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许昌学院 | 河池学院 |
|---|---|---|
| 软科(综合) | 439 | 567 |
| 校友会(综合) | 357 | 427 |
| 武书连 | 475 | 69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82 | 170142 | 40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456 | 211482 | 400 | |
| 2021 | 高收费专业 | 本科二批 | 430 | 253042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27 | 43003 | 46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507 | 59025 | 4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47 | 225988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19 | 49184 | 4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06 | 92835 | 34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69 | 27426 | 413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07 | 92141 | 348 |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393 | 101827 | 348 | |
| 2021 | 精准专项 | 本科二批 | 387 | 106025 | 34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65 | 28943 | 413 |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454 | 33027 | 413 | |
| 2021 | 精准专项 | 本科二批 | 452 | 33837 | 413 |
许昌学院座落于汉魏故都——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地处“中原之中”,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又是一座蓬勃发展的现代新城。许昌区位优势突出,距省会郑州80公里,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郑许一体化正加速推进。许昌交通条件便利,形成了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为一体的快捷交通体系。许昌经济基础雄厚,现代工业体系齐全,重点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实力稳居河南第一方阵。许昌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中国花木之都、三国文化之乡、陶瓷文化之乡、腊梅文化之乡,先后获得国家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国家森林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等称号。
认可各省教育主管部门高考加分政策。
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措施:
1.许昌学院综合奖学金:由学校出资,为激励我校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而设立,全校获奖人数占总人数的3%。
2.相与向上奖学金:由我校优秀校友出资设立,用于奖励当年我校前十名考取高水平研究生院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每生每学年5000元。
3.临时困难补助:为帮助学生解决在校学习期间因突发事件而造成的学习、生活中的暂时性经济困难。
4.勤工助学: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5.学费减免:根据《许昌学院学生学费减免暂行办法》要求,对我校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孤儿、烈士子女等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因家庭意外遭遇自然灾害或变故等特殊情况造成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给予部分减免和全部减免。
6.社会捐助:社会爱心组织或个人通过学校向品学兼优、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进行物质帮助和精神鼓励。
7.针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设有:新生大礼包、寒假路费、棉衣补助等资助措施。
河池学院是在原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于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03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宜州民族师范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建立河池学院”。学院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办学体制。
河池学院坐落于广西宜州市,是桂西北地区唯一一所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自“升本”以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准确定位,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优势,谋求生存和发展。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基本建设步伐,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探索一条适应自身发展的、具有少数民族地区特色的办学之路。经过八年的努力,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具有一定规模、初具特色的多科性地方本科院校,为广西尤其是桂西北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