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哪个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北京交大和西安电子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7 21:23:22 解决时间:2022-12-16 13:13

满意答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哪个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各排行榜,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北京交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是将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控制技术紧密结合,实现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的复合型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具有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表达能力,能够在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领域从事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研发、设计、制造和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于2013年、2016年两次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北京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机械类(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包含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3
机械类(民族班)(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包含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只招少数民族考生)601
海南机械类(包含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97
广西机械类(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5500元/年,包含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6
广东机械类(非定向)(080201.机械工程+080207.车辆工程+080301.测控技术与仪器+080501.能源与动力工程+120701.工业工程)(办学地点:校本部)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13
江西机械类(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9
福建机械类((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含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16
安徽机械类(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5500元/年;含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本科一批中外合作办学617
黑龙江机械类(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72
吉林机械类(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57
辽宁机械类(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37
629
山西机械类(智能制造与智能装备)(包含专业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90
仪器类 测控技术与仪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陕西省首批名牌专业,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拥有“通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部级重点实验室,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信息现场检测、智能化仪器仪表设计与开发、测控系统工程设计、物联网及网络化测试系统设计与开发、信息智能化处理、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理论、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及系统设计、射频电路基础、数字信号处理、随机信号分析、电子测量技术、传感器与信号调理、光信息检测与处理、数字图像采集与处理、现代测试技术概论、自动测试技术、综合测试与故障诊断、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兼容、微波电子技术、微波无源电路设计、频率合成技术、计量与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软件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程序设计、自动化仪表与系统、虚拟仪器设计、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仪器中的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基础、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器技术、大规模可编程器件技术等。

毕业去向:

本专业十分重视对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科技竞赛和科技实践活动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近年来每年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人数达到应届毕业生的35%―42%。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学生能够在高等院校、厂矿、企业、研究单位、设计单位从事科学研究、产品研发、系统构建、标准计量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制:四年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广西自动化类(智能制造及智能测控)(6600元/年,在南校区办学,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封装技术、机器人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3
江西自动化类(智能制造及智能测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封装技术、机器人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6
福建自动化类((智能制造及智能测控)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封装技术、机器人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23
安徽自动化类(智能制造及智能测控)(6600元/年;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封装技术、机器人工程)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6
吉林自动化类(智能制造及智能测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封装技术、机器人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595
辽宁自动化类(智能制造及智能测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封装技术、机器人工程)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43
山西自动化类(智能制造及智能测控)(包含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封装技术、机器人工程)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05
北京交通大学
40
软科(综合)
41
校友会(综合)
65
武书连
596
US排名
学校简介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双一流”建设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17年改组为铁路管理学校和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学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毛泽东主席题写校名,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中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学校任教。

学校在被称为“学府胜地”的北京市海淀区建有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在山东省威海市建有威海校区,占地面积1000余亩;各校区均具有完善的教学、科研设施,校园环境优美。在河北省黄骅市建有北京交通大学海滨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在北京市丰台区打造国际一流的丰台轨道交通“产学研用”一体化创新基地;在河北省唐山市成立唐山研究院,着力打造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国际教育培训的示范区。

历经双甲子发展,学校形成了以信息、管理等学科为优势,以交通科学与技术为特色,工、管、经、理、文、法、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完备的学科培养体系。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法学院、环境学院、国家保密学院、詹天佑学院(智慧交通未来技术学院)、威海国际学院等18个学院。

学校学科实力雄厚。高质量完成“双一流”首轮建设任务——“智慧交通”一流学科领域建设。学校在国内外知名的大学、学科排行榜中稳步提升,继续保持软科世界大学排名500强。15个学科入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14个学科入围U.S.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9个学科进入QS世界顶尖学科排名,5个学科入围THE世界大学学科排名,26个学科入围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交通运输工程、系统科学继续蝉联全国第一。工程学保持ESI前1‰,6个学科进入ESI前1%。系统科学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连续四次蝉联全国第一;5个学科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10%(A类);7个学科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前20%(B+类)。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工作站1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9个。

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校在职教职工3151人,其中专任教师2049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504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959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院士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0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1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4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3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成绩斐然,为国家与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学校有在校本科生16888人,博士研究生2763人,硕士研究生9933人,成人学生3389人,外国留学生全年累计1142人。近三届本科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近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学校有3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2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通过国家土建类专业评估。学校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3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评“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学校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9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6门;获评首届全国优质教材主编4本、参编1本,获评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计算机科学基地获批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软件学院获批国家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学校深入实施本研贯通、学科融通、产学相通、国际互通的“四通”教育教学模式;实施“高原计划”和“高峰计划”,成立詹天佑学院,探索“3+5”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本科生就业率稳定在95%,深造率超过56%,研究生就业率稳定在98%,学校获评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和北京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学生艺术团排演的大学生版《长征组歌》和原创话剧《茅以升》已成为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学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高水平运动队和普通学生代表队成绩斐然,2021年获全国冠军2项、亚军1项、季军4项,北京市冠军15项、亚军23项、季军18项。

学校始终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全面参与了铁路大提速、青藏铁路建设、大秦铁路重载运输、磁悬浮列车、高速铁路建设和城市轨道交通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等中国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创性重大成果,为服务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成为支撑和引领国家、行业和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共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70余个,其中包括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轨道交通安全评估研究中心、智慧高铁系统前沿科学中心、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已纳入国家新序列管理的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移动专用网络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8个、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能源研发中心1个、铁路行业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8个。学校是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建有首批首都高端智库1个,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新型智库1个,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交通大学研究基地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4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定期举办“中国交通高层论坛”“首都高端智库北京交通发展论坛”“交大大讲堂”。学校全面实现千兆网络到桌面、有线和无线网络全覆盖,高性能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学校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创新;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14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等总量约1555万册,建有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设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和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

学校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美、英、德、法等51个国家的242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在比利时鲁汶、美国休斯顿、巴西坎皮纳斯和波兰华沙共办有4所孔子学院。加入国际铁路联盟(UIC)、国际铁路合作组织(OSJD)和中国-中东欧高校联合会,成为“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UIC高速铁路高校联盟牵头单位,不断提升国际铁路领域影响力和话语权。加强国际科研合作,牵头成立中美、中俄、中英和中印尼高铁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董事会的作用,在海内外成立校友组织55个,吸纳董事单位88家,与交通、物流、信息、能源等行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合作。教育基金会成为民政部认定4A级慈善组织。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北京交通大学秉承“知行”校训,肩负新的使命,正以更加开拓进取的精神向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奖学金设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1
软科(综合)
48
校友会(综合)
51
武书连
729
US排名
学校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和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的高校之一。2017年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

建校90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1959年中央批准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20世纪60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7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约1817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304万册,电子文献约1513万册,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

截至2020年11月底,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6543人,其中本科生22439人,硕士生11448人,博士生2407人;有在籍网络和函授教育本科生43207人,网络和函授教育专科生53959人。设有研究生院。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示范性软件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微电子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十三五”期间,学校获批8个国防特色学科。学校现有2个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群(包含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5个一级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5个本科专业。全国第四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3个学科获评A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档,并列全国第1;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位于A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评估结果为A-档,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水平。根据ESI公布数据,学校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均位列全球排名前1‰。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3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00余人,硕士生导师1500余人。学校有院士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8人,长江学者36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个,科技部重点创新团队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1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4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65人。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以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五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3600余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20年,学校获中国高校“就业最佳典范奖”。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现有9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个科工局科技创新基地,10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基地、29个陕西省科技创新基地,2013年入选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先后牵头承担了“973”、“863”、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重大项目、国家重大项目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2013年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在认知雷达、移动通讯、网络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2012年以来学校获国家科技奖励21项。2014年,学校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中国西部军民融合创新谷暨西安电子谷、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与35个国家和地区的155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与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西安、广州、青岛、重庆等地方政府开展深入合作,共建研究院所、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与跨国公司建立66个联合实验室,基本形成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合作创新发展格局。

建校90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31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24位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友20位,位列全国前茅),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培养了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将继续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立足西部、育人育才、强军拓民、服务引领、团结实干”的发展思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而不懈奋斗!


周边环境

学校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市,建有南北两个校区,北校区位于国家级西安高新科技开发区,学校的科研机构全部设立在此,教学方面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南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终南山脚下,主要从事本科生教育。学校总占地面积约27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校园绿树成荫,碧草连片,典雅古朴,环境优美,是我国信息与电子科学技术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收费项目

 


我校2022年面向全国实行大类招生和部分专业单独招生,具体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发布的我校招生计划为准。各招生专业学制4年,本科层次,学费: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生物医学工程类、材料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数学类6600元/年;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文)、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5500元/年;依照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学费标准,软件工程专业学费为一、二年级每人每年6600元,三、四年级按学分收费,每学分400元,总学分不超过80学分;艺术类专业15400元/年。通信工程(中外合作办学)60000元/年,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52000元/年。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中外合作办学)前三年68000元/年,第四年按照国际学生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收费标准缴费。


  中专 2022-12-16 13:13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食品仪器)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食品仪器)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食品仪器)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食品仪器)就业前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食品仪器)专业介绍和电子

  • 中专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子商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子商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子商务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就业前景和电子商务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和电子商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子商务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就业前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测控

  • 中专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就业前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介绍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测控技术与仪

  • 中专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和电子商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和电子商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和电子商务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就业前景和电子商务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专业介绍和电子商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测控

  • 中专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就业前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专业介绍和微电子科学与工

  • 中专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就业前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类)专业介绍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

  • 中专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和电子商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和电子商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和电子商务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就业前景和电子商务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专业介绍和电子商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测控

  • 中专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就业前景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专业介绍和微电子科学与工

  • 中专学校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西安交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在陕西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就业前景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测控技术与仪器(机类)专业介绍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