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 |
|---|---|---|
| 校友会(民办三类) | 98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361 | 112493 | 34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20 | 40086 | 40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341 | 123901 | 341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50 | 162597 | 15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06 | 45410 | 406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42 | 84066 | 150 |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是教育部批准(教发函[2004]72号),由西安财经大学和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一所特色鲜明的以经济和管理学科为主的应用型大学。学校坐落于古都西安白鹿原大学城,占地面积约630亩,藏书75万余册。2018年12月,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学校现设有管理学院、会计学院、经济与统计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和通识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等七个教学单位,开设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网络与新媒体、物流管理、广播电视学、审计学、物流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26个本科专业,现已逐渐发展成以经济和管理类专业为主干,经、管、文、理、艺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
学院坐落于古都西安白鹿原大学城,周边环境优雅,四季气候宜人。学校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备,拥有四幢现代化的教学楼、八幢学生公寓楼、图书馆以及功能齐全的综合服务中心(餐厅、美发厅、自动存取款机、超市、医疗等)。交通便利,三路市政公交车直达学院门口。
学生公寓实行公寓化管理,严格的门禁制度保证学生的休息。公寓为6人/间,内设独立卫生间、盥洗室和阳台,配有每人一套组合家俱(包括钢架床、衣柜、写字台、书架、椅子),每间宿舍配有IC卡电话和宽带网接口。
我院毕业生就业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工作机制,颁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在干部录用、考研、报考公务员、应征入伍、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等方面与其他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学院定期组织大型毕业生就业供需洽谈会和专场招聘会,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学院重视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与省内和沿海新兴城市建立毕业生就业供需关系,开拓就业市场,与各级人才交流中心建立合作关系。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学院大力加强学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先后与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志诚电子有限责任公司、西安华鑫会计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西安中环百货有限责任公司、西安曲江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西安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有限公司、西安皇家安吉酒店有限公司、开源证券有限公司、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南大街证券营业部、陕西天一税务事务所等企业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强化实践环节,强调动手能力,鼓励创新意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给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择业与就业环境。
我院毕业生面向经济管理类行业、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岗位广泛就业,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和地域分布也日趋合理,就业的多元化趋势明显,同时我院毕业生考研升学的人数逐年增多。广大毕业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赢得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和肯定。
西安信息职业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管、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类本科高校,是全国首批本科职业教育改革大学,首批设立集成电路工程学院、区块链技术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的高校之一。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道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大学城,校园占地面积8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25.24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约160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85万册,电子文献约74万余册,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专业。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用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华为鲲鹏产业学院。与北京知链科技有限公司、力成半导体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成区块链实训基地、封装测试、人工智能等5个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先后与139家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咸新区、西安航天基地等地方政府与学校合作创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广泛与中国电子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通信学会等20余个学会(协会)组织交流合作,受邀成为其理事单位或会员单位,基本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合作创新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