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厦门理工学院和西南民族大学哪个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好(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西南民大和厦门理工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2 12:27:42 解决时间:2022-12-16 15:49

满意答案

厦门理工学院和西南民族大学哪个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厦门理工学院和西南民族大学各排行榜,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分数线,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西南民族大学与厦门理工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分数对比(四川)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西南民族大学
(最高/最低分)
厦门理工学院
(最高/最低分)
服装与服饰设计2019艺术类 268/261(本科一批)/()
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
西南民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设计能力和制作能力,有较强市场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能够把握时尚潮流并进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在服装艺术设计与应用领域、艺术设计机构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服装设计方法,服装结构设计,服装立体剪裁,服装工艺与制作系列课程,服饰配件设计,西南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服装CAD,服饰摄影,服装品牌与产品策划,服装画技法,面料纹样设计,面料塑形,中外服装史等。
西南民族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录取分数线(2019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类本科一批普通类261
宁夏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文本科二批普通类252
重庆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类本科一批普通类228
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
厦门理工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是设计艺术学院中最早创立的专业,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本专业以“亲产业”的整体定位,以海峡西岸优势服装产业背景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厦门,服务海西,培养技术基础扎实、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能从事服装设计、服饰产品设计、服装版型技术、服装市场营销、服装品牌管理等多方面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服装与服饰设计系现有专业基础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专业课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专业教师荣获得中国十佳设计师称号,并在2019年度中国国际时装周获得“最佳女装设计师”奖;中国设计师最高奖“金顶奖”获得者曾凤飞先生为服装与服饰设计系客座教授。现有“服装工艺实验室”、“服装材料实验室”、“织绣艺术实验室”、“手工印染情境教室”、“服装CAD实验室”、“WGSN流行咨询实验室”、“服装人体工学实验室”等,建筑面积约1000多平方米。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依托众多国内知名服装企业,先后联手七匹狼、乔丹(中国)、凤飞服饰、斯美泰、圣达威、森马、梁子等企业,并与之建立诚信友好的合作关系,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现有校内综合实习基地2个,校外实习基地12个。在各项实践实习教学环节中,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模式(卓越工程师项目)得到了充分和有效的验证。目前本专业学生先后有200多人次在国家级和省市级设计比赛中获奖。2014-2015年中国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见于《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本专业被评为四星专业,在全国158所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中位居第16位。连续五年组织毕业生作品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时装周,2013年取得“综合排名第四”、“市场潜力奖”和“人才培养成果奖”, 2016年本专业一名学生获得“新人奖”,同时我院获得“2016年度中国时装设计育人奖”,毕业生连续五年入围新人奖。

西南民族大学
162
校友会(综合)
266
武书连
3
软科(民族)
学校简介

砥砺奋进,岁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学坐落于有“天府之国”美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灵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韵,是民族高等教育镶嵌在祖国大西南的一颗明珠。学校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综合性民族高校,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05年,实现国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实现国家民委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学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西南民族大学是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王维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关怀下,新中国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学校继承了诞生于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学院的优良办学传统,润育在共和国初升的晨曦里,凤凰涅槃在改革开放时期,当前正意气风发地奋进在新时代新征程。2003年,在首轮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称号。

薪火相传,接力奋斗。学校始终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校训精神,在探索中发展,在追求中前行。经几代民大人的披荆斩棘、锐意进取,目前,学校含文、史、哲、经、管、法、教、理、工、农、医、艺等12个学科门类,占地面积近3000亩,在成都市有武侯校区、航空港校区、太平园校区三个校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建有“西南民族大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校舍建筑面积113.6万平方米。拥有极富特色的民族博物馆和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藏学文献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彝学文献馆。其中民族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第一批博物馆之一,收藏有国内30多个民族的各类文物8000多件(套),是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有56个民族的在校全日制学生3万余人;教职员工近3千人,其中博、硕士生导师664人。学校汇聚了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优秀教师,有56人先后荣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获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7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3人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4人次先后入选国家民委人才项目、突贡专家等,201人次先后入选四川省人才项目、突贡专家等。

励精图治,笃行致远。学校设有25个学院;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专业学位授权点,87个本科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专业获批省级及以上“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其中4个专业入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10个省级本科特色专业,5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目前,馆藏图书资料1100余万册(含电子文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49亿元,校园数字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是全国“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高校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央部属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民委双语人才培养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连续十次被评为“四川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先进单位”。

铸造品牌,彰显特色。学校2000年以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6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项,国家科技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16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700项;出版学术著作1300余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80余项。特别是在畜牧兽医理论与技术、高原牧草培育、民族医药、民族经济、民族旅游、民族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平台“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有9个教育部、四川省、国家民委等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2011协同创新中心),5个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四川省工程实验室;16个省(部)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2个省(部)级智库、1个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社科院、四川省、中国生产力学会先后在学校建立了“国家民委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中国西南民族语言资源库建设基地”“全国双语法官培训基地”“四川省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生产力科学研究院”和“四川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等。出版的学术刊物主要有公开发行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学刊》等。《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民族学刊》连续多次入选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评价AMI核心期刊和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开放办学,多元融合。学校是四川省对外开放的重点单位。近年来,与包括四川、云南、贵州、湖南、青海、西藏、重庆等7个省市区在内的21个州、县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积极参与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对口帮扶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凉山州盐源县,获四川省对口定点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推进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迄今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来校学术交流;与德国慕尼黑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德克萨斯理工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日本法政大学、龙谷大学、英国切斯特大学、波兰克拉科夫经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等50余所国(境)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先后选派近1000人次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累计招收70多个国家的7500余人次留学生。学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56个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绽放、交相辉映,各民族师生员工情同手足、守望相助,营造了团结友爱、和睦相处、共同进步的人文环境。学校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多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分获全国、四川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一等奖。民族博物馆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春华秋实,桃李芬芳。建校以来,22万名各族学子从学校踏入社会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新中国第一个藏族博士、羌族博士,涌现出“改革先锋”——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涌现出不少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和大批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积极投身于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为民族地区“回得去、留得下、用得上、靠得住、干得好”的“永久牌”人才。从康藏雪域到天山南北,从巴蜀大地到天涯海角,以这些优秀校友为代表的千千万万民大学子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热血和忠诚书写责任担当,用青春和生命回馈祖国和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逐梦前行,再创辉煌。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着力实施“以本为本、特色发展、人才强校”三大战略,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而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食堂

西南民族大学后勤集团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的保障服务机构,具体负责学校的餐饮服务、校园环卫、公寓管理、能源供应等。后勤集团按照学校总体部署,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工作中坚持“三服务 三育人”的方针和“学生第一、服务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高质量的服务意识,提供一流的后勤保障,已形成有特色新型后勤保障服务体系,屡获国家民委、四川省、成都市及学校表彰。


厦门理工学院
277
软科(综合)
323
校友会(综合)
412
武书连
学校简介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的海上花园城市——厦门,是福建省属公立本科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秉持“以学生为本,为产业服务”的办学理念,遵循“明理精工,与时偕行”的校训,积极探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对外合作三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发展道路,建设“亲产业、开放式、国际化”的国内一流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

学校1981年建校(前身鹭江职业大学),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11年,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试点高校”。2012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3年,获批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6年,入选教育部、发改委“十三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高校(全国100所)。2017年,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评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全国66所)。2018年,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先后获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全面覆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主要学科门类。

学校现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光电与通信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海峡商贸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影视与传播学院、应用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部、软件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18个院、部。

学校现有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能源动力、土木水利、会计、体育等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生近20000人(含研究生、留学生);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共有专任教师近110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比5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为96%,拥有包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闽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师”等在内的一批高层次师资队伍。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校确立了“优势的工科、特色的文科、扎实的理科,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学科专业发展战略布局,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材料应用技术、电子信息类、城乡建设与环保、软件和信息服务、文化产业、创意与设计、商贸及金融服务8个专业群。现有机械工程省级高原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21年3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校作为2021年度新增7所、中国内地333所高校之一,工程科学(Engineering)首次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标志着我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平的新突破。

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紧紧围绕应用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校企协同育人、中外合作、闽台合作等多种培养方式。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招生。学校毕业生以“务实精神好、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足、外语水平高”等特点广受业界欢迎,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类学生竞赛中成绩突出,自2017年以来,已获各类学生竞赛奖项近3000项,国家级奖项超过1000项,学生获奖人次达10000人次,连续三年全省名列前茅。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2021年分别发布的2015-2019年、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结果中我校位列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1名。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国及世界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世界大学生健美操大赛、计算机设计大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光电设计、结构设计、物流设计、机器人、英语竞赛等国家级重点大赛中获冠军、金奖或一等奖200余项。

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现有省级及以上一流专业建设点18个,其中国家级6个;特色专业国家级1个,省级9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1个,省级7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国家级5个、省级6个;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3门,省级71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3个,省级5个;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1个、省级2个;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5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6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85项;国家级教材4部,省级教材3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1个,省级1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国家级1个,省级4个;省级示范性校企共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263项,省级713个;被评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2018年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2009年以来,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特等奖3项、特等奖培育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9项。6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住建部专业评估,6个专业通过台湾IEET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通过认证数量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精心实施“阳光雨露计划”,开展“温情三部曲”主题教育活动,培育了以“文明班级创建”、“素质养成主题周”和“周末文化集市”为代表的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把学生带进舞台中央,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主角。积极搭建线上线下良性互动的服务育人平台,“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平台获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贯彻“守望相助”工作理念,搭建学生安全信息网络;深度开展“亲情教育”,积极引导“亲情体验”,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科研平台建设扎实。现拥有福建省客车及特种车辆研发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与安全技术研究院、福建省客车先进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电技术与器件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功能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风灾害与风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医疗数据挖掘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软件评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农村污水处理与用水安全工程研究中心、数字福建自然灾害监测大数据研究所、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两岸文创研究院等省级科研平台35个,厦门市科研平台22个。

科研水平快速提升。承担科研项目的级别、数量和经费总额连续十年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2012年以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近2700余项,横向项目200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超过4个亿。“十三五”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127项,省市级重大项目19项,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项;新增省部级以上奖励43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及以上奖项9项;授权发明专利459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310篇。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提升。在厦高校中率先启动《服务海西/厦门行动计划(2009-2013年)》;制定并实施《服务闽西南产业发展行动纲要(2015-2018年)》;成立大学科技园,建成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了一批优质上市企业入园,园区产值超过2个亿。与翔业集团、盈趣科技、冠捷科技、宸鸿科技、玉晶光电、联芯电子、开发晶照明、麦克奥迪集团、ABB公司、好慷在家等在内的300余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参与组建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并出任首任轮值主席院校。积极参与“山海协作”,与龙岩市、连城县相关单位签订校地合作协议,设立了“厦理工龙岩工程技术研究院”等驻地服务机构,为闽西南地区的科技企业、产业管理部门和工业园区提供科技服务;打造了全国首个高校红色孵化器——厦龙筑梦红色孵化器;与漳州诏安县建立校地产学研战略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成立全球安卓系统研发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心、触控产品检测中心等校企合作研发中心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福建省时尚设计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积极参加“6·18”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两岸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促进项目成果转化;每年发布“两岸创意经济研究年度报告”。与中国航天集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厦门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华联电子、冠捷显示器等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多项项目获得工信部立项,项目总投资近3亿元。

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共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日本琉球大学、韩国全北大学等60多所优质大学开展多元化、全方位的合作。与俄罗斯奥廖尔国立大学共建高端轴承研究中心、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意大利罗马大学、法国高等信息工程师学院等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实施高端外专引智和海外教授聘请计划,招收侨生、港澳台地区学生和国际生到校学习。在闽台合作上先行先试,与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不断创新闽台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与台湾铭传大学共建“海峡商贸学院”,与逢甲大学等合作“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与宸鸿科技集团开启双元制教学模式,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连续三届获评“省级文明学校”,获评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等。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综合改革、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等工作多次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根据省教育评估研究中心发布的《福建省普通高校发展潜力监测报告》显示,我校在福建省高校发展潜力排名中进步明显,我校发展潜力跻身福建省11所重点建设高校第6名。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排行结果,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位列第1位,在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年版)排行榜中位列第17位。根据上海软科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我校综合排名居于全国第256位,在全国理工科院校中排名第119位,在省内上榜院校中排名第7位。


招生联系方式
招生部门联系办法

 

咨询、查询联系方式:

集美校区: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理工路600号(邮编:361024)

学院网址:http://www.xmut.edu.cn

招生办网址:http://zsb.xmut.edu.cn

招生办电话:0592-6291678
   招生办传真:0592-6291618

招生办电子邮箱:zsb@xmut.edu.cn

 


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


    严格按照教育部有关对少数民族考生的特殊政策,在相同分数下择优录取。


  中专 2022-12-16 15:49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应用统计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厦门理工学院应用统计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统计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统计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应用统计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统计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

  • 中专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厦门理工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

  • 中专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网络与新媒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厦门理工学院网络与新媒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网络与新媒体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网络与新媒体和服装与

  • 中专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英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厦门理工学院英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日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厦门理工学院日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中专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厦门理工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国际教育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国际教育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国际教育和服装与

  • 中专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知识产权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厦门理工学院知识产权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知识产权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知识产权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知识产权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投资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厦门理工学院投资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投资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资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投资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厦门理工学院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厦门理工学院金融工程(闽台合作“4+0”项目)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厦门理工学院金融工程(闽台合作“4+0”项目)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闽台合作“4+0”项目)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福建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闽台合作“4+0”项目)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金融工程(闽台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