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优势:行政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行政学理论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公共政策分析、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室自动化方面的基础训练,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策划和组织执行能力。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政治学、管理思想史、政府经济学、社会保障学、人力资源管理、市政管理学、行政法、宏微观经济学、电子政务、危机管理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及科研、教学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优秀本科毕业生可以推荐、报考本校人口与社会发展等相关硕士方向,也可报考国内外院校研究生,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
就业前景: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发展,政府及社会管理的日益完善,社会对行政管理类人才的需求仍将很大。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河南 | 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文科 | 580 | ||||
安徽 | 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1 |
文科 | 583 | ||||
江苏 | 行政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4 |
内蒙古 | 行政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5 |
山西 | 行政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00 |
河北 | 行政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3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掌握行政管理领域的 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 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系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掌握社会调查分析、现代信 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术等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行政管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获取、更新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数据收集、处理和统计分析的基本能力;
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5.掌握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交流等方面的系统知识和基本能力;
6.掌握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具有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7.熟悉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
8.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政治学。
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概论(宪法与行政法)、 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行政组织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政务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广西 | 行政管理(5000元/年,在雁塔校区办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9 |
河南 | 行政管理(雁塔校区)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4 |
安徽 | 行政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0 |
黑龙江 | 行政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86 |
内蒙古 | 行政管理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18 |
天津 | 行政管理(雁塔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72 |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约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省级科技团队6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3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
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授权单位,1984年第二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授予单位和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50人。拥有以姚穆院士、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等国家级专家学者领衔,省级专家学者、团队为核心的一批优秀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5人,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0余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特聘专家、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专家学者百余人。
近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05项;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790余部,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37部;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1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3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1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648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19所海外高校开展双学位联合培养。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或参加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5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40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900多人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主办或承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国际青年导演交流会”“中巴经济走廊文化大篷车西安段”活动,成立“陕西省教育统计数据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秉承“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崇真尚美、经纬天下”的大学精神。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连续多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20余项。
不忘初心担使命,只争朝夕再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纺织行业转型等重大机遇,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企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继续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迈步奋进。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以“勤工助学为主导、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勤、补、减五位一体,校院两级联动助学”的资助体系。其中包括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措施、学校和企业设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学校2015年共资助学生27000多人次,资助金额共4500多万元。
助学贷款
凡我校统招,符合国家助学贷款条件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贷款学生可以享受在校期间100%中央财政贴息,毕业后按国家规定利率分批次偿还。国家助学贷款作为我校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措施之一,学校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贷款人数的比例占在校学生总人数的20%以内,学生贷款金额每人每学年最高为8000元。
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指国家开发银行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普通高校新生和在校生发放的、在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该贷款由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代理发放。高校新生凭录取通知书及其复印件,在所在高中进行贷款资格认定,办理相关手续,由所在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批。高校在校生由所在高校办理贷款资格认定,办理相关手续,向学生入学前户籍所在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资助中心申请办理(注:非陕西籍学生按照所在省份有关政策办理)。我校近年来积极推进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2015年我校共有2600多名学生获得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金额达1600多万元,很好地解决了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困难。
国家奖学金
8000元/年·生,具体名额以国家当年分配给我校的名额为准,2015年发放26.4万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
5000元/年·生,获奖比例约占在校生人数的3%,具体名额以国家当年分配给我校的名额为准,2015年发放312万元。
国家助学金
一等3500元/年·生、二等2500元/年·生,资助比例约占在校生人数的27%,具体名额以国家当年分配给我校的名额为准,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本、专科生,2015年发放1734万元。
其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措施
西安工程大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另有减免学费、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等资助措施.
1、减免学费:分为减免100%、50%、30%三个等级。
2、困难补助:学生家庭如遇到突发性特殊困难,可申请特困补助,200-500元/生·次。
3、勤工助学:为保证特困生在校期间能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设有近千个勤工助学岗位。广辟勤工助学渠道,尽可能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并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保证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不因生活困难而辍学。
学校、企业设立的奖学金和助学金
学校和企业为学生设立了多项奖学金、助学金,包括综合奖学金、社会企业奖、助学金等共计近30项,金额达600多万元。
1、综合奖学金(学校提供)
一等奖:2500元/年·生
二等奖:1500元/年·生
三等奖:1000元/年·生
2、新生奖学金(学校提供):
奖励标准为1000元/生,评选条件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3、单项优秀奖学金(学校提供)
单项优秀奖学金是学校为表彰在单项素质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而设立的奖学金,共分五项:智育学习优秀奖学金;社会实践、科技活动优秀奖学金;社会工作积极分子奖学金;文体活动成绩优秀奖学金;精神文明先进个人奖学金。单项优秀奖学金金额为200元/年·生(具体名额参照西安工程大学学生单项优秀奖学金评定细则)
4、“砺志”奖学金:
学校为家庭贫困学生提供“砺志”奖学金
资助金额为1000元/人·年
5、纺织之光奖学金(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理事会提供)
奖学金:8000元/年·生,评选15名
每年奖励人数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理事会分配给我校的名额为准。
6、桑麻奖学金(桑麻基金会提供)
特等奖:10000元/年·生
一等奖:4000元/年·生
二等奖:3000元/年·生
三等奖:2000元/年·生
2015年,共评选45名获奖学生,奖励总额为13万。
每年奖励人数和金额以桑麻基金会分配给我校的奖学金总额为依据划定。
7、百思特·立诺联合奖学金(上虞市百思特染料化工有限公司·东莞市立诺染料有限公司提供)
奖励标准:1000元/年·生,评选19名
8、顺丰奖学金(江苏昆山顺丰纺织有限公司提供)
每年共计奖励10000元,具体评选由纺织与材料学院负责。
9、理士奖学金(深圳理士奥电源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特等奖:10000元/年·生
一等奖:5000元/年·生
二等奖:3500元/年·生
三等奖:2000元/年·生
2015年,共评选29名获奖学生,奖励总额为9.8万。
10、柳棉奖学金(广西柳州市棉纺织集团提供)
奖学金:400元/年·生,评选4名
11、维珍妮奖学金(维珍妮国际有限公司提供)
本科生:3000元/年·生,评选30名
研究生:5000元/年·生,评选3名
12、乌斯特奖学金(乌斯特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提供)
奖励标准::5000元/年·生,评选8名
13、德美化工奖学金(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奖励标准:1000元/年·生,评选10名
14、杰毅管89奖学金(管理学院89级校友提供)
每年共计奖励30000元,具体评选由管理学院负责。
15、澳蓝奖学金(澳蓝(福建)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每年共计奖励10000元,具体评选由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负责。
16、上海风炫奖学金(上海风炫动画设计制作有限公司提供)
奖励标准:1500元/年·生,评选20名
17、创艺纺织奖学金(创艺(福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一等奖:4000元/年·生 评选4名
二等奖:3000元/年·生 评选10名
18、联邦三禾奖学金(联邦三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一等奖:4000元/年·生 评选4名
二等奖:3000元/年·生 评选10名
19、新宏兴奖学金(新宏兴(福建)纺织运营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一等奖:4000元/年·生 评选4名
二等奖:3000元/年·生 评选10名
20、新越丝路助(奖)学金 (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提供)
助(奖)学金:2500元/学期·生,评选6名
21、德美化工助学金(广东德美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助学金:1000元/年·生,评选10名
22、创艺纺织助学金(创艺(福建)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助学金:3000元/年·生,评选10名
23、联邦三禾助学金(联邦三禾(福建)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助学金:3000元/年·生,评选10名
24、新宏兴助学金(新宏兴(福建)纺织运营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助学金:3000元/年·生,评选10名
25、真维斯大学生助学金(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提供)
助学金:一年级:4000元/年·生
二年级:2000元/年·生
三、四年级:1000元/年·生
资助人数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分配给我校的名额为准。
26、“精进”基金大学生助学金(香港精进基金会提供)
助学金:5000元/年·生
资助人数以香港精进基金会分配给我校的名额为准。
注:具体奖励资助的项目、标准、名额、比例,以当年学校评选文件为准。
西安财经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统计局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2001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陕西经贸学院与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西安财经学院。2018年11月30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学校现有长安、雁塔、翠华东、翠华西4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雁塔、翠华校区毗邻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长安校区位于秦岭北麓的神禾塬上,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凸显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以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为支撑,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现设有经济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学院、法学院、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有专任教师1070人,其中国家、省部级专家48人,全国级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师德楷模等25人。
学校现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税务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统计学、财政学、法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优势学科和西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1个省级特色学科,统计学被陕西省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 3个省级名牌专业。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21门,获批“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3项。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7900余名,留学生46名。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建设成效显著。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近两届来获取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有省级以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考生报考踊跃。近五年(2017-2021年数据)学校在全国第一志愿平均录取率85.6%,本科生就业率平均超过88%。
学校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为核心,找准科研切入点,利用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等1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5个省部级科普基地和15个校级科研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成果丰硕,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化拓展。五年来,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先后有4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学校建有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人员培训基地、国家统计局统计工作人员培训基地,为全国教育系统和国家统计行业培训了一大批统计业务工作骨干。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马来西亚斯特亚大学、德国波恩储蓄银行财团学院、英国切斯特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大学等87所国外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目前,学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强“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
2012年度本科各专业学费标准 |
|
层次 |
专业名称 |
收费标准 |
本科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财政学 法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汉语言文学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告学 市场营销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审计学 行政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
3500元/学年 |
经济学 金融学 保险 税务 投资学 英语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网络工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业工程 工程管理 工程造价 工商管理 电子商务 物流管理 农林经济管理 日语 |
4500元/学年 |
|
戏剧影视文学 |
7000元/学年 |
|
艺术设计 |
9000元/学年 |
|
广播电视编导 |
11000元/学年 |
|
高职(专科) |
金融管理与实务 会计与审计 会计 市场营销 旅游管理 房地产经营与估价 计算机信息管理 餐饮管理与服务 |
5500元/学年 |
注:本收费标准为2009年标准,若有变动以陕西省物价部门当年核定的标准执行。
西安财经大学法学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行政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行政管理录取分数线(陕
西安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行政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
西安财经大学贸易经济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贸易经济和行政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贸易经济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贸易经济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贸易经济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贸易经济
西安财经大学金融数学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数学和行政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数学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金融数学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数学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数学
西安财经大学投资学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投资学和行政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资学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投资学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学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投资学和行政管理录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行政管理和物流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行政管理和物流工程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行政管理就业前景和物流工程就业前景,行政管理专业介绍和物流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行政管理和物流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西安财经大学工程造价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程造价和行政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程造价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工程造价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程造价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工程造价
西安财经大学工程管理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程管理和行政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程管理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工程管理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程管理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工程管理
西安财经大学网络工程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网络工程和行政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网络工程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网络工程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网络工程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网络工程
西安财经大学软件工程和行政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软件工程和行政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和行政管理就业前景,软件工程专业介绍和行政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软件工程和行政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软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