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培养目标
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材料科学、材料工程及材料应用等领域从事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科学研究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具有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工作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以及跨文化交流的创新性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内容
主要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材料生产工艺及设备的基础知识,掌握其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具有新材料开发、材料生产制备、材料应用管理的能力。针对三个专业方向、专业内容各有侧重点:
1. 材料科学方向:研究材料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新材料开发与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制备工艺。
2. 材料工程方向:掌握材料生产、新材料产业化、生态材料生产工艺过程设计和过程控制知识。
3. 材料应用方向:掌握材料应用技术、性能检测,以及流通中的材料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在生产经营、管理、设计、教育和科技等部门从事新材料研发、材料工业化生产新技术研发及工艺过程设计、材料应用、企业生产与经营、技术与行政管理、工艺革新以及相关设施建设、建筑材料的物流和管理等方面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 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 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 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 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 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 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 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 仪器的运用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 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 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7学时)、工程地质(34学 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68学时)、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 招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钢结构基本 原理(43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土木施工工程学(43学时)、结构全寿命维护(34 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 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 工程制图(40学时)、测量学(32学时)、土木工程试验(36学时)、工程经济与管理(24学时)、工 程监理概论(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 (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 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画法 几何及土建制图(80学时)、土木工程测量(48学时)、结构实验与检测(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 (24学时)、建设工程法规(24学时)、建设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 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 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 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健全人格、个性突出,满足水工程领域需要,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工程素养突出、综合素质优秀,掌握水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具备较强的施工、管理及设计能力,具有引领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潜质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内容
涉及城市水系统运行与管理各领域,包括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力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水质工程学、水工艺设备基础、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等相关内容。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学生就业方向包括设计研究院(所),城市公用事业,市政建设与管理部门,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及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环境及人工环境领域调控技术,包括供热、通风、空调、冷热源工程、燃气供应工程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建筑给水排水、建筑设备自动化和能源管理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发展前沿,具备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及建筑环境设备设计制造的基本能力,能在人工环境及暖通空调行业,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工程概预算及设备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内容
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学习的主要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概论、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供热工程、通风与空气污染控制、空气调节、空气洁净技术、空调用制冷技术、锅炉房工艺与设备、燃气供应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热泵技术、铁道车辆制冷与空调、蓄冰空调及冷藏技术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社会实践、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在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高校、工业企业、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教学、科学研究、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深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着眼国家中长期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熟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重要理论、主要方法和关键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工程素养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与隧道、岩土与地基基础等方面从事研究、设计、施工、规划、管理与开发等工作的土木工程复合型高级人才。
二、专业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专业能力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紧密结合专业发展、社会需求和工程实际,构建了以“三大力学、四大结构”为主体,“设计-施工-管理”为主线,“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主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将在学习数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外语等基础课程后,系统学习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结构中各类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组合结构等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各类岩土工程、基础工程的设计与处理方法,现代化施工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等系列知识,并结合大量的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实践等实践环节,加强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专业与素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成为兼具科研、设计、施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到土木工程领域相关的国家机关、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科研院所、地产公司等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研究、监理、投资和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土木工程领域高等院校的教学、研究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直至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和临近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工程领域发展前沿及动态,具备专业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评价、监测、运行管理及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持续学习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内容
涉及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评价、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环境工程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内容。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方向包括:设计研究院(所),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环境监测部门、环境评价单位、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及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确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注重人文、承启历史、回应时代、面向未来、回归本原”的理念。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线,通过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城市设计、艺术人文、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方面课程的系统学习,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实践环节的综合拓展,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建筑师职业素养,并富于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和专业领导者。
二、专业内容
建筑学专业以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三平台、三阶段、二环节”的建筑学教育课程体系,强调专业教育的体系化和整体性。其中,以专业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三个教学平台,实现建筑学教育的三阶段目标:基础教育阶段——综合基础平台,围绕培养合格的大学生组织课程体系;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基础平台,围绕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建筑人才组织课程体系;专业拓展与深化教育阶段——综合拓展平台,围绕培养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组织课程体系。三个阶段通过两个整合环节,从“综合——专业——在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专业教育的层级。在此过程中,强调以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系列课程为主干,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主、辅、特”交叉,题目“长、短、快”结合,形成“分解递进、有机整合”的设计教学单元,以适应现代建筑学教育的规律。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直至博士学位,或到各设计院、国家机关、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城乡规划专业确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注重人文、承启历史、回应时代、面向未来、回归本原的理念,为国家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城乡规划设计与管理技能,熟悉城乡规划学科相关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城市发展和城乡规划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城市及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历史、前沿及动态,具有从事城乡规划、设计、管理、研究工作,参与政府决策咨询、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研究、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和市政工程规划等相关专业规划工作,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城市规划高级人才。
二、专业内容
城乡规划专业在校期间系统学习城市规划原理、城市发展与规划历史、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经济、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等专业知识,并学习人文科学基础、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结构与构造、城市社会学、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市政工程、遗产保护、区域规划、旅游规划、景观规划设计、建设场地设计、村镇规划、工程地质等相关知识。参加社会及工程实践,培养实际工程意识及工作能力。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及业务范围为: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机构的规划设计及研究工作;政府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城市开发及市场服务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的决策研究、项目策划、工程咨询等工作;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的城市规划教学与研究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国际 视野,具有由土木工程技术知识及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和 专业知识组成的系统的、开放性的知识结构,接受工程师基本训练,同时具备较强的专业综合素 质与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备健康的个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在国内外土木 工程及其他工程领域进行工程决策和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与相关专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土木工程及其他必要的工程技术、管理、经济、法律方面的基 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全面而系统地接受科学思维、系统思维、管理思维、人文思维和工程师的基本 训练,具备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分析与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基础知识,熟悉必要的其他工程技术基础知识;
2.掌握与国内、国际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方法与相关的法 律、法规;
3.掌握国内、国际工程管理专业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方法;
4.具备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方法从事国内、国际工程的技术管理、 专业管理、综合管理和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进行一般土木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
5.具备对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进行读、写、译的基本能力;
6.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及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
7.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具备健康的个 性品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与趋势;
9.具备相关行业与领域工程管理类(建设类)专业人员国家执业资格要求的理论知识。
主干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
核心课程:工程图学、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运筹学、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建 设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工程财务管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组织 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信息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工程经济学课程实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验、工程估价课程实验、工程信息 管理课程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内容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5)具有综合运用上述四个方面的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初步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8)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施工单位、咨询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金融部门、投资部门、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等。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艺术专业理论、知识技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高级设计人才。
二、专业内容
环境设计专业在设计学学科基础上增设人文及艺术教学内容。除通识课教学内容外,在校期间系统学习环境艺术理论、艺术与建筑设计史、室内外环境设计原理、城乡环境设计原理、景观设计、造园艺术、装饰、景观材料与施工工艺、建筑外环境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乡村景观规划、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经济基本原理。参加社会及工程实践,培养实际工程意识及工作能力。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城市规划设计及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部门,有关建筑装饰、园林绿化、室内外装饰设计等公司企事业单位,从事城市建设的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教学、研究等工作。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按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冶金工程相关(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冶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最新进展,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
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应具有在冶金研究与开发、冶金生产及管理、冶金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通过4年学习,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应满足达到以下12项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能够解决冶金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冶金工程专业知识;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冶金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冶金工程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解决方案,具备设计本专业领域满足特定需求的主体设备、工艺流程、工艺布置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掌握冶金原理与工艺、冶金实验研究方法,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备设计、实施本专业领域工程实验的能力,并在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的基础上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冶金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冶金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核心知识领域或课程
钢铁冶金方向: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冶金原理I、冶金传输原理I、钢铁冶金学、钢铁厂设计、冶金专业实验、冶金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及专业外语等。
有色冶金方向: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冶金原理Ⅱ、冶金传输原理Ⅱ、有色冶金学、有色厂设计、分析化学、有色冶金综合实验、稀贵金属冶金、有色冶金炉、冶金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及专业外语等。
四、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冶金、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材料等领域的技术、设计管理、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深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着眼国家中长期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培养熟悉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重要理论、主要方法和关键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工程素养高,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与隧道、岩土与地基基础等方面从事研究、设计、施工、规划、管理与开发等工作的土木工程复合型高级人才。
二、专业内容
土木工程专业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专业能力教育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紧密结合专业发展、社会需求和工程实际,构建了以“三大力学、四大结构”为主体,“设计-施工-管理”为主线,“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为主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将在学习数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测量、计算机、外语等基础课程后,系统学习土木工程中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结构中各类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组合结构等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各类岩土工程、基础工程的设计与处理方法,现代化施工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等系列知识,并结合大量的实验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实践等实践环节,加强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训练。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专业与素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成为兼具科研、设计、施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到土木工程领域相关的国家机关、设计单位、施工企业、科研院所、地产公司等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研究、监理、投资和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亦可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土木工程领域高等院校的教学、研究工作,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直至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宽的基础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交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从事轨道、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初步的交通工程项目研究开发能力。
二、专业内容
交通工程专业依据培养目标构建先进、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基础课阶段除掌握必要的人文社科知识、外国语以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外,重点学习数学、工程力学、运筹学与系统工程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工科土建类基础。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阶段,围绕轨道、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运营组织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等3大模块组织课程体系;同时付诸实践性环节,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成为交通工程方面的科研、规划、设计、管理型人才。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轨道、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工程建设、政府相关职能等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轨道、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建设项目管理以及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和临近学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工程领域发展前沿及动态,具备专业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评价、监测、运行管理及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及持续学习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内容
涉及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评价、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环境工程领域,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化工原理、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相关内容。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方向包括:设计研究院(所),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环境监测部门、环境评价单位、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及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知识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城市、区域环境规划和管理、污染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国家政策和法规,了解环境科学和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多方面需求的发展潜力、一定的设计能力和初步的科研、教学、技术应用开发、管理能力和环境系统分析能力的环境科学领域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内容
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主要课程有环境学、生态学、环境化学、自然地理、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性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生态学、农业环境保护、环境土壤学。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社会实践、实验、监测实习、环境生态实习、生产实习、清洁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在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城市公用事业、高校、环境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从事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研究、规划、设计、管理、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确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注重人文、承启历史、回应时代、面向未来、回归本原”的理念。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线,通过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城市设计、艺术人文、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方面课程的系统学习,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实践环节的综合拓展,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建筑师职业素养,并富于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和专业领导者。
二、专业内容
建筑学专业以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三平台、三阶段、二环节”的建筑学教育课程体系,强调专业教育的体系化和整体性。其中,以专业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三个教学平台,实现建筑学教育的三阶段目标:基础教育阶段——综合基础平台,围绕培养合格的大学生组织课程体系;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基础平台,围绕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建筑人才组织课程体系;专业拓展与深化教育阶段——综合拓展平台,围绕培养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组织课程体系。三个阶段通过两个整合环节,从“综合——专业——在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专业教育的层级。在此过程中,强调以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系列课程为主干,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主、辅、特”交叉,题目“长、短、快”结合,形成“分解递进、有机整合”的设计教学单元,以适应现代建筑学教育的规律。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直至博士学位,或到各设计院、国家机关、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信息系统集成、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信息资源服务等方面知识,能够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维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厚基础、重技术、强实践、会管理、能创业”等特色的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学科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二、专业内容
本专业毕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应系统地掌握管理科学、信息技术、信息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能够熟练运用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系统优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进行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管理,能承担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和政府、企业信息化管理实施、咨询和监理工作;
3)具有较强的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的数据需求和应用提供解决方案,并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管理维护;
4)了解本专业和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信息咨询服务企业、金融机构、IT软件开发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等。
一、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内容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土木工程技术知识;(2)掌握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3)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4)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5)具有综合运用上述四个方面的知识从事工程管理的基本能力;初步具有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一般土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进度、质量控制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能力;(6)具有阅读工程管理专业外语文献的基本能力;(7)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8)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施工单位、咨询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以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金融部门、投资部门、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等。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获得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基本训练的,初步掌握建筑工程技术,通晓经济、法律、管理方面的理论与知识,精通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具备会计与审计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懂经济、管理、熟会计、财务”的高级会计和财务管理专门人才。
二、专业内容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审计、工商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会计方法与技能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会计、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适合于从事会计、审计的全过程管理工作,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会计学、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掌握审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3)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方案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基本能力;(4)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国际会计惯例;(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掌握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7)了解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工艺和技术、初步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8)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方法,具备初步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投资公司、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以及施工单位、咨询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政府部门、大专院校、大中型工商企业、银行部门、金融机构等。
名称 | 学制 | 层次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四年 | 本科 |
法学 | 四年 | 本科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 四年 | 本科 |
汉语国际教育 | 四年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本科 |
英语 | 四年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本科 |
应用化学 | 四年 | 本科 |
工程力学 | 四年 | 本科 |
车辆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机械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机械电子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工业设计 | 四年 | 本科 |
冶金工程 | 四年 | 本科 |
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本科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功能材料 | 四年 | 本科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本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通信工程 | 四年 | 本科 |
人工智能 | 四年 | 本科 |
自动化 | 四年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本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本科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本科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本科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本科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四年 | 本科 |
土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本科 |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本科 |
采矿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矿物加工工程 | 四年 | 本科 |
交通工程 | 四年 | 本科 |
交通运输 | 四年 | 本科 |
环境工程 | 四年 | 本科 |
环境科学 | 四年 | 本科 |
建筑学 | 五年 | 本科 |
城乡规划 | 四年 | 本科 |
风景园林 | 四年 | 本科 |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安全工程 | 四年 | 本科 |
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本科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本科 |
工程管理 | 四年 | 本科 |
工商管理 | 四年 | 本科 |
会计学 | 四年 | 本科 |
文化产业管理 | 四年 | 本科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本科 |
城市管理 | 四年 | 本科 |
戏剧影视文学 | 四年 | 本科 |
广播电视编导 | 四年 | 本科 |
广播电视编导(编导类) | 四年 | 本科 |
戏剧影视文学(编导类) | 四年 | 本科 |
雕塑 | 四年 | 本科 |
摄影 | 四年 | 本科 |
绘画 | 四年 | 本科 |
环境设计 | 四年 | 本科 |
艺术与科技 | 四年 | 本科 |
视觉传达设计 | 四年 | 本科 |
产品设计 | 四年 | 本科 |
1.理工类
专业名称 | 高分 | 高位次 | 低分 | 低位次 | 平均分 | 专业代号 | 2020年计划数 |
建筑学 | 591 | 9595 | 570 | 14464 | 576 | 01 | 50 |
城乡规划 | 570 | 14545 | 562 | 16685 | 566 | 02 | 34 |
风景园林 | 569 | 14744 | 556 | 18534 | 560 | 03 | 23 |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559 | 17487 | 550 | 20317 | 554 | 04 | 14 |
土木工程 | 569 | 14868 | 548 | 21280 | 554 | 05 | 70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70 | 14497 | 543 | 23061 | 548 | 10 | 60 |
环境工程 | 568 | 14980 | 541 | 23662 | 548 | 09 | 29 |
交通运输 | 561 | 17104 | 540 | 23954 | 544 | 07 | 15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555 | 18736 | 537 | 25141 | 543 | 13 | 49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64 | 16129 | 537 | 25098 | 542 | 12 | 56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562 | 16729 | 534 | 26199 | 541 | 08 | 29 |
计算机类 | 569 | 14938 | 534 | 26359 | 540 | 16 | 68 |
环境科学 | 551 | 20074 | 533 | 26742 | 537 | 11 | 3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48 | 21306 | 532 | 27102 | 536 | 21 | 53 |
电子信息类 | 553 | 19376 | 531 | 27338 | 535 | 17 | 69 |
交通工程 | 545 | 22197 | 531 | 27569 | 535 | 06 | 29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39 | 24473 | 530 | 28121 | 531 | 31 | 19 |
工业设计 | 560 | 17319 | 530 | 28100 | 536 | 33 | 19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47 | 21548 | 529 | 28221 | 534 | 30 | 37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561 | 16938 | 528 | 28783 | 535 | 14 | 84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39 | 24303 | 527 | 29158 | 531 | 25 | 37 |
自动化 | 545 | 22371 | 527 | 29137 | 530 | 18 | 50 |
安全工程 | 541 | 23669 | 524 | 30680 | 528 | 28 | 42 |
工程力学 | 534 | 26174 | 524 | 30454 | 527 | 29 | 18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36 | 25625 | 523 | 31171 | 526 | 24 | 29 |
工商管理类 | 549 | 20649 | 523 | 31007 | 530 | 15 | 81 |
公共管理类 | 533 | 26710 | 523 | 30712 | 527 | 34 | 6 |
材料类 | 550 | 20337 | 520 | 32233 | 527 | 26 | 150 |
化工与制药类 | 540 | 24086 | 520 | 32270 | 526 | 27 | 76 |
机械类 | 547 | 21449 | 520 | 32262 | 526 | 20 | 151 |
金属材料工程 | 531 | 27719 | 520 | 32269 | 524 | 23 | 37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 | / | / | / | / | 32 | 36 |
人工智能 | / | / | / | / | / | 19 | 33 |
城市管理 | / | / | / | / | / | 35 | 10 |
专业名称 | 高分 | 高位次 | 低分 | 低位次 | 平均分 | 专业代号 | 2020年计划数 |
建筑学 | 599 | 1744 | 586 | 2743 | 595 | W1 | 8 |
城乡规划 | 582 | 3075 | 577 | 3568 | 579 | W2 | 7 |
风景园林 | 579 | 3360 | 571 | 4137 | 575 | W3 | 5 |
汉语言文学 | 576 | 3632 | 545 | 7889 | 552 | W4 | 50 |
法学 | 553 | 6540 | 543 | 8355 | 547 | W7 | 50 |
英语 | 560 | 5558 | 542 | 8557 | 546 | W5 | 49 |
汉语国际教育 | 571 | 4172 | 541 | 8662 | 544 | W6 | 28 |
公共管理类 | 570 | 4322 | 540 | 8932 | 545 | W8 | 98 |
城市管理 | / | / | / | / | / | W9 | 27 |
2020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建筑学(五年制)等2个专业。2020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2020)
专业介绍电气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层次本科学制四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了解电气工程学科的新发展及新动向,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电力、冶金、建筑等行业,从事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管理等工作的宽口径、
专业介绍机械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层次本科学制四年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金属塑性成型原理、工艺、设备及控制技术和成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技能,
2022西建大王牌专业有环境设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城乡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国家特色专业介绍。西建大国家特色专业设计学类
专业目录名称学制层次数字媒体技术四年本科市场营销四年本科视觉传达设计四年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技术四年本科汽车工程技术四年本科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四年本科道路与桥梁工程四年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技术四年
西大现代专业排名及录取分数线1、理科专业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位名称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1财务管理本科二批普通类-3531174472、文科专业排名及录取分数线排位名称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最
西法大国家特色专业有哲学、侦查学、侦查学(经侦)、新闻学、新闻学(法制新闻)等专业。西法大省级特色专业。西法大省级特色专业有哲学、侦查学、侦查学(经侦)、新闻学、新闻学(法制新闻)等专业。西法大国家级特色专业哲学类哲学西北政法大学
西工程大国家特色专业有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卓越班)、轻化工程、轻化工程(卓越班)、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西工程大省级特色专业。西工程大省级特色专业有纺织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卓越班)、轻化工程、轻化工程(
西石大国家特色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等专业。西石大省级特色专业。西石大省级特色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石油工程等专业。西
西建大国家特色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环境设计等专业。西建大省级特色专业。西建大省级特色专业有材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