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培养 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 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 作的要求。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接受科学思维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 能力和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具备本专 业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职业安全意识;
3.掌握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其他自然科学 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初步知识;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 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5.具有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一定的科技 开发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7.对近代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发展在高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相关学科和技 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主干学科:物理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 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力学(68学时)、热学(51学时)、电磁学(51学时)、光学(51学时)、近代物理(51学 时)、原子核物理(68学时)、理论力学(51学时)、电动力学(51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51 学时)、量子力学(68学时)、固体物理学(85学时)、数学物理方法(68学时)。
示例二:力学(54学时)、热学(54学时)、电磁学(72学时)、光学(72学时)、原子物理学(54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72学时)、电动力学 (72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固体物理学(72学时)、半导体物理与器件(72学时)。
示例三:力学(64学时)、热学(56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物理学(56 学时)、数学物理方法(72学时)、理论力学(64学时)、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64学时)、电动力学 (64学时)、量子力学(72学时)、计算物理基础(32学时)、固体物理学(5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研究性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专业方向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 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 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 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 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 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转化、性 质与应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仪器与设备的原理与应用,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 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32学时)、有机化学(80学时)、无机化学(64学 时)、结构化学(64学时)、仪器分析(32学时)、高分子化学(32学时)、化工基础(32学时)、物理 化学(96学时)、普通化学实验(80学时)、定量分析实验(64学时)、有机化学实验(112学时)、 无机化学实验(6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6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1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 64 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原理(51学时)、无机化学(51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 学时)、物理化学(85学时)、仪器分析(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化工基础(51学时)、化学 信息学(34学时)、生物化学(34学时)、高分子化学(51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 (340学时)、生物化学实验(3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34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研究 设计实验(34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102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学时)、物理化学(102学 时)、仪器分析(51学时)、材料化学(34学时)、化学工程基础(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生 物化学(3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V)(359学时)、基础化学工程实验(60学时)、 化学合成与表征实验(115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 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 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 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 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 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转化、性 质与应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仪器与设备的原理与应用,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 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32学时)、有机化学(80学时)、无机化学(64学 时)、结构化学(64学时)、仪器分析(32学时)、高分子化学(32学时)、化工基础(32学时)、物理 化学(96学时)、普通化学实验(80学时)、定量分析实验(64学时)、有机化学实验(112学时)、 无机化学实验(6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6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1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 64 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原理(51学时)、无机化学(51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 学时)、物理化学(85学时)、仪器分析(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化工基础(51学时)、化学 信息学(34学时)、生物化学(34学时)、高分子化学(51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 (340学时)、生物化学实验(3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34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研究 设计实验(34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102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学时)、物理化学(102学 时)、仪器分析(51学时)、材料化学(34学时)、化学工程基础(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生 物化学(3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V)(359学时)、基础化学工程实验(60学时)、 化学合成与表征实验(115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名称 | 学制 | 层次 |
---|---|---|
金融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本科 |
法学 | 四年 | 本科 |
国际经贸规则 | 四年 | 本科 |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 四年 | 本科 |
小学教育(师范) | 四年 | 本科 |
学前教育(师范) | 四年 | 本科 |
教育技术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休闲体育 | 四年 | 本科 |
体育教育(师范) | 四年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日语 | 四年 | 本科 |
英语(师范) | 四年 | 本科 |
翻译 | 四年 | 本科 |
广告学 | 四年 | 本科 |
历史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物理学 | 四年 | 本科 |
物理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化学 | 四年 | 本科 |
应用化学 | 四年 | 本科 |
化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能源化学 | 四年 | 本科 |
生物技术 | 四年 | 本科 |
生态学 | 四年 | 本科 |
生物科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应用心理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应用统计学 | 四年 | 本科 |
机械工程 | 四年 | 本科 |
车辆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智能制造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四年 | 本科 |
人工智能 | 四年 | 本科 |
网络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土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环境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建筑学 | 五年 | 本科 |
生物制药 | 四年 | 本科 |
财务管理 | 四年 | 本科 |
工商管理(国际化) | 四年 | 本科 |
行政管理 | 四年 | 本科 |
工业工程 | 四年 | 本科 |
音乐学 | 五年 | 本科 |
音乐学(师范) | 五年 | 本科 |
书法学 | 四年 | 本科 |
美术学(师范) | 四年 | 本科 |
环境设计 | 四年 | 本科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本科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服装展示设计、鞋靴设计) | 四年 | 本科 |
温州理工开设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车辆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建筑学、电子信息工程、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跨境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土木工程、物联网工程、应用统计学、机器人工程、广告学、法学、机械工程、汉
温州科技职院开设大数据与会计、园林技术、旅游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市场营销、设施农业与装备、园艺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食品质量与安全、水利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跨境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园林技术(中
温州商学院开设产品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广告学、金融学、传播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视觉传达设计、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金融、市场营销、视觉传达设计、网络与新媒体、商务英语、税收
温州理工学院开设市场营销、车辆工程、跨境电子商务、广告学、视觉传达设计、机器人工程、工商管理、电子商务、机械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法学、电子信息工程、英语、环境设计、物联网工程、音乐表演、金融科技、财务管理、人工智能、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开设园林技术(中外合作办学)、金融服务与管理、国际商务、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软件技术、旅游管理、工业机器人技术、畜牧兽医、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森林生态旅游与康养、食品智能加工技术、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环境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传播与策划、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电机与电器技术、国际商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服装与服饰设计、鞋类设计与工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软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时尚表演与传播、智能控制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建造技术、建筑工
温州大学开设金融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土木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师范)、音乐学、网络工程、应用统计学、教育技术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行政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材料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建筑学、工商管理(国
温州医科大学开设临床医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口腔医学、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临床医学(5+3一体化,儿科学方向)、预防医学、精神医学、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医学影像学、眼视光医学
温州肯恩大学开设化学中外合作办学、经济学、传播学(公共关系方向)、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管理科学(国际供应链和信息管理方向)、会计学、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心理学、环境设计、生物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分析方向)
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开设生物医学工程、康复治疗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法学、助产学、口腔医学、中药学、药学、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医学影像技术、护理学、眼视光学、中医学、日语、临床医学、法医学、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专业。2022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