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同济大学2018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3-17 20:13:58 解决时间:2022-08-24 19:13

满意答案

同济大学2018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口腔医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6分,临床医学("5+3"一体化)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6分,人文科学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8分,法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8分,新闻传播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8分,英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9分,金融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9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0分,土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风景园林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城乡规划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工业设计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软件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交通运输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机械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智能建造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电子信息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德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3分,计算机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3分,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3分,建筑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4分,智能制造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4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5分,数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5分,车辆工程(汽车方向)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5分,物理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6分。
一、同济大学2018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 最低分 最低位次
2018口腔医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662573
2018临床医学("5+3"一体化)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662573
2018人文科学试验班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682349
2018法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682349
2018新闻传播学类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682349
2018英语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692243
2018金融学类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692243
2018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02159
2018土木工程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风景园林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城乡规划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工业设计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软件工程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交通运输类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机械类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智能建造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电子信息类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21957
2018德语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31862
2018计算机类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31862
2018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31862
2018建筑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41766
2018智能制造工程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41766
2018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51685
2018数学类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51685
2018车辆工程(汽车方向)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51685
2018物理学类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761592
二、部分专业
土木类 智能建造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科地位:依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等优势学科,力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智能建造专业是2018年由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同济大学新增的“新工科”专业;同济大学也是2018年获批“智能建造”专业的唯一高校。智能建造专业学科性质为以土木工程为基础,融合建筑学、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管理等学科知识的新兴交叉学科,体现了智能时代建筑业的发展新动向。
作为智能建造专业依托的核心学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创建于1914年,初期采用德国教育体系,强调学以致用;1952年院系调整,同济土木广聚英才,博采众长,学科整体实力在国内名列前茅。1981年,以结构工程为代表的土木工程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土木工程学科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入选为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四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的一级国家重点学科。 2011年,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入选教育部17所试点学院,是土木工程领域唯一的一所国家试点学院。2015年,土木工程学科入选第一批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I类高峰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在2009年、2012年和2016年教育部学位中心评估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整体水平在国内连续排名第一或A+。
在QS全球土木工程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始终位于全球前50方阵;在2017~2019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同济土木连续三年位列全球第1名;艾瑞深中国土木工程学科排名中,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连续评为8星级世界一流学科。全国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专家认为,同济土木引领着土木工程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专业内涵与专业再造
智能建造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数字创意、人工智能、新型材料、3D打印、机器人、智能感知、大数据、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与建筑产业相融合,涵盖建筑与基础设施的设计、制造、运输、装配、运营、维护,乃至迁移、分解、重构和再利用的生命周期完整链条,构筑人类绿色、环保、智慧的理想家园。智能建造主要包括四大模块:⑴智能规划与设计,凭籍人工智能、数学优化,以计算机模拟人脑进行满足用户友好与特质需求的智能型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⑵智能装备与施工,凭籍重载机器人、3D打印和柔性制造系统研发,使建筑施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这在上海世博会阳光谷建设中已部分实现;⑶智能设施与防灾,凭籍智能传感设备、自我修复材料研发,实现智能家居、智能基础设施、智慧城市运行与防灾;⑷智能运维与服务,凭籍智能传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集成与研发,实现单体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全寿命智能运维管理。智能建造综合了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多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代表了国家高新技术的前沿发展。
当前,建筑业正在由劳动密集型正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传统的设计方法、建造方式、生产范式需要与战略性新兴技术相结合,最终形成建筑业、制造业、信息产业深入融合的智能建造专业,这对中国的强国战略非常必要且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国智能建造技术存在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智能建造人才数量和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智能建造专业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领军型人才明显短缺,制约我国在智能建造领域的快速化发展进程。因此,迫切需要针对智能建造技术知识体系的特点和人才专业属性及培养模式,实施针对性的智能建造技术人才培养工程。
为此,同济大学智能建造专业依托同济百年土木工程的历史积淀,结合机械、建筑、信息、管理等优势学科及产学研合作优势,汲取国外著名大学办学经验,以学术精湛、育人有方的名师和教学团队为保障,自2018年正式招收智能建造专业本科生。在土木工程“共性基础+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支撑,通过丰富的多学科课程和以“3D打印、建造机器人、BIM建模设计、3D激光扫描”为特色的学生竞赛,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智能建造产业急需的专业、复合型人才。
多文化视角下的国际交流
广阔的国际视角和多文化融合能力是面向未来人才的一个重要属性。作为智能建造专业的核心学科——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科,百年来一直保持着与德国等欧美国家的全方位、多角度交流与合作,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建了国内首个全专业系列英语课程体系,海外学有所成的青年才俊与名誉海内的外籍高端专家同台授课,培养学生在英语语境下的思考方式与表达技能;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加入了亚洲土木工程大学联盟KKHTCNN,与美国加州伯克利等高校联合开设了学生研讨会和国际化暑期课程班;与世界32所高校签订了双学位协议;成立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和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ICE的在华学生组织,组队参加美国ASCE中太平洋赛区土木工程大赛,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返校等著名高校同台竞技,自2012年起6次获得团队总分第一名。
止于至善的未来人生发展
智能建造技术是建筑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技术、新方向,符合现代社会工业化发展的整体趋势。智能建造技术的推进,离不开各类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急需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建造行业从业人员约4000 万人,居各行业之首,但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两类人员只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远低于各行业的18%的平均水平。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中,中专以上学历者占58%,大学以上学历者占11%;占从业人员总数90%以上的生产一线的操作人员绝大多数未经任何培训直接上岗。
随着城镇化和“一带一路”的推进,对建筑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急迫的需求。建造行业市场化加速,智能建造市场潜力巨大、行业优势明显,对智能建造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此外,随着国际产业格局的调整,建造行业面临着在国际市场中竞争的机遇和挑战,智能建造作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趋势,相关技术必将成为未来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急需大批适应国际市场管理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根据教育部和住建部组织的行业资源调查报告,智能建造技术人才短缺突出表现在智能设计、智能装备与施工、智能运维与服务等专业领域,今后10 年,技术与管理人员占比要达到20%,高等教育每年至少需培养30 万人左右。因此,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建筑类 城乡规划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新时代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胜任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以及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领导者。特色优势师资综合实力最强。1952年,同济大学在全国最早设立城乡规划专业,师资规模大、各专业方向布局齐整,为国家规划和建设事业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科评估等级最高。在最新一轮的学科评估中获得最高A+评级,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核心引领地位显著。城乡规划学科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核心引领地位,基于城乡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入研究,通过规划编制和管理引导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国际交流本专业与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互动频繁。除了国际知名院校和学术机构外,还包括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世界银行、欧盟、国际燃气组织等)和国际著名的科研基金会(如法国动态城市基金会、美国能源基金会等)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依托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大平台的广泛影响力,每年学院都有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学者来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讲座的聆听和互动,成为学生课外自主安排的主动学习。同时,也创造和利用一些机会,例如与欧洲、台湾、香港等高校的交流互换生项目;借国外高校的教授来学院访问之机,安排在理论课程中的客串讲课;毕业设计和课程中引入国际合作研究课题,中外学生在同一个设计小组中交流学习,以及国外高校的教授也参与设计课的指导等。未来发展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跨专业的领袖人才潜质,能够跨专业择业。目前很大比例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境留学,就业单位包括各类设计单位(规划设计院或建筑设计院等)、政府管理部门(规划局或建设局等)、城投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等。杰出校友杰出校友有邹德慈、吴志强院士,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终身教授张庭伟、四川省政府副省长杨洪波、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张少康、原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原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等。

机械类 工业设计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工业设计专业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产品设计专业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设计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设置。依托国家级工业设计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设计学双一流建设专业、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建设专业等学科优势,在技术高速变革和国家经济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定位人才培养内涵从关注“造物”向关注“造物系统”拓展,强调对整合式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
专业课程涵盖产品设计理论与方法、艺术与美学、材料与制造工艺、人机工程、交互与体验设计、商业品牌与产品策略、先进制造与先进设计技术与工具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既面向学生未来就职后进入不同行业的共通性设计思维的培养,也包括相关产业创新设计需求背景下的设计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可选择不同类型企业的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市场与趋势研究、产品和品牌策略与管理等部门,覆盖所有以产品和服务为导向的产业创新需求,如交通、能源、医疗、通信、消费电子、时尚、家居、互联网等领域,也可选择设计咨询服务类企业、独立设计工作室、新兴创业型企业,或自主创业。
培养特色
面向智能制造与未来美好生活,以问题为导向,倡导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创新。以“造物之美”、“人本交互”、“商业创新”和“未来建构”四大模块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交通工具与智慧出行”、“生活美学与文化产品”、“健康关爱与医疗服务”、“运动装备与时尚前沿”、“数字制造与智能硬件”等设计主题下的实践训练,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工匠精神、系统思维、策略思维、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的新产品及其服务系统的创新设计践行者与促成者。
建筑类 建筑学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高,掌握建筑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设计方法,具备建筑师的职业素养、突出的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富于创新精神,能够成为引领未来的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
特色优势
作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室内设计及其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六个二级学科。于1952年在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设立,历史悠久,是同济大学的优势学科和优先发展学科,也是我国建筑学领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点基地之一,首批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1992),先后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高峰学科。2017年建筑学专业入选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行列。
本专业教育坚持以现代建筑的理性精神为灵魂,以自主创造、博采众长的学术品格为本色,以当代技术与地域文化的并重交融为导向,以国际学科前沿的跟踪交流为背景,坚持“当代的、中国的”原创精神。经过60余年的发展和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形成了扎根本土、放眼国际、服务社会的独特培养体系和培养特色。
本专业还开设室内设计方向。
国际交流
本专业对外交流频繁,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十分活跃,先后与海外100多所大学建立合作联系,与30多所大学建立实质性合作,与17所大学共建双向双学位联合培养项目,形成了完善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国际建造节、国际联合设计教学、海外访学计划、国际双学位培养、国际夏令营、国际博士生院、国际论坛和国际联合科研等一系列项目,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国际一流的学术氛围,并形成了特有的全球化影响。
未来发展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除进入研究生阶段继续学习深造以外,毕业生的主要去向包括:各级政府的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国内外各类专业设计机构,房地产公司等企业单位,大专院校、研究所等科研教学机构,自主创业等。
杰出校友
本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可谓桃李满天下。校友中有魏敦山、邹德慈、潘云鹤、郑时龄、常青等院士,也有唐玉恩、时匡、郑国英、沈迪、邵韦平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还有普利茨克奖获得者王澍,建筑师柳亦春、园林专家陈晓丽、歌唱家朱逢博、摄影家王小慧等著名专家,活跃在设计创作、创新创业、行政管理、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临床医学类 临床医学
同济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临床医学是培养适应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医学专业素养;宽厚的自然、人文和社会科学基础;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临床专业技能;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发现临床问题,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未来可发展成为具备“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引领学科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拔尖卓越医学人才。
秉承“精诚济世,明道致远”办学理念和“精英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全面实施“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体系”,以转化医学为特色,注重国际化培养,推行基础和临床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依据“坚持标准、分段要求”的原则,实现“拔尖卓越临床医师”的培养目标。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已纳入国家第一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名单。
临床医学专业以“医学实验班”大类招生入学,第一年在新生院完成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第一学年末根据学生志愿及学院/专业分流标准选拔进入临床医学专业;第二——四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学习,同时强化早期临床、早期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第四学年末根据推免标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本科后培养方向确定(本博衔接培养、本硕衔接培养、“5+3”一体化(四证合一)培养和常规本科培养);第五学年进行临床通科实习,达到毕业标准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本科后各培养方向的后续培养:
本博衔接培养:达到本博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直博阶段,学制原则为6年,达到毕业要求,可提前至第4年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博士学位。
本硕衔接培养:达到本硕衔接培养推免标准的,5年本科后进入学术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达到毕业要求可申请答辩,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学术型硕士学位。
“5+3”一体化培养:达到“5+3”一体化培养标准的, 5年本科后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专业型硕士阶段,学制3年,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通过规培结业考试可获得规培结业证;达到专业学位硕士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者获得专业型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
常规本科毕业:5年本科毕业,可通过国家统一考试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或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进行培训。
就业方向
完成临床医学专业5年本科教育,达到相应推免或培养标准的,毕业后可择优分别进入本博衔接培养(学术型博士)、本硕衔接培养(学术型硕士)、“5+3”一体化培养(四证合一,专业型硕士)继续深造。部分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通过申请进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通过国家考试继续深造等。
本博衔接培养方向:本科毕业继续在本校或合作伙伴学校联合培养攻读学术型博士学位(PhD),毕业后可:1)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打下坚实的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在三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高水平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为未来引领我国乃至全球医学发展的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医学领军人才;2)进入科研院或高等学校所从事医学、医学相关、医工交叉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及医学教育。
本硕衔接培养方向:毕业后可进入规范化培训基地完成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培训,通过规范的临床医师职业培训扎实临床工作能力,同时具备医学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在各级医院或医疗中心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5+3”一体化培养方向: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各级医院的医疗岗位,从事临床工作;可以在社区医疗机构成为全科医师;或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未来从事医疗、医学教育或研究工作。
常规5年本科培养方向:毕业后可以申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来从事临床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优势及特色
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德文医学堂”,是同济大学的前身,也是同济医学专业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布局调整中,医学院整体迁出至武汉,但同济人医学情结至深,历经百年沧桑后,同济大学在新世纪之初重建医学,2000年4月同济大学与原上海铁道大学合并,在原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的基础上恢复设立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经过快速发展,“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和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的建立,如今同济医科的整体水平已跻身全国医学院校前10%,成为国内首个开展的ACGME评估的高校。
医学院以引进和培养一流人才为中心,现有教师系列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共432名(含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2019年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硕士生导师519名、博士生导师291名。拥有中科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973”和“86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7名,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长江学者5名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名。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Barry J. Marshall为特聘教授,参与本科生教学及临床门诊工作。
为探寻同济医科的创新发展之路,近年来,同济大学结合世界医学发展前沿、未来趋势以及国家需求,将医科发展重点集中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干细胞”“肿瘤”“脑与脊髓”“心脏”等几大领域。2010年成立“转化医学高等研究院”,在各家附属医院布局并成立转化医学中心,凝炼四大方向。在建校110周年之际,基于附属医院的特色医疗资源,分别着力建设干细胞、脑与脊髓、心血管疾病、肿瘤生物治疗等四大研究中心,采用灵活的双聘机制,深化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合作。随着这一战略的深入实施,同济大学在干细胞及转化医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丰硕。同济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现已成为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新医科发展对医学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提升,学院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积极推进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施行“基于器官系统”的基础与临床课程整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临床技能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将立德树人、医学人文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程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医学课程体系。利用同济大学综合性大学优势,积极推进医工交叉融合,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前提下,通过辅修跨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医学院学子先后获得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华东赛区特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二、三等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海大学生年度人物,宝钢教育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等奖项。
国际交流合作
医学院紧扣国家“双一流”的战略决策,积极与国际一流医学院合作,持续探索建设国际医学院管理、医学教育与研究体系。通过联合培养研究生、学分互认及学生互换交流等形式建立国内外交流合作平台,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化理念。
目前,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与 17 所学校建立了学分互认的机制;与海外知名大学拓展联合培养,包括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与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博士双学位项目;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联合培养MD/PhD项目等。每年学院输送约30%的本科生在国际合作院校进行1-3个月的临床实习、实验室轮转、交流参观及学术会议。让学生在本科阶段有机会开拓视野,为职业规划和海外留学深造提供初步体验。与我院开展合作的国外院校有:
北美洲:美国康奈尔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美国杜肯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等;
欧洲:德国柏林夏里特医科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菲利普玛堡大学、德国波鸿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蒂宾根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德国洪堡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瑞典卡特林斯卡医学院,瑞士巴塞尔大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医科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医科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芬兰图尔库大学、芬兰坦佩雷大学等;
其它:澳大利亚天主教大学、日本圣玛丽安娜大学等。
知名校友
裘法祖
193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预科;1936年在同济大学医学医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外科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载,开启器官移植的先河,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
吴孟超
1940年进入同济附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南登崑
1946年进入上海同济大学新生院,后入医学院学习,1952年毕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二届理事会顾问,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顾问、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
侯云德
1948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58年留学苏联,1962年归国后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三届国家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干扰素之父”。
吴文源
1941年1月生,中国杰出精神科医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分会顾问、上海市医学会理事,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终身教授。
  中专 2022-08-24 19:13

相关问答

  • 我要读技校

    同济大学2018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楼

    同济大学2018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2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3分,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3分,人文科学试验班(哲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言文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16分,城乡规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8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2楼

    同济大学2018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77分,物理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77分,交通运输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77分,工科试验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77分,机械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77分,车辆工程理科录取分数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8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3楼

    同济大学2018年天津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39分,新闻传播学类(广播电视学、广告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40分,人文科学试验班(哲学、文化产业管理、汉语言文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42分,德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46分,建筑学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8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4楼

    同济大学2018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机械类(机械电子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汽车服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60分。同济大学2018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21年在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同济上海分数线

    5楼

    2021年同济大学上海市招生专业:康复物理治疗(新兴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卓越康复物理治疗师,目前已通过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0rldPhysi0therapy,WPT,原WCPT)最高等级教育专业认证。该组为原本科提前批次招生专业,投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7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6楼

    同济大学2017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英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9分,社会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9分,日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9分,法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9分,人文科学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59分,理科试验班(化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9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7楼

    同济大学2019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社会科学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8分,人文科学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9分,工科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1分,工科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1分,工科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1分,经济管理试验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20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8楼

    同济大学2020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人文科学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4分,社会科学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经济管理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工科试验班(土木环境)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72分,工科试验班(智能化制造)综合录取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21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9楼

    同济大学2021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护理学(技术教学,“理论,临床社区,教学服务”特色,护理,本科)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11分,康复物理治疗(国际康复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教育。本科)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40分,人文科学试验班(广播电视学、广告

  • 中专学校

    同济大学2018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0楼

    同济大学2018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口腔医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6分,临床医学(5+3一体化)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6分,人文科学试验班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8分,法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8分,新闻传播学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68分,英语综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