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类型 | 年份 | 总分 | 英语 | 政治 | 专业课一 | 专业课二 |
---|---|---|---|---|---|---|---|
物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0 | 39 | 39 | 59 | 59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美术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61 | 40 | 40 | 60 | 60 |
工商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53 | 51 | 51 | 77 | 77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能源动力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广播电视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61 | 40 | 40 | 60 | 60 |
数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0 | 39 | 39 | 59 | 59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0 | 39 | 39 | 59 | 59 |
电子信息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5 | 46 | 46 | 69 | 69 |
设计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61 | 40 | 40 | 60 | 60 |
翻译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67 | 56 | 56 | 84 | 84 |
新闻与传播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67 | 56 | 56 | 84 | 84 |
土木水利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机械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纺织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53 | 51 | 51 | 77 | 77 |
外国语言文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67 | 56 | 56 | 84 | 84 |
艺术设计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61 | 40 | 40 | 60 | 60 |
新经济与金融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53 | 51 | 51 | 77 | 77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资源与环境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电气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会计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193 | 50 | 0 | 100 | 0 |
法律(法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35 | 46 | 46 | 69 | 69 |
材料与化工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9 | 46 | 46 | 69 | 69 |
土木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法律(非法学)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335 | 46 | 46 | 69 | 69 |
机械工程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73 | 38 | 38 | 57 | 57 |
工商管理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170 | 42 | 0 | 84 | 0 |
西安工程大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基础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以纺织服装为特色的高校。学校现有金花、临潼两个校区,占地约108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单位。现有实验室13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共建新型研发平台4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个,省部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9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6个,省级科技团队6个,教育部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创新创业基地1个。学校历经10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纺织、服装为特色,工、理、文、管、经、法、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校。学校现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高校、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高校,陕西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其中研究生3300余人,本科生17000余人。
学校于1928年开始培养本科生,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学士授权单位,1984年第二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授予单位和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个。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省级优势学科3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特色学科1个,省级一流学科1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精品课程及资源共享课程3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8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学校现有本科专业61个,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7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学校办有面向全国发行的学术期刊《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和《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学校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00余人,博士、硕士生导师650人。拥有以姚穆院士、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等国家级专家学者领衔,省级专家学者、团队为核心的一批优秀师资力量。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院士工作室首席科学家5人,全国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10余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陕西省“三五人才”、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特聘专家、陕西省师德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专家学者百余人。
近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05项;陕西省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3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教材790余部,获得省部级优秀教材37部;承担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创新项目13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3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01项,学术论文被SCI、EI、ISTP收录2648篇。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学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19所海外高校开展双学位联合培养。近年来,选送赴国外交流或参加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500多名;教师出国进修、交流400多人次,邀请国(境)外专家学者来校任教、讲学、访问900多人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承担国际科研合作项目30余项,主办或承办“中国国际毛纺织会议”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余次;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交流,举办“国际青年导演交流会”“中巴经济走廊文化大篷车西安段”活动,成立“陕西省教育统计数据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等。
学校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秉承“实业报国,负重奋进”的办学传统,践行“厚德弘毅、博学笃行”的校训,形成了“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良好校风和“崇真尚美、经纬天下”的大学精神。近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委”“绿色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连续多年获“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参加科技文化活动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20余项。
不忘初心担使命,只争朝夕再出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发展以及纺织行业转型等重大机遇,深化综合改革,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企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实力,奋力书写新时代学校发展新篇章,继续朝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迈步奋进。
第二阶段达到我校规定的GCT成绩复试分数线的考生,接到通知后参加我校组织的专业课考试和综合面试。1、第一阶段: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英语运用能力测试。GCT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每部分为45分钟。2、第二阶段:专业课考试和综合面试。(1)专业课考试。(2)综合面试:着重考查考生从事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专业能力,了解考生的岗位经历和工作业绩,并对考生的思想品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择优录取。1、第一阶段:GCT考试时间:2015年10月
2022年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细则复试分数线
202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招生计划及分数线
2022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方案复试分数线
2、我校执行国家规定的当年复试分数线,各专业(领域)不单独划线。所有申请调剂我校,参加复试且拟录取的考生,必须在拟录取名单公布前将本人初试试卷调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否则不予列入拟录取名单。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笔试),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任一一门不及格者均不予录取。
2、我校执行国家规定的当年复试分数线,各专业(领域)不单独划线。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笔试),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任一一门不及格者均不予录取。
西安工程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新闻与传播(367)、资源与环境(273)、机械(273)、材料与化工(273)、能源动力(273)、美术(361)、广播电视(361)、会计(193)、工商管理(170)、电子信息(27
西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电气工程(273)、法律(法学)(335)、机械(273)、新闻与传播(367)、管理科学与工程(353)、广播电视(361)、能源动力(273)、环境科学与工程(290)、数学(290)、材料
三、复试分数线根据当年学术学位类和专业学位类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及我校生源上线实际,合理确定我校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2、我校执行国家规定的当年复试分数线,各专业(领域)不单独划线。所有申请调剂我校,参加复试且拟录取的考生,必须在拟录取名单公布前将本人初试试卷调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否则不予列入拟录取名单。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笔试),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任一一门不及格者均不予录取。所有申请调剂我校,参加复试且拟录取的考生,必须在拟录取名单公布前将本人初试试卷调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否则不予列入拟录取名单。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笔试),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任一一门不及格者均不予录取。所有申请调剂我校,参加复试且拟录取的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