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西安财经大学和西藏农牧学院哪个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西藏农院和西安财大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3 23:00:59 解决时间:2022-12-16 16:41

满意答案

西安财经大学和西藏农牧学院哪个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西安财经大学和西藏农牧学院各排行榜,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分数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西藏农牧学院与西安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分数对比(陕西)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西藏农牧学院
(最高/最低分)
西安财经大学
(最高/最低分)
农林经济管理(教学)2019文科 -/488(本科二批)/()
农林经济管理2018文科 -/469(本科二批)/()
农林经济管理2017理科 -/404(本科二批)/()
农业经济管理类 农林经济管理
西藏农牧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系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和相关农林业科学知识,具备农林经济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农林牧渔 业相关企业、教学与科研单位等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和政策研究等经济管理工作 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经济分析、经营 决策、组织策划、调查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务和政策研 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为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 农业科学基础知识;

2.掌握产业经济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核算、统计分析、社会经济调查等基本技能;

3.具备分析和解决农林经济管理实际问题、从事农林经济管理相关工作的实践能力;

4.熟悉国家农林牧渔业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政策和法规,熟悉农林牧渔业的产业背景和 发展趋势;

5.具有创新精神,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6.具备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的能力、较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达到一定的外语 水平。

主干学科:经济学、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农(林、牧、渔,下同)业经济 学、涉农企业管理学、农业政策学、农产品贸易或运(营)销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农 业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参加社会经济调查、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各种类型的 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西藏农牧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农林经济管理(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17
重庆农林经济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17
山东农林经济管理综合普通类一段普通类479
江西农林经济管理(该专业免学费)文科本科二批普通类522
黑龙江农林经济管理(免收学费)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09
辽宁农林经济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511
山西农林经济管理文科本科二批A段普通类466
河北农林经济管理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488
农业经济管理类 农林经济管理
西安财经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体质要求: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

业务培养目标 :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 ( 林 ) 业科学基础知识 , 掌握农 ( 林 ) 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 能在各类农 ( 林 ) 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农 ( 林 ) 业科学基本知识 ,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 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1. 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 具有相关的农 ( 林 ) 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

2. 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 ;

3.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

4. 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

5. 了解农(林)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 ;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 农林经济管理、经济学。

主要课程 : 经济学、农( 林 )业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农( 林 )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 林 )业技术经济学、农 ( 林 ) 产品营销学、农 ( 林 ) 业政策学、农 ( 林 ) 业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 , 一般安排 20周左右 ;

西安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内蒙古农林经济管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484
西藏农牧学院
380
软科(综合)
323
校友会(综合)
学校简介

西藏农牧学院是社会主义新西藏现代高等教育的起点之一,溯源于1958年创建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1971年7月成立西藏民族学院迁校筹建处,当时农、牧、机电、财会等专业全部搬迁至林芝,1974年12月改为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西藏农牧学院,同时获批学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与西藏大学合并组建新西藏大学,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单独设置为西藏农牧学院。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已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办学模式,是西藏唯一一所集农工理管学科于一体、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农业院校。

学校位于素有“西藏江南”之称的西藏林芝市,校园占地面积1269.8亩,总建筑面积23.9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6000万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0万元。馆藏纸质图书60.4万册,电子图书140万种。设有22个正处级单位,其中教学科研单位9个:植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水利土木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公共教学部、成人教育部。

学校现有全日制学生720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514人、本科生6631人、专科生46人;有成人教育学生1405人。学校现有教职工569人(含援藏干部9人、博士服务团成员1人),专任教师397人,生师比17.7:1。专任教师中,副高级以上171人,占43.1%;具有博士学位44人、硕士学位231人,占69.3%。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人,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全区首席专家3人(藏猪、藏药材、生态学领域)。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6人、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36人。

学校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10个。现有作物学、林学、兽医学、水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草学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兽医、风景园林、能源动力、土木水利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36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广泛涉及农、牧、林、水、电、生态、环境、食品、工程等领域,与全区经济建设紧密相关,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模式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4个、自治区特色专业建设点20个,“新工科”建设项目7个、“新农科”建设项目5个、“新文科”建设项目2个。有农学、林学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动物科学、草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林、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6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有教学科研实验室69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65个;国家级“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和“林芝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西藏高原森林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17个,生态环境部环境生态监测站2个(林芝站、阿里站)。建有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所、自治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西藏自治区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等多个基地。

学校于2020年获批西藏特色农牧资源研发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设置作物、藏猪、藏药材、食品加工4个科研方向,4个科研大团队联合攻关。“十三五”以来,有625个课题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等立项资助,到位经费22081万元,皆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高原生态领域,“特色农业”和“产学研结合”特征明显;成功申报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经费1089万元,国家自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经费260万元,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岗位聘用人员项目2项、经费560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4项,其中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2020年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实现了全区高校在国际最顶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学校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主战场,实现科技成果多元转化。积极承担“林芝山地沟口藏猪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集成示范”“隆子黑青稞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班戈县畜牧业综合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西藏自治区核桃遗传资源调查编目”“西藏自治区中(藏)药资源普查”等项目。深度参与青稞增产、牦牛育肥、藏猪产业发展、藏药材驯化育种、藜麦推广、茶叶种植、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那曲植树、巨柏移植、中药栽培、牦牛常发传染病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西藏青稞病虫害生态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畜禽疫病防治、特色林果资源利用、古树名木调查、高寒草地恢复等重点项目。为20余家企业长期提供技术支撑,与2家公司签订技术转让、配方及加工工艺许可使用合同。学校专家执笔起草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藏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林芝地区藏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4—2030年度)》和《西藏自治区藏猪产业发展规划》。在各地市建立10余个科技示范基地。藏猪研究中心于2020年成功克隆出西藏第一例体细胞克隆藏猪,填补了西藏在这一科学领域的空白,将为西藏藏猪种质资源永久保存提供有力保障。“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培训、万名专家服务基层等各类培训80余班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1383人次、农牧民7810人次。

学校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五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竞赛、学科竞赛中获奖130余项,尤其是荣获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实现了西藏高校一等奖零的突破,在全国第一届华维杯大学生农业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特等奖,在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水利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在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银奖一项,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和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各获二等奖一项。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密切关注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潮流,实行开放办学。中组部、教育部、团中央等单位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大学、河海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大批援藏干部到校开展教育援藏工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多所内地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多次承办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学术会议,有力推进了学校发展。

学校秉承“博学为农、精业兴藏”的校训和“爱国、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和学校“筹建精神”,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办学定位和“高原农业、高原生态、高原水电”三条主线,突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这个政治标准,按照“爱西藏、爱专业、实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规格,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迁校筹建以来,为西藏培养和输送了3万余名全日制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了西藏各级领导骨干、科研骨干、管理骨干的摇篮,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校友代表。

我校将坚持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三农”,按照“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比较优势)、突出两大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三大提升(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深化四项改革(以完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改革,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岗位聘任与绩效考核为核心的人事分配改革,以‘和谐、绿色、高效、人本’为核心的保障体系改革)、促进五个转变(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有限协作向开放协同转变;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从均衡发展向扶优扶强转变)”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办学水平,显著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努力建成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定位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践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坚持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追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人才促发展、以学科显特色、以管理增效益的治校方略;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大力开展科技服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办学定位:立足高原,面向西藏,服务 “三农”。

办学使命:致力于西藏农牧业发展、高原生态文明传承、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所需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

发展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将学院建设成为高原特色鲜明、优势学科一流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农牧大学。

办学层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面向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拓展急需学科专业,面向高原区位优势稳固发展特色学科专业,实现农、工、理、管多学科协调发展。


西安财经大学
346
校友会(综合)
530
武书连
学校简介

西安财经大学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陕西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统计局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2001年6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陕西经贸学院与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西安财经学院。2018年11月30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西安财经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学校现有长安、雁塔、翠华东、翠华西4个校区,占地面积1600余亩。雁塔、翠华校区毗邻驰名中外的唐代大雁塔,长安校区位于秦岭北麓的神禾塬上,环境优雅,文化底蕴深厚。

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凸显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学科的优势和特色,以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为支撑,注重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现设有经济学院、统计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学院、法学院、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12个学院和体育教学部,有专任教师1070人,其中国家、省部级专家48人,全国级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师德楷模等25人。

学校现有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工商管理、法学、公共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6个一级学科、3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会计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税务硕士、审计硕士、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电子信息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1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统计学、财政学、法学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省级优势学科和西部区域经济与产业发展研究1个省级特色学科,统计学被陕西省列为“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建设学科。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0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特色专业, 3个省级名牌专业。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课程21门,获批“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3项。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7900余名,留学生46名。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建设成效显著。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近两届来获取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9项。有省级以上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7个、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考生报考踊跃。近五年(2017-2021年数据)学校在全国第一志愿平均录取率85.6%,本科生就业率平均超过88%。

学校坚持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以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为核心,找准科研切入点,利用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等11个省部级科研基地、5个省部级科普基地和15个校级科研基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成果丰硕,产学研结合不断深化拓展。五年来,教师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00余项,先后有4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学校建有教育部教育事业统计人员培训基地、国家统计局统计工作人员培训基地,为全国教育系统和国家统计行业培训了一大批统计业务工作骨干。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马来西亚斯特亚大学、德国波恩储蓄银行财团学院、英国切斯特大学、德国埃森经济管理应用大学等87所国外知名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目前,学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强“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财经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学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奖学金设置

西安财经学院奖助贷学金设置情况

校内奖学金:特等每学年2500元/人(无比例限制),一等每学年1500元/人(2%),二等每学年1000元/人(10%),三等每学年500元/人(15%)。

校内单项奖学金:特等每学年500元/人,一等每学年300元/人,二等每学年200元/人,三等每学年100元/人。

国家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入校后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最高额度为每年6000元/人。

国家奖学金:每学年8000元/人。

励志奖学金:每学年5000元/人

国家助学金:特困每学年2500元/人,普困每学年1500元/人。

家庭经济条件特别困难的学生,入学后可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和临时困难补助。

以上各项具体实施办法请咨询学工部(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电话:029-81556066

 

 

 

 

        


  中专 2022-12-16 16:41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西安财经大学商务英语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西安财经大学商务英语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商务英语和农林经济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商务英语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商务英语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商务英语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我要读技校

    西安财经大学日语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西安财经大学日语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日语和农林经济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日语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日语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日语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日语和农

  • 我要读技校

    西安财经大学英语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西安财经大学英语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农林经济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农

  • 中专学校

    西安财经大学秘书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西安财经大学秘书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秘书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秘书学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秘书学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秘书学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我要读技校

    西安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西安财经大学汉语言文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汉语言文学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汉语言文学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

  • 我要读技校

    西安财经大学法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西安财经大学法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农

  • 中专学校

    西安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西安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农林经济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农林

  • 中专学校

    西安财经大学贸易经济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西安财经大学贸易经济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贸易经济和农林经济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贸易经济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贸易经济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贸易经济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西安财经大学金融数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西安财经大学金融数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数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数学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金融数学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数学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中专学校

    西安财经大学投资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西安财经大学投资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投资学和农林经济管理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投资学就业前景和农林经济管理就业前景,投资学专业介绍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投资学和农林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