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玉溪师范学院 | 文山学院 |
|---|---|---|
| 软科(综合) | 467 | 550 |
| 校友会(综合) | 418 | 482 |
| 武书连 | 689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35 | 30601 | 52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82 | 61031 | 435 | |
| 2021 | 预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77 | 64299 | 43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71 | 10280 | 56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42 | 20161 | 500 | |
| 2021 | 预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38 | 21762 | 5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65 | 72328 | 435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99 | 116280 | 200 | |
| 2021 | 预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56 | 78503 | 43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31 | 24965 | 5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86 | 49239 | 200 | |
| 2021 | 预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20 | 30375 | 500 |
玉溪师范学院是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78年经云南省批准成立玉溪师范专科班,1983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玉溪师范专科学校,1992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玉溪师范学院。200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19年成为云南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学校落于滇中著名的“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聂耳的故乡玉溪市,占地面积1014亩,是距离省会昆明最近的地方院校。学校明确了以建设“一流地方应用型大学”为发展目标,以全日制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开展留学生教育,主动融入区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逐步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办学体系。学校秉承“至真至善 致美致用”的校训精神,立足滇中,扎根玉溪,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为玉溪和周边地区培养了近6.5万余名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区域基础教育和滇中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美育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我校录取符合高考加分政策的考生时,按教育部和各省招办有关规定执行。
我校认可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策性加分;对符合降分条件考生,按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一规定执行。
玉溪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在思想、学习、生活、能力培养诸多方面给予关心。学校成立学生资助中心,专门从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建立起了一套包括国家、省政府、学校助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社会资助等在内的助学体系。学校设有国家助学金、特困生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玉溪师范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助学金等助学项目。同时,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通入学“绿色通道”,协助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办各类“贫困生能力提升项目”,全面服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巍巍文院 滇东学府
文山学院始建于1947年,前身是由云南昭通南迁至文山的国立西南师范学校。70余年来,学校发展经历了文山师范学校、文山人民大学、文山师范专科学校、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几个阶段。全国人大原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2009年学校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成为云南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院校。
文山学院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市城区,背靠三十六峰如戟排列的巍峨西华山,面临蜿蜒穿城而过的母亲河—盘龙河。学校占地面积877.25亩,公用校舍建筑面积31.65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及信息化设备总值5.36亿元,图书馆藏书206万册。办学70余年来,学校向社会输送了4万余名本、专科毕业生,培训各级各类学员4万余人次,培养了以“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霜福伟,中央电视台推评的“最美村官”潘志艳、“最美乡村教师”周凤慧等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享誉全国的优秀人才,为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边防稳固作出了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