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武汉理工大学和郑州大学哪个工程力学专业好(工程力学专业河南医科大学和武理工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19 14:19:55 解决时间:2022-12-16 13:19

满意答案

武汉理工大学和郑州大学哪个工程力学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武汉理工大学和郑州大学各排行榜,工程力学专业的分数线,工程力学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郑州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分数对比(河南)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郑州大学
(最高/最低分)
武汉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工程力学2019理科 -/587(本科一批)-/606(本科一批)
工程力学2018理科 -/586(本科一批)-/608(本科一批)
工程力学2017理科 -/562(本科一批)-/582(本科一批)
郑州大学与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分数对比(湖北)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郑州大学
(最高/最低分)
武汉理工大学
(最高/最低分)
工程力学2019理科 -/583(本科一批)-/596(本科一批)
工程力学2018理科 -/593(本科一批)-/604(本科一批)
工程力学2017理科 -/561(本科一批)-/577(本科一批)
力学类 工程力学
郑州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院所有本科专业2021年以力学类大类招生,分流专业包括:工程力学、安全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工程力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安全工程专业20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通过专业认证复审,是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工程力学专业

力学是工程科学的基础,与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并称为七大基础学科。从载人航天到嫦娥奔月,从摩天大厦到跨海大桥,从深海潜艇到高速列车,大到探索宇宙,小到精密机械,处处都有力学的身影。力学是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材料科学、物理、人工智能等知识,为各工程领域服务的基础学科。它既为航空、航天、船舶、车辆、生物、医疗、土木、道桥、水利等工程技术提供定量化的计算方法,也是直接参与超级工程建设的中坚力量。

工程力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郑州大学力学学科是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现设有力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省级科研、教学平台8个,承担过神州7号~神州13号飞船航天员出舱头盔面窗系列组件研发等重大国家项目。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力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工程结构设计与分析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在机械、材料、土木等工程领域中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具有创新能力和一定国际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2)熟练掌握工程力学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具有较强的解决与力学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论分析能力与实验技能;(4)掌握数学与力学建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常用工程分析软件,具有针对大型工程结构进行力学建模和分析的能力;(5)既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计算力学、有限元基础与程序设计、实验力学、电工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程序设计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的就业率90%以上,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各级各类科研院所、工程设计部门、工程建设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机械、土建、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船舶、水利、化工等行业)从事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进入开设力学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相关专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就业口径宽广。

工程力学专业特色

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河南省高校力学类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河南省力学学会挂靠单位。本专业目前拥有微纳成型技术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河南省微纳成型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微成型技术重点实验室、软物质极端制造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聚合物微纳成型技术河南省创新引智基地、河南省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教育部“新型建筑材料与结构”创新团队、河南省力学博士后科研创新团队、河南省“聚合物微纳成型技术与先进制造”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高校“聚合物微纳成型”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断裂力学及工程安全”科技创新团队、河南省高校“新型城镇绿色建材与结构”科技创新团队。学院以工程力学专业为依托,与百度时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共建了“郑州大学-百度人工智能工程应用创新实践平台”。通过基础实验、教学实习和创新教育三级平台联合,将高水平科研融入实验教学、推动本科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科研能力培养水平。

雄厚的师资队伍:工程力学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4人,其中具有海外学历和学习经历教师26人。有国家高层次人才专家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宝钢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优秀科技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3人,河南省高校力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河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1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2人,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力学教师5人,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教学标兵1人,省级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人、一等奖1人,国家级、省级、市级优秀教师3人。为不断加强交流和完善国际化培养,力学专业不断引进国际师资,目前全职引进具有海外博士学历专任教师5人。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卢春生副教授为郑州大学兼职PI并获批河南省特聘教授。2018年工程力学教学团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工程力学秉承 “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适应广”的培养理念,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力学理论、实验技能、计算分析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各个工程领域及多个新兴交叉学科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建模、计算分析、设计制造、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等工作。

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依托本学科的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专项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如“中美微纳成型技术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计划等),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日本大阪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斯托特分校等海外高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邀请国外专家为师生作短期的讲学交流,选派优秀本科生参加“樱花计划”及“双千计划”等国际交流项目,提升本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们通过参与“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组织,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在国家级(省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竞赛、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亚洲赛区)、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ICAN 国际创新创业大赛、爱奇艺“机器人争霸”国际机器人格斗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各种竞赛取得优异成绩,本专业学生先后荣获河南省最美大学生、宝钢教育奖优秀学生奖、徐芝纶力学优秀学生奖等奖励。近3年学生获国家级科技创新、学科竞赛奖励100余项。

工程力学专业Q & A

1.工程力学专业研究什么?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

——阿基米德

力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精确化的自然科学,是多项现代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是用数学和物理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础学科。工程力学既具有丰富的历史沉淀和完备的知识体系,也具有深刻的基础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还能辅助和推动土木、水利、交通、机械、材料、航空航天等各类工程的最新发展,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巨型船舶、深海潜艇、高速列车、核弹氢弹、超高层超大型建筑、公路铁路、立交桥梁、大型机械、微型精密机械、纳米材料、生物科技……现当代主要工程领域的伟大成绩和显著进展中处处蕴藏着力学理论的指导与支持,处处体现着力学应用的成果与贡献。同时,由对力学现象的观察研究而产生的混沌、分叉、分形等新理论,已成为自然科学最新发展的核心部分。正如我国力学大师周培源所说:“只要自然界存在着机械运动,以及机械运动和其他各级运动形式的相互联系,力学就永远有无止境的研究课题,就永远有无限光辉的前景。”

2.哪些学生适合学习工程力学专业?

勤于思考,努力学习,并且对力学学科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报考本专业。

3.工程力学专业学生深造情况怎么样?

本专业学生读研率位列全校专业前茅,历史最高可至56%。此外,本专业还具有较高的保研率,每年都有学生保送至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等众多一流高校。出国(境)留学学生也逐年增多,例如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新加坡等国家的著名高校留学。力学作为工程科学的基础和支撑,近年来与材料、机械、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形成新的交叉学科,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继续深造时,可以选择力学专业、可以选择机械、土木、材料、水工、航空航天等与力学相关的传统工科专业,也可以选择多种交叉学科的相关专业,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的研究和开发。由于本专业良好的生源质量与声誉,所培养学生深受各高校青睐,每年吸引众多双一流高校前来本专业进行招生宣传,鼓励和引导本专业学生进一步深造。

4.工程力学专业就业形势如何?

本专业交叉性强,具有灵活的行业选择,培养的学生广泛分布在航天、航空、建筑以及生物医学等行业。近年来,随着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起,使得生物、土木、机械、医学以及新材料等研究领域对本专业学生提出了更多、更为迫切的需求,这使得本专业学生在跨学科、跨专业与跨行业就业方面,拥有较为突出的优势与便利。校友单位遍布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例如中铁、中建、中核、中国水利水电、上汽、海马、比亚迪、碧桂园、金科……

郑州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0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河南力学类(5700元/年;包含专业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5
青海力学类(年收费5700元.包含专业: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452
甘肃力学类(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49
云南力学类(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6
贵州力学类(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1
四川力学类(包含专业: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5
海南力学类(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44
广西力学类(5700元/年,包含专业: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3
湖南力学类(含工程力学、安全工程;收费5700元/年)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6
湖北力学类(含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1
江西力学类(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3
福建力学类(含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批普通类585
安徽力学类(5700元/年;含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7
黑龙江力学类(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77
山西力学类(包含专业:工程力学、安全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95
河北力学类(含工程力学、安全工程专业)理科本科批普通类633
力学类 工程力学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工程力学专业是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及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力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力学测试能力,掌握各类工程结构分析与计算的基本理论、工程测试技能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力学学科是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工程力学、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4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材料力学与工程应用,先进功能材料力学与新能源技术,复合材料结构与工程应用,大型装备及复杂结构计算、优化与检测技术。

  主要课程设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振动力学、实验力学、弹性力学、计算力学等;计算机算法语言与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有限元分析与应用等;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结构检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结构;复合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复合材料工艺基础;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CAD软件应用、汽车优化设计、汽车可靠性、汽车实验学、发动机原理、机械设计力学基础等。

  学生毕业后可在材料、建筑、道桥、水利、机械、车辆等行业领域从事计算机仿真、工程设计与施工、工程检测与加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与科学研究工作。
武汉理工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新疆数学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36
甘肃数学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理科本科一批I段普通类545
陕西数学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71
云南数学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4
贵州数学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58
四川数学类(包含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4
海南数学类(包含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72
广西数学类(4500元/年,包含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6
广东数学类(非定向)(08070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080714.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0102.信息与计算科学+071201.统计学+080102.工程力学)(办学地点:校本部)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07
江西数学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4
福建数学类(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08
安徽数学类(4500元/年;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4
上海数学类(含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专业)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31
吉林数学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58
辽宁数学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15
山西数学类(包含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85
天津数学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工程力学)(校本部)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641
郑州大学
51
软科(综合)
53
校友会(综合)
33
武书连
510
US排名
学校简介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2.2万余人,以及来自85个国家的留学生2500余人。

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河南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立建院,开启了河南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原郑州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96年被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郑州工业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原化工部直属的重点院校。2000年7月,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和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新郑州大学。教育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嵇文甫教授,物理学家霍秉权教授,耐火材料专家钟香崇院士,土木工程专家孙国梁教授,耳鼻咽喉科专家董民声教授,食管细胞学创始人沈琼教授,人体寄生虫学专家苏寿汦教授,南阳作家群代表人物二月河教授等一大批知名专家学者,都曾在此弘文励教。

悠久历史铸就郑大特色文化

植根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形成郑大人包容宽厚、奋发进取的优良品质;汇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生,学生来自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世界85个国家,形成多地域、多民族、多文化交流融合的文化氛围;文、理、工、医、农等12个学科门类均衡发展,形成多学科交叉、相融互补的育人氛围;传承和弘扬源远流长的特色文化,三个老校区的特色文化长期积淀与升华,孕育了“求是 担当”的郑大使命与精神,形成“笃信仁厚、慎思勤勉”的郑大校风。在强化自身文化建设的同时,学校注重发挥文化引领的社会职责,努力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做出新的贡献。

融合发展完成综合性大学布局

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各学科门类均衡发展;有临床医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一流建设学科;有凝聚态物理、材料加工工程、中国古代史、有机化学、化学工艺、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8个学科(领域)ESI排名全球前1%,其中临床医学ESI排名全球前1.43‰、化学ESI排名全球前1.39‰;ESI学术机构全球排名第607位,位列全国高校第39位。学校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9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58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学部委员17人,海外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1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4人,教授75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56人,形成了一支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以“杰青”“长江”等为学术带头人,青年博士为骨干的人才队伍。中国工程院崔俊芝院士担任河南省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担任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何季麟院士担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王复明院士担任地下工程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陈芬儿院士担任药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尼克•莱蒙担任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担任历史学院、中原历史与文化研究院(考古与文化遗产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担任商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张海先生等执教我校。

立德树人形成完备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校本部现有51个院系,117个本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通过国家级认证专业1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0项。学校先后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卓越医生教育培养高校。学校被评选为“2012—2014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先进单位”,是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百万校友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建设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骨干,形成独具特色的“郑大品牌”。

科技创新助推创新驱动发展

学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制定融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体系。拥有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绿色选冶与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国家工程实验室、重大基础设施检测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钙镁磷复合肥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资源材料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拥有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拥有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及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拥有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等7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郑州大学药物研究院、郑州大学现代分析与基因测序中心等校级直属科研机构。五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课题154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计1628项。学校在神舟系列宇航员出舱面窗关键防护装置研究、磁约束热核聚变基础理论研究、车用燃料乙醇生产的关键技术及开发应用研究、非开挖工程技术和装备、“一步法”固相合成半芳香尼龙的高效制备技术、苯选择加氢制环己烯催化剂和催化工艺、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治理与毒性减排关键技术及装备、钢纤维混凝土特定结构计算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物遗传与表观遗传研究、植物油菜素内酯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隋唐史研究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含科普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

国际交流与产学研合作广泛

与美国、英国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262所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斯托特分校和普拉特维尔分校、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波兰罗兹大学、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等国外高校合作开展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印度、格鲁吉亚设立孔子学院,在美国设立孔子课堂。学校是“中俄语言文化高校联盟”创始成员,“中俄新闻教育高校联盟”发起成员,“中俄医科高校联盟”成员,“南亚-东南亚大学校长联盟”成员,“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员,“中国-中东欧国家高校联合会”成员,作为首批地方高校入选“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试点单位”。拥有微纳成型技术、细胞与基因治疗、低碳环保材料智能设计、癌症化学预防、地下基础设施非开挖技术、电子材料与系统等6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以及轻量化及功能化高分子成型与模具和功能分子绿色构建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在2019年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中名列第37位。学校牵头组建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郑州大学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打造郑大工程与技术服务品牌,郑州大学建设科技集团成为河南民用建筑行业的领先企业。推进附属医院集团化发展,10家附属医院现有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36个,省级医学重点(培育)学科141个,开放床位数3.3万余张,年门诊量突破2000万人(次),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成为河南省医疗行业的“集团军”。

郑州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承载着中原大地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呼唤,承载着河南亿万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承载着地方大学由大变强的重托,承载着中原崛起、民族复兴的意志,全体郑大人将坚持扎根中原大地办大学,秉持求是,勇敢担当,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强力推动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切实发挥文化引领、人才支撑、科技支持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平均伙食标准
早餐1元足矣。中、晚餐每餐3元即可。正餐套餐5元为高档。
武汉理工大学
55
软科(综合)
35
校友会(综合)
36
武书连
371
US排名
学校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等部委共建高校。学校办学历史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湖北工艺学堂,办学123年特别是近70年来,学校共培养了60余万名高级专门人才,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为建材建工、交通、汽车三大行业培养人才规模最大的学校,已成为我国“三大行业”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目前学校在校普通本科生36000余人,博士、硕士生20000余人,留学生900余人。

学校经过长期的育人实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思想体系:构筑了“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大学理想,铸就了“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确立了“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树立了“实施卓越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创造卓越人生”的卓越教育观。学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代又一代以智慧引领人生、具有卓越追求和卓越能力的卓越人才。

学校现有马房山校区、余家头校区和南湖校区,占地40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95.3万平方米,4座现代化图书馆藏书361.51万册。设有24个学院(部),建有6个独立建制的科研院所。现有教职工544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1人,欧洲科学院院士3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4人,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1人;获中组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和湖北省政府人才计划支持的高端人才144人。

学校已形成以工学为主,理、工、经、管、艺术、文、法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在国家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材料科学与工程获A+,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设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获B+。现有本科专业96个,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7个、国家特色专业15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8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2个。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7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3个、国际化示范学院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与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各1个。

近10年,学校培养了一批全国优秀大学生代表,1人获“全国最美大学生”,2人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4人获“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4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15人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6人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5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五轮总排行(本科)中位列第12,在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位列第14。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十年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其中到世界500强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超过50%。

学校建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水运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0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基地,建有内河智能航运交通运输部协同创新中心、汽车零部件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安全预警与应急联动技术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获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第二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产教融合示范区、科教创新园、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科教合作与成果转化机构324个。2010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16项、省部级一等奖及以上奖励72项;作为参加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6382项;在世界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论文2篇、Nature发表论文5篇。

学校与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等国家的1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及科研合作等关系,聘请了200余名国外著名学者担任学校战略科学家、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等。此外,与国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16个高水平国际研究合作平台。学校先后建立了材料复合新技术国际联合实验室、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运与海事安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7个国家级和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学校与英国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合作建立的首个海外校区正式运行。2018年,学校与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合作设立武汉理工大学艾克斯马赛学院。

百廿余年,风雨兼程,武汉理工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建设“让人民满意、让世人仰慕的优秀大学”的崇高大学理想,坚持以特色创优势的发展道路,努力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中专 2022-12-16 13:19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武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化学和工程力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化学就业前景和工程力学就业前景,应用化学专业介绍和工程力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化学和工程力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化学

  • 中专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武汉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工程力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工程力学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工程力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工程力学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与新媒体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武汉理工大学网络与新媒体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网络与新媒体和工程力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网络与新媒体就业前景和工程力学就业前景,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介绍和工程力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网络与新媒体和工程力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广告学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武汉理工大学广告学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告学和工程力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告学就业前景和工程力学就业前景,广告学专业介绍和工程力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告学和工程力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广告学和工程力学录

  • 中专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日语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武汉理工大学日语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工程力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工程力学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工程力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工程力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工程力学录取分数线(湖

  • 中专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法语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武汉理工大学法语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语和工程力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语就业前景和工程力学就业前景,法语专业介绍和工程力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语和工程力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语和工程力学录取分数线(湖

  • 中专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英语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武汉理工大学英语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工程力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工程力学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工程力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工程力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工程力学录取分数线(湖

  • 中专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武汉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工程力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工程力学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工程力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工程力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工作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工程力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工程力学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工程力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工程力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

  • 中专学校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武汉理工大学法学和工程力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工程力学在湖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工程力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工程力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工程力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工程力学录取分数线(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