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新疆师范大学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
|---|---|---|
| 软科(综合) | 307 | - |
| 校友会(综合) | 216 | 309 |
| 武书连 | 418 | 35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13 | 0 | 40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406 | 0 | 405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06 | 0 | 14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469 | 0 | 46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67 | 0 | 466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47 | 0 | 14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06 | 0 | 40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32 | 0 | 4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0 | 9287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4 | 10574 | 400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3 | 12866 | 400 | 不限 |
新疆师范大学位于美丽的乌鲁木齐市,有两个校区,分布在新医路102号和喀什东路16号。学校1978年12月正式成立以来,经过二十九年的建设与发展,已走上了常规发展的轨道,成为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办学层次较高的自治区重点大学,是新疆教师教育的重要基地,为自治区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专业实用人才。
学校占地917.55亩,拥有448110.15平方米的校舍和12个综合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8120万元;拥有图书资料110.38万册,同时拥有较丰富的电子书刊。
1.艺术类:本科6000元/年;专科5500元/年。
2.体育类:本科3300元/年,其中,运动训练为4500元/年。
3.外语类:本科3800元/年;专科3500元/年。
4.理工类:本科3500元/年;专科3300元/年。
5.文史类:本科3100元/年;专科2900元/年。
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前身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创建于1960年,是原国家对外贸易部最早设置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被誉为“中国对外经贸人才的摇篮”。1994年,学校划归上海市人民政府管理;2009年,入选世界首批、中国首家世界贸易组织(WTO)讲席院校;2013年,更名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2019年,获得WTO亚太培训中心资格,成为WTO全球7个培训伙伴中在中国内地设立的唯一区域培训合作伙伴;202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应用经济学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2年,跻身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地方高校行列。学校因贸易强国而生、因对外开放而兴、因全面改革而盛、因新时代开放事业而新,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构建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在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经贸人才培养和国际经贸领域决策咨询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综合办学实力显著提升。
我校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良好,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熟悉和掌握全球运营定量分析工具,通晓全球通行商业规则,适应以英语为工作语言的工作环境,具备跨文化适应力、合作力和领导力,在外语、商务沟通、实践操作等方面综合能力优秀,在择业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多年来,学校本科生就业率一直名列上海高校前茅,近五年本科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0%左右。近三年我校毕业生的平均起薪[1]分别为6778.25、7273.24、6946.38元。根据中国薪酬网发布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毕业五年后薪酬为每月12755元,名列全国第6位,首年薪酬在全国大学中排名第20位,名列全国财经类高校第四位。世界知名排名机构QS发布“2020中国大陆大学排行榜”,我校位列第102名。
我校学生的毕业就业流向主要为商务服务、金融、教育、工商贸易、互联网相关服务业等五类国内外优秀企业,充分体现出“四通”国际化人才培养成效。2020届我校毕业生中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学生人数达到167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1.94%。进入中外资银行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就业的学生305人,占就业总人数的21.80%。
[1]数据来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所签订就业协议上约定的月收入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