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产品设计方 法、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人机工程等基本知识,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外设计趋势, 具备产品设计表达、产品造型设计、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能力,从事灯具设计、 钟表设计、眼镜设计、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康体娱乐产品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类产品制造行业的产品设计与营销部门、贸易公司和专业产品设计机构,在 产品创新设计、模型样机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策划、设计管理岗位群,从 事产品策划、产品设计调研、产品造型设计、产品结构设计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运用交互设计的基本知识,进行产品交互界面设计的能力;
3.具备熟练的产品设计手绘、模型制作及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的能力;
4.具备优秀的审美及熟练进行产品造型设计的能力;
5.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知识,较强的市场和设计趋势洞察能力;
6.具备进行设计调查、用户研究等初步的设计前期分析能力;
7.具备正确运用产品设计方法、人机工程及材料和工艺知识进行产品改良与创新设计的 能力;
8.了解国内外最新设计流行趋势及相关的商业法律知识。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设计概论、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产品造型设计、人机工程学基础、工业设计工程基础、 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产品专题设计、现代设计史、设计商务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素描与色彩、设计构成、产品设计表现技法、模型制作等实训。
在各类产品制造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助理工业设计师助理商业美术设计师ICAD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D级)
助理CAD绘图师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美术设计与制作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产品设计工业设计
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主管、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实施教育行政管理的全日制综合性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前身为四川省川剧学校和四川省舞蹈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办学以来,培养了大批文化艺术专门人才,为地方文化建设和艺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院现为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文旅部全国文化干部培训基地、文旅部文化市场管理和执法人定点培训单位、四川省文旅系统干部培训中心、四川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承担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四川考区)和社会艺术水平舞蹈考级工作,荣获原文化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颁发的全国艺术职业教育成果展演“优秀成果奖”,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特殊贡献奖”。2021年学院入选“四川省高职高水平学校(培育)单位”和“四川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学院现有温江和武侯两个校区,占地318亩,全日制中高职在校生7400余人。现有舞蹈系、戏剧系、川剧系、音乐系、艺术设计系、动漫系、文化管理系、思政教育部、公共教学部、附中、培训中心等11个教学单位,开设高职专业28个,其中戏曲表演专业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戏曲表演、室内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家级骨干专业,舞蹈表演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戏曲表演、舞蹈表演专业为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舞台表演综合实训基地、艺术设计文创生产实训基地为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有教职工600余人,其中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部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3人、省级非遗传承人4人,建有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并常年聘请大批文化艺术名家来校任教。
学院坚持把为全国全省文化艺术行业培养造就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自觉践行的使命担当。历年来,学院师生在全国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舞蹈表演艺术最高奖全国舞蹈比赛、“桃李杯”“荷花杯”舞蹈比赛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权威比赛中荣获大奖百余项,享有“艺术家的摇篮”美誉,多次受邀参加重要外事演出活动和央视春节晚会。四川省文联主席、川剧领军人物陈智林、川剧名家沈铁梅、中央芭蕾舞团首席独舞侯宏澜、著名舞蹈编导王舸、著名舞蹈家黄启诚、中国原创音乐发起第一人郭峰,金鹰奖和飞天奖最佳女配角邓婕等一大批享誉全国艺术界的大师、名家均毕业于此,新生代演员歌手张歆艺、李斯丹妮、江映蓉、谭松韵、罗云熙等均有在学院求学经历。
新时代,新征程。学院秉承“传承创新、德艺双馨”的校训精神,坚持高质量、特色化、应用型的艺术职教类型定位,大力推进学院治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水平,打造以表演艺术专业群为龙头引领、艺术设计专业群为特色支撑、数字创意和文化文博服务专业群为两翼拓展的专业集群,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努力建成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培训主要基地、文艺精品创演重要载体、文旅设计创新服务高地,努力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文艺繁荣、文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成文化和旅游强省、教育强省提供有力人才和智力支撑。
学院现有两个校区均在成都主城区,交通便利,地铁直达。
1、温江校区:成都市温江区和盛镇星艺大道366号。
地铁17号线,金星站距离学院200米
2、武侯校区:成都市新生路5号
地铁3号线,新南门站距离学院300米
学院主校区为温江校区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创办的全日制综合性高职院校,由温州机械工业学校、温州商业学校、温州经济学校、温州业余科技大学等4所国家和省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65年。学校现为浙南闽北唯一一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优质高职院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浙江省重点高职院校,是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首批四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试点院校和浙江省首批专升本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试点院校。
学校现有高教园区校区、鹿城校区、瓯海校区、瑞安校区、永嘉校区等五个校区,校园总占地超1300亩,在编教职工近900人,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设有智能制造学院、设计创意学院(温州设计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数字经贸学院、鹿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瑞安学院、永嘉学院、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0个二级学院。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秉承“厚德长技,励学敦行”的校训,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遵循“与国家发展同频,与区域产业对接,与民营经济互动,与行业企业共赢,与国际顶尖接轨”的办学传统,形成了“区域有什么支柱产业,就建设什么专业;区域有什么企业难题,就建设什么服务平台;区域有什么新技术需求,就培养什么新技术工匠人才”的办学实践,被誉为高职教育的“温州模式”。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人才培养当地离不开。学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强化政治修养、职业素养、生活涵养、健康培养“四养融通”,形成了“学训研创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建成6个实力雄厚的专业群,40个招生专业覆盖了浙南地区主要支柱产业和特色行业,其中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性专业等国家级专业26个、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24个,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4项,主持国家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6个,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级教材40余本,国家1+X证书制度试点41个。现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支,国家级教学团队3支,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家,各类国家、省市人才超200人次,并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深入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6年超98%,留温率超60%,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竞争力、薪酬水平等多项指标多年居浙江省高职院校第一。学校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省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是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中国创新创业典型示范高校、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创业者联盟”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大学生创业社团百强。学生近五年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创业大赛金银奖等国家级大赛奖项150余项,德国红点奖等国际奖项60余项。
学校以扎根区域为特色的办学实力业内都认同。学校打造了“东西南北中”产教融合办学布局,牵头成立浙南职教集团,牵头成立的全国高职院校应用技术服务联盟获国家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牵头成立的长三角高职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列入教育领域长三角公共服务重大平台,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位列2021年中国高职院校改革活力指数科技创新榜第一名。设有国家、省、市、校四级研发平台56个,其中获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家;校企共建省级企业研究院(中心)28家,企业研发中心140家,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连续四年蝉联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排行榜第一,科技成果转让数居全国所有高校第71位(含普通本科高校),每年为企业解决难题600余项,近五年科研等社会服务总经费超2亿元,服务企业50000余家,年培训超30000人次。学校坚持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是全国首个运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的高校和首个入驻省特色小镇的高校、全国较早与县域政府合作办学的高校。与10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50多个行业深度合作,校行、校企共建温州设计学院、中国鞋都技术学院、温州服装学院、温州家具学院、温州酒店管理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5G+”产教融合研究院等9个产业学院,吸引政府、企业等资金投入10多亿元。温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自运营以来惠企数达数百万家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及浙江省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连续五年获得省优秀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称号。学校入选教育部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首批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和2个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
学校以“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合作办学国际可交流。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连续2次被评为浙江省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入选首批教育部中德SGAVE项目试点院校。实施“中企走出去温职院伴随成长计划”,以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为重点,牵头成立中国-柬埔寨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和柬埔寨研究中心。助力优质产能“走出去”,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意大利培训中心、南非培训中心,向南非、柬埔寨等国家输出各类标准50余个;成立海外人才联络站,服务意大利、南非等地温商企业和温州海外人才引进,创下全国第一所伴随中企在海外设立丝路学院、全国第一批为南非政府提供教师培训、浙江省第一批与南非政府建立留学生合作培养的高职院校等“三个第一”。学校获得世界职教卓越奖、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项目”筹建合作学校、中美“百千万计划”、中国-东盟特色项目等荣誉。
学校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提升、同步发展。坚持固本强基,通过构建“五位一体”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标准+特色”党建质量保证体系和“六维”党建品牌塑造体系,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扎实推进“四个融合”行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得省级培育创建单位5个,入选首批全省高校党建示范群和特色品牌2个,各级党组织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省级及以上党内集体荣誉20余项。学校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统一,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获批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重点支持高校,获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服装CAD》课程及其教学团队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和教学名师团队。建有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名师工作室2个,与浙江日报联合打造《课程微思政》栏目30余期,每期点击率超30万次,形成一批“课程思政”品牌,《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专题推广学校“课程思政”经验做法。学校持续推进“双循环治理”体系建设,成立高职院校治理研究中心,形成了顶层-中层-基层的治理结构,以“温职之制”开辟“温职之治”,《“双循环治理”赋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获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职教大会精神,强化“彰显新职教类型特色、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培养新时代工匠人才、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办学使命,引领“活力温台”职业教育创新高地建设,坚定扛起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探路者”的使命担当,努力建设一所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国际水平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奋力打造中国高职教育的“重要窗口”。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优秀学生奖学金制度和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实行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企业助学基金、绿色通道入学等资助政策。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综合市场营销浙江平行录取二段-综合软件技术浙江平行录取一段-综合大数据技术浙江平行录取二段-综合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浙江平行录取二段-综合虚拟现实技术应用浙江平行录取二段-综合工
2022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提前招生综合素质测试考试须知产品艺术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专业介绍艺术设计类产品艺术设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基本修业年限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产品设计方法、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人机工程等基本知识,了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