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2021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4 | 27904 |
2021 | 城市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6 | 27542 |
2021 | 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6 | 27542 |
2021 | 公共管理类(文化产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7 | 27341 |
2021 | 工商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7 | 27341 |
2021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61 | 24381 |
2021 | 交通运输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1 | 22180 |
2021 | 土木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2 | 19759 |
2021 | 城乡规划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9 | 13761 |
2021 | 建筑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0 | 11391 |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基础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获得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工业企业总图运输设计、民用场地总图设计、工业园区规划设计、工业企业运输管理等工作,并具有参与工业项目选址与可行性研究、城镇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专业内容
交通运输专业依据培养目标构建先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基础课阶段除掌握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外国语以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外,重点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系统工程、建筑力学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工科土建类基础。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阶段,围绕工业项目选址理论与方法、总图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工业运输设计与管理理论与方法、城市与区域规划原理与方法等4大模块组织课程体系;同时付诸相应的实践性环节,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成为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方面的科研、规划、设计、管理型人才。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规划设计咨询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总图设计与管理、道路与工业铁路设计、工业企业运输管理、工业园区规划设计以及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经济、管理、法律及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熟悉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和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具备应用现代管理方法分析并解决企业运营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类工商企业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投资分析与经济评价、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工作的现代工商管理专门人才。
二、专业内容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应具备以下知识:(1)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统计学、会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2)基础管理能力: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计划与决策、组织管理、领导及人事管理、控制与信息处理等基本管理技能;(3)企业职能管理能力:熟悉企业的重要职能部门及业务,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及知识,具备从事投资分析与经济评价、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基础业务的能力;(4)经济分析及预测能力:能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及方法对市场经济现象进行分析与判断;(5)较强的自学、知识更新能力及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6)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问题的能力;(7)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和阅读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工商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投资管理部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大专院校、施工企业、咨询企业、监理单位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 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 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 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 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 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 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 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 仪器的运用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 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 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7学时)、工程地质(34学 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68学时)、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 招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钢结构基本 原理(43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土木施工工程学(43学时)、结构全寿命维护(34 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 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 工程制图(40学时)、测量学(32学时)、土木工程试验(36学时)、工程经济与管理(24学时)、工 程监理概论(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 (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 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画法 几何及土建制图(80学时)、土木工程测量(48学时)、结构实验与检测(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 (24学时)、建设工程法规(24学时)、建设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 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 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 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实践应 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与该领域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理、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处理技 术、通信技术,建筑设备、建筑智能环境学等较宽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建筑供配电与 照明、建筑设备管理、公共安全、信息设施与信息化应用、建筑节能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接受建筑 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与调试方法的基本训练,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 设计院、工程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技术相关的工程设计、工程建设与管 理、系统集成、应用研究和开发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坚定的追求卓越的态度,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具有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等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 管理知识。
3.掌握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以及土木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筑 电气与智能化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
4.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分析并提出工程实际问题方案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 力;掌握建筑智能化环境需求的分析方法、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统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具有建 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基本能力。
5.熟悉国家在建筑电气、智能化建筑、建筑节能方面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 法规,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以及工程设计、 施工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初步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 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7.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理论与电子技术、电气传动与控制、检测与控制、网络与通信、计算机应 用技术、建筑设备、土木工程基础、建筑智能环境学、建筑电气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工程技术基 础、建筑节能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理论(88学时)、电子技术基础(104学时)、自动控制原理(64学时)、计算机原 理及应用(48学时)、建筑设备(28学时)、计算机网络与通信(48学时)、智能建筑环境学(72学 时)、建筑供配电与照明(72学时)、建筑电气控制技术(40学时)、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50学 时)、公共安全技术(36学时)、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36学时)。
示例二:电路理论(9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78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54学时)、 自动控制原理(54学时)、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72学时)、数据通讯及计算机网络(54学时)、 电气控制技术(40学时)、建筑设备(32学时)、建筑智能环境学(72学时)、建筑供电与照明(72 学时)、建筑设备管理系统(46学时)、公共安全系统(36学时)、信息设施系统(40学时)、建筑智 能化系统集成技术(30学时)。
示例三:建筑概论(36学时)、电路分析(76学时)、脉冲与数字电路(60学时)、信号与系统 (50学时)、线性电子线路(56学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80学时)、非线性电子线路(73学 时)、建筑智能环境学(30学时)、电机与电力拖动(40学时)、建筑设备(60学时)、智能建筑概论 (24学时)、建筑识图(24学时)、自动控制原理(64学时)、建筑电气(65学时)、安全防范系统 (42学时)、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设计(32学时)、照明技术(36学时)、网络与综合布线(54学 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金工实习、专业实习、课程实验(包括课内所含及独立开设的实验)、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科技创新等。
主要专业实验: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实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实验、公共安全系统实验、信息设 施及信息化应用系统实验、楼宇现场总线系统实验、系统集成及其组态编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具备土木学科与信息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掌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建筑节能与新能源技术等专业知识,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突出、并具备执业注册工程师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内容
主要学习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公共安全技术、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建筑电气CAD与BIM应用等专业课程,配合实践环节,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课程设置
主要开设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供配电与照明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公共安全技术、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智能建筑环境学、建筑电气CAD与BIM应用、建筑节能技术、智能建筑物联网技术等。
四、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
通过四年的学习与实践,毕业后可在与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相关的科研单位、政府管理部门、建筑工程公司、房地产公司,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方面(含供配电、照明、防雷、消防、安防)的设计、开发、应用与管理等工作。
2021年上海的招生计划专业(类)科类2020年录取情况2021年计划数分数线:文理综合400录取低位次:文理综合31431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总计文理综合:24人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文理综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文理综合土木工程(卓越班)文理综合交通运输(卓越班)文理综合建筑学文理综合城乡规划文理综合工商管理文理综合////2城市管理文理综合化工与制药类文理综合公共管理类文
2020年上海的招生计划◎陕西省、教育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国内“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国务院首批批准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和学士学位的高等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实施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小211)◎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15所,陕西
2018年度上海的信息如下!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交通运输(卓越计划)0000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2018年度上海的信息如下!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交通运输(卓越计划)0000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建筑学城乡规划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2016年各专业分数情况统计表(上海)分数线:理工360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交通运输(卓越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工业设计建筑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27分,建筑学(五年制)综合录取分数线为597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年北京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17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02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17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7土木工程综合本科批普通类部分专业土木类土木工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18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土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01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18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18土木工程综合本科批普通类部分专业土木类土木工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8分,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8分,交通运输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50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56分,土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58分,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0分,土木类(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4分,土木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6分,电子信息工程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8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综合录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9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34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39分,电子信息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54分,交通运输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55分,电气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化工与制药类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29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31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32分,城市管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2分,公共
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上海市招生专业:安全工程(语种不限)、土木工程(语种不限)等2个专业。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上海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上海市招生计划
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市招生专业:化工与制药类(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语种不限)、土木工程(语种不限)、公共管理类(含文化产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语种不限)、建筑学(语种不限)、城市管理(语种不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年上海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4分,城市管理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6分,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综合录取分数线为446分,公共管理类(文化产业管理、国际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