位建立密切的毕业供需合作关系,企业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5%。2019年,学校举办4场大型校园双选会,199场校园专场招聘会,吸引近600家用人单位进校招聘,精准提供就业岗位4万余个,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和行业知名企业到校招聘数量逐年增长。各学院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建立企业就业实习基地,利用校友资源推荐应届毕业生,以行业口碑带动毕业生多领域就业创业。
项目 类别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国家 资助 |
国家助 学金 |
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学生,平均标准为3000元/年。 |
国家助学贷款 |
国家助学贷款分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咨询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或向高校学生资助管理部门咨询办理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与住宿费,本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过8000元。 |
|
赴基层就业补偿代偿 |
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实施相应的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每学年补偿代偿的最高金额本专科生不超过8000元,分三年补偿代偿完毕。 |
|
退役士兵教育资助 |
对于退役一年以上,考入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根据本人申请,由政府给予教育资助。学费资助标准,本专科生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高于最高限额部分自行承担。 |
|
服兵役资助 |
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学生,在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退役后自愿复学或入学的,国家实行学费减免。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及学费减免资助标准,本专科生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 |
|
直招士官资助 |
国家对直接招收为士官的高等学校学生实施国家资助,入伍时对其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一次性补偿或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实行代偿,资助标准本专科生每人每年不超过8000元。 |
|
学校 资助 |
勤工 助学 |
在学校的组织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本科生每岗每月不超过500元,研究生每岗每月不超过800元。 |
绿色 通道 |
为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学校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实际根据情况,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
|
临时困难补助 |
用于帮助因遭受突发变故造成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生每年可申请1000元至4000元的临时困难补助。 |
|
冬衣 补贴 |
为衣物较少或无力添置冬衣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新生发放冬衣补助,资助标准每人不高于600元。 |
|
寒假返乡补贴 |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寒假返乡与家人团聚,为其发放寒假返乡交通补贴,资助标准根据学生家庭所在地等情况确定发放金额,最高不超过每人 500 元。 |
|
毕业生补助 |
为帮扶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鼓励学生在考研、求职过程中奋发向上,为其发放毕业生补助,资助标准每人不高于600元。 |
|
受灾 补助 |
为受暴雨、洪水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本科生发放受灾补助,根据受灾严重等级,分为1000元和2000元档。 |
|
社会 资助 |
社会 资助 |
由社会组织或个人捐赠资金设立的奖助学金,不同资助项目每年资助金额不等。社会资助项目包括:爱心成就未来、北京市慈善协会爱心捐款、润慈励志奖学金、金诚信励志奖学金、新长城助学金。 |
地方 资助 |
地方 资助 |
地方资助包括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西藏免补金、宁夏燕宝助学金、饮用水、洗澡、电话补贴,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