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 | 56 |
| 校友会(公办二类) | 42 | - |
| 高职排名 | 247 | 48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42 | 198401 | 20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344 | 197703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91 | 114039 | 20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357 | 139030 | 2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20 | 204282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69 | 130241 | 200 |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是综合性普通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重点建设的示范性高职院校,2019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了唐山鹏宇众创空间和学院创新创业工作站。学生创业项目入选河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案例,获评河北省大学生创业之星。学院与吉林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医科大学3所大学联合办学,开办13个本专科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学院具备多个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学院与唐山军分区共同建立华北地区首个专业技术兵储备基地,走出了地方高校服务国防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新路子,学院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国防特色校。学院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在人才培养、文化与学术交流、境外实践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学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原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陆军总医院)、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唐山工人医院、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唐山市人民医院、唐山市协和医院、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中汽(天津)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曹妃甸)有限公司、中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农科院、唐山市拓又达科技有限公司、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唐山金蝶软件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建立了265个稳固紧密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
学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原301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陆军总医院)、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唐山工人医院、唐山市妇幼保健院、唐山市人民医院、唐山市协和医院、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中汽(天津)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北京首钢自动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宝冶集团(曹妃甸)有限公司、中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农科院、唐山市拓又达科技有限公司、曹妃甸实业港务有限公司、唐山金蝶软件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建立了265个稳固紧密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左右。
困难生资助主要通过勤工助学岗位来实现。
(一)勤工助学的途径
主要有两个途径
一是参加学院提供的有偿服务性劳动,二是参加校外勤工俭学工作,获取劳动报酬。
分为两种岗位,常规岗和临时岗
1、学院各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必须由本人申请,由系审核,领导小组审查、批准。
2、主管部门,积极联系校园周边单位,扩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
(二)、勤工助学劳动报酬的发放标准和发放程序:
1、发放标准:校内劳动报酬,根据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质量而定,常规岗位每月报酬在100-150元,临时岗位必须视具体情况,由用工单位报经领导小组批准。
2、发放程序:月末由本人填写勤工助学岗位登记表,由岗位所在部门负责人签字,再由所在系部审核后,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签字,最后由财务部门发放。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国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始建于1963年,曾先后使用过“石家庄专员公署商业职业学校”“石家庄地区财贸学校”“石家庄地区商业学校”等名称。1985年恢复“石家庄地区财贸学校”名称。1993年,学校更名为“石家庄市财经学校”。1999年,原石家庄市财经学校、第一商业学校、第二商业学校和财贸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石家庄市财经学校。2002年升格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04年石家庄市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学院。
近几年我院就业情况一直很好,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上,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面对疫情形势下毕业生不能返校、企业不能进校的现实情况,我院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的“第一民生工程”,举全校之力,努力把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了“领导主抓、中心统筹、系(部)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和就业工作专班,全面总结和部署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是“线上+线下”,打好就业“组合拳”。
在线下,举办秋季大型人才交流会;针对各系(部)专业特点,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充分满足学生的求职择业需求。
在线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并以讲座、座谈交流、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解读。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政策性岗位就业。同时利用学院就业信息化平台,举办线上小型招聘会,精准推送就业岗位。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参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助学金,符合贷款条件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建档立卡家庭的学生可享受免学费,免住宿费,免书费的国家资助政策;特殊困难学生还可享受专项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