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云南师范大学 | 湖州师范学院 |
|---|---|---|
| 软科(综合) | 193 | 219 |
| 校友会(综合) | 148 | 246 |
| 武书连 | 221 | 407 |
| US排名 | 1640 | 1353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65 | 17777 | 520 |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565 | 17777 | 52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37 | 29650 | 52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预科 | 530 | 33025 | 52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15 | 41045 | 435 | |
| 2021 | 定向西藏就业 | 本科一批 | 533 | 31586 | 520 | |
| 2021 | 迪庆专项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03 | 47945 | 43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95 | 52779 | 435 |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3 | 5264 | 565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1 | 5633 | 56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83 | 7300 | 56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预科 | 574 | 9469 | 56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61 | 13187 | 500 | |
| 2021 | 定向西藏就业 | 本科一批 | 566 | 11618 | 565 | |
| 2021 | 迪庆专项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60 | 13510 | 50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43 | 19725 | 5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86 | 58464 | 43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56 | 14840 | 5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84 | 59343 | 49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二段 | 554 | 93312 | 266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33 | 117995 | 49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平行录取一段 | 568 | 77808 | 495 |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唯一遗脉
云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
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百所重点建设大学
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云南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是云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的100所大学之一。
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昆明合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下设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商学院、师范学院。1946年抗战胜利后,组成联大的三校复员北返,师范学院整建制留昆独立设置,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1950年改名昆明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20余万人,被誉为“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
| 名称 | 特色专业 | 层次 | 学制 | 类别 |
|---|---|---|---|---|
| 思想政治教育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 艺术教育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教育学类 |
| 教育学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教育学类 |
| 体育教育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体育学类 |
| 体育教育(校园足球人才)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体育学类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数学类 |
| 物理学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物理学类 |
| 地理科学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地理科学类 |
| 生物科学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生物科学类 |
| 生物科学(师范类)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生物科学类 |
| 名称 | 省特色专业 | 特色专业 | 层次 | 学制 | 类别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本科 | 四年 | 经济与贸易类 | ||
| 地理科学 | 本科 | 四年 | 地理科学类 | ||
| 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 本科 | 四年 | 农业工程类 |
2015年,我校共有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6857人,6657人就业,就业率为97.1%。毕业生就业去向:机关4.8%,教育行业事业单位31.4%,其它事业单位4.0%,企业42.4%,部队0.8%,基层项目3.2%,升学5.1%,出国出境1.7%,其它6.7%,未就业2.9%。
就业区域分布为:省内占86.6% (昆明、昭通、大理约占57.4%,其余地州市占29.2%),省外占13.4%。
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毕业生年终就业区域分布
地 区 |
就业人数 |
比例 |
地 区 |
就业人数 |
比例 |
昆明市 |
3235 |
48.6% |
大理州 |
263 |
4.0% |
曲靖市 |
227 |
3.4% |
保山市 |
159 |
2.4% |
昭通市 |
320 |
4.8% |
德宏州 |
168 |
2.5% |
楚雄州 |
157 |
2.4% |
丽江市 |
104 |
1.6% |
玉溪市 |
205 |
3.1% |
迪庆州 |
31 |
0.5% |
红河州 |
249 |
3.7% |
怒江州 |
38 |
0.6% |
普洱市 |
110 |
1.7% |
临沧市 |
201 |
3.0% |
文山州 |
197 |
3.0% |
西双版纳州 |
100 |
1.5% |
省 外 |
893 |
13.4% |
学校现有15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曾获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二等奖17项。主持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2项,主持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共5项,其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4项。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阿塞拜疆国立语言大学设立孔子学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共建跨文化研究中心。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所院校和机构开展紧密交流合作,现有来自法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35个国家的239名国际学生。
| 名称 | 特色专业 | 层次 | 学制 | 类别 |
|---|---|---|---|---|
| 小学教育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教育学类 |
| 小学教育(师范)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教育学类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数学类 |
|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数学类 |
毕业生就业工作
面对市场经济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我校从实际出发,切实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领导的“一把手”工程,主动适应国家政策和整个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努力完善就业网络,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强化服务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更大的空间,开辟尽可能广阔的渠道。
▲ 学校上下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成立了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全校学生的就业工作。各二级学院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本院就业工作的领导与指导。
▲ 学校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成立了就业指导教研室,通过就业指导课、政策咨询、座谈会、专家讲座等形式,把就业工作作为一项贯彻大学教育全过程、全方位的全员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就业意识,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前提下的毕业生就业竞争。
▲ 走访全省各市(县)相关人事部门和教育部门,宣传推荐应届毕业生,了解相关单位的用人信息和政策,向用人单位及时寄送毕业生信息,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与省内外有关人才网站建立长期合作,进行互相链接,便于用人单位及时了解毕业生情况。此外,还建立了一批校外就业实践基地,进一步通过实践,掌握技能,增强相互了解,促进毕业生就业。
▲ 学校推荐毕业生就业,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可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学院主要领导、知名教授亲笔签名推荐。
▲ 每年组织3-4场大型招聘会和几十场校内外中小型就业招聘会,并且在每周三下午举办校内招聘超市,增强了用人单位与学生间的交流、了解,促进学生就业服务。
这些讲究实效,推陈出新的就业措施的实施,大大加强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联系,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进一步促进了毕业生就业,近年来,我校毕业生总就业率在全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