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 四年 | 2 | |||
化学(师范类) | 四年 | 2 | |||
财政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四年 | 3 |
法学(纪检监察) | 四年 | 2 | |||
地理科学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师范)) | 四年 | 2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23 | 36164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 | 425 | 35614 | |||
化学(师范类) | 437 | 32015 | |||
财政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82 | 6935 |
法学(纪检监察) | 493 | 5849 | |||
地理科学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师范)) | 495 | 5684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专门的财税专业知识、较好的综合能力、 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财政、税务、公共管理、公共投资、国有资产管理、企业管理、非营利组 织等相关领域或者工作岗位上从事研究、应用、管理、咨询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或者创新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学科及财政税收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 受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及知识创新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经济学学科及财政税收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统计分析、案例分析、演绎分析和归纳分析、数理分析、边际分 析、均衡分析等分析方法,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
3.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一定的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
4.熟悉国家在经济领域尤其是财政税收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财税经济及管理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与行业需求;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7.具有初步的本专业文献检索、外文资料阅读、论文写作、外语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应用经济学、公共管理。
核心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国家税收、统计学、金融 学、国际经济学、政府预算。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教学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科技训练、综合论文训练等 多种形式。
主要专业实验:财税模拟实验、财经软件应用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 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 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 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 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 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转化、性 质与应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仪器与设备的原理与应用,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 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32学时)、有机化学(80学时)、无机化学(64学 时)、结构化学(64学时)、仪器分析(32学时)、高分子化学(32学时)、化工基础(32学时)、物理 化学(96学时)、普通化学实验(80学时)、定量分析实验(64学时)、有机化学实验(112学时)、 无机化学实验(6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6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1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 64 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原理(51学时)、无机化学(51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 学时)、物理化学(85学时)、仪器分析(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化工基础(51学时)、化学 信息学(34学时)、生物化学(34学时)、高分子化学(51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 (340学时)、生物化学实验(3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34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研究 设计实验(34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102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学时)、物理化学(102学 时)、仪器分析(51学时)、材料化学(34学时)、化学工程基础(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生 物化学(3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V)(359学时)、基础化学工程实验(60学时)、 化学合成与表征实验(115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 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活动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 级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培养能够在各高等、中等学校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 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 事法律工作和法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法学 基础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法学理论、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 学、环境法学等)系统深入地掌握该方向的知识体系。
2.深刻掌握法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 素养、求实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 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
3.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实务之中。毕 业生应特别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独立自主地学习并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 交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本专业不同的任务检索相关文献。
(2)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在获得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与法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 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3)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
(4)创新能力(精神)
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业思维和探索能力。
4.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 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法律与法学 文献检索,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基本的数据库,掌握法律写作的基本知识。
5.了解中国和相关国际法律、法学的理论前沿,把握法律实践的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国际法(在本科阶段所有学科均在法学一 级学科下招生培养)。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司法部门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0302 政治学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深厚的法 学专业知识功底,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国家立法机关、审判机关、 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涉外活动从事法律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 级专门人才,同时兼顾培养能够在各高等、中等学校从事法学教学的教师。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 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 事法律工作和法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法学 基础知识,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如法学理论、刑事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国际法 学、环境法学等)系统深入地掌握该方向的知识体系。
2.深刻掌握法学学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 素养、求实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 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
3.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实务之中。毕 业生应特别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独立自主地学习并获取本专业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表达能力、社 交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根据本专业不同的任务检索相关文献。
(2)应用知识的能力
具有在获得相关法律基础知识与法学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 践中遇到的专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3)实践能力
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
(4)创新能力(精神)
掌握进行创造活动的思维方法,能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创业思维和探索能力。
4.比较系统地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在本专业与相关领 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与工具,能够进行中外文法律与法学 文献检索,掌握法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应用基本的数据库,掌握法律写作的基本知识。
5.了解中国和相关国际法律、法学的理论前沿,把握法律实践的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法学理论、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国际法(在本科阶段所有学科均在法学一 级学科下招生培养)。
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 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司法部门实习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0302 政治学类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教育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百所高校之一。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抗战胜利后,1946年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独立办学,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历经80余载的更迭发展,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3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学校占地面积3300亩,下设24个学院,2个独立学院,29所附属和合作办学的中小学、幼儿园。学校有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32000余人,成人继续教育学生16000余人;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375.04万册,电子图书平台118.8万册,中外文基础、核心数据库35种,是“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单位、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云南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现已进入国内重要的评价机构和核心期刊,2019年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2018百强社科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是语言学类学术期刊,现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
学校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0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与专业格局,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有15个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前70%,其中地理学进入前20%,教育学进入前40%。现有87个本科专业,其中入选15个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学科建设点,3门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种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全国首批招收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24所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通过在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学分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完成了由传统的师范教育向现代教师教育、由传统师范院校向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转型。学校获得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88项;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创新团队、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等,共有192项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国家教学质量工程全覆盖,在全国首创云南纪检监察学院,成立云南研究院,并牵头全省14所师范类高校加盟成立云南高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创业指导师培训基地,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务处”“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全国高校50强、地方本科院校10强。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云南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太阳能热水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昆明)、中国-老挝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联合实验室2个国家级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及基地50个、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8个。“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联合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0项;在国内外高质量期刊和出版社《Science》、《Water Resources Research》、《Water Research》、《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Energy》、《新华文摘》、《历史研究》、《教育研究》、《地理学报》、《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三联出版社》等发表和出版了一批代表性论著;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1项,云南省科学技术奖9项(一等奖3项),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9项(一等奖6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云南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创新团队、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等省部级创新团队22个,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云南省重点培育新型智库1个,云南高校新型智库2个。学校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高级职称1022人,其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中科院“西部之光”项目培养计划人才、全国最美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主要专家等一批专家学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科院院士杨乐、郭柏灵、戴汝为、欧阳自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教授阿马拉通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皮萨里德斯,美国《纽约时报》前总编、普利策奖评审委员会前任主席西默•托平,世界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博士,经济学家吴敬琏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等近百名知名专家被聘为学校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
学校是一所开放的、有着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大学,先后被教育部和国家汉办确定为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的10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务院台办“国立西南联大旧址”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师资培训基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进行汉语师资培训的基地、国家首批赴海外承办孔子学院的大学、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来华留学示范基地、教育部出国留学培训与研究中心、国家HSK考试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能力资格考点和具有对港澳台招生权的高校。学校在国外建立了1所孔子学院、4个孔子课堂、建立了“泰国云华职业学院”、“缅甸云华职业学院”、“老挝云华职业学院”3个境外办学机构,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港澳台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余所国外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合作交流,获得国务院侨办第一个省部共建“云南华文学院”,累计招收80余个国家的留学生20000余人次,留学生数量位居云南高校前列。
学校先后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等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教育系统先进集体、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人先锋号、五四红旗团委、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单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单位;荣获云南省第一个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多次获特等奖、一等奖;先后获云南省基层党建示范点、云南省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示范点、省委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云南省理论阵地管理建设示范点。学校的班级、团支部、社团和个人也涌现出一批全国先进集体和标兵,全国“学习雷锋”先进集体,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小平科技创新团队”、CUBA中国大学生女子篮球联赛前8强以及在雅典、北京、伦敦、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金、银、铜奖牌的运动员。
“十四五”时期,学校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努力奋斗。
一、消费结算方式:
学校所有餐厅、小吃均使用校园一卡通IC卡进行消费结算。
二、餐饮品种:
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地理优势,使得云南一年四季新鲜蔬果不断,品种繁多。各校区学生餐厅每日供应菜品数量均不少于一百种,且价廉物美。
1.以滇味菜肴为主:各校区均开设汉族餐厅和清真餐厅,所有餐厅均提供以滇味菜肴为主的份菜、套餐、点餐等服务。
2.以全国各地风味小吃为辅:各校区学生餐厅专设面点部,提供包子、馒头、花卷、糕、饼、馄饨、饺子、面条、汤圆等面点和煮品。同时,各校区均开设有风味小吃,提供品种丰富的全国地方风味小吃。
3.以品种丰富的饮品为补充:各学生餐厅均提供冷饮、豆浆、牛奶等饮品,校园商铺有鲜榨果汁、奶茶等饮品和品种繁多的水果销售。
4.特别丰盛的节日菜品:逢年过节,各学生餐厅均针对节日量身订制丰盛的节日食品,以丰富广大同学节日就餐选择。
5.各学生餐厅、小吃点均提供消毒餐具和一次性餐具。为了环保和卫生,我们建议自备餐用具到餐厅就餐。
云南师范大学奖学金共分两类
一、学校设置:
学校设立以下若干个人奖:
1.三好学生标兵;
2.三好学生;
3.优秀学生干部;
4.创新能力奖;
5.品德素质奖;
6.专业素质奖;
7.实践能力奖;
8.职业技能奖;
9.校长奖学金。
学校设立以下集体奖:校级先进班集体。
二、政府及社会设置:
1.国家奖学金;
2.省政府奖学金;
3.西南联大奖学金;
4.朱德祥奖学金;
5.伍达观奖学金;
6.国家励志奖学金;
7.省政府励志奖学金;
8.明德奖学金;
9.赛德尔奖学金;
10.马如英-李凌奖学金;
11.集体奖: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省级先进班集体
云南师范大学助学金共分两类
一、学校设置:
校级助困奖学金
二、社会设置:
1.新长城自强助学金;
2.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助学金;
3.伍达观助学金;
4.云彩教育及文化交流协会勤工助学金;
5.诺仕达助学金;
6.欧阳启助学金;
7.红河助学金;
8.应善良助学金。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xsc.ynnu.edu.cn
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学前教育(师范类)(详见招生章程)、化学(师范类)(详见招生章程)、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详见招生章程)、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与爱尔兰国家学院合作办学)(详见招生章程)、物理学(师范类)(详见招生
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化学(师范类)、能源动力类(包含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商管
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英语(含师范、非师范(需口试))(办学地点呈贡主校区)、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办学地点呈贡主校区)、法学(纪检监察)(办学地点呈贡主校区)、生物科学类(包
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历史学(师范类;体检要求参照我校招生章程)、汉语言文学(师范类;体检要求参照我校招生章程)、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生态学专业;体检要求参照我校招生章程)、化学(师范类;体检要求参照我
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数学单科成绩不低于90分,详见院校招生章程或向院校咨询)(呈贡主校区)、历史学(师范类)(呈贡主校区)、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呈贡主校区)等3个专业。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天津
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3400元)(办学地点呈贡主校区)等1个专业。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云南师范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2021)类型批
2021年云南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经济学类(具体分流办法,详见该校本科招生章程)、城乡规划、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言文学、历史学(国家历史学基地班)、经济学类(具体分流办法,详见该校本科招生章程)、统计学、化学类(具体分流办法,详见该校本科
2021年云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第一学期在普洱校区就读,第二学期起回校本部就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烟草(第一学期在普洱校区就读,第二学期起回校本部就读)、动物医学(第一学期在普洱校区就读,第二学期起回校
2021年云南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护理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中医学、药学等6个专业。2021年云南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云南中医药大学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2021)
2021年云南师范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财政学、法学(纪检监察)、地理科学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师范))、化学(师范类)、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工商管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