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课程设置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课程设置
中专网 更新时间:2023-03-11 06:42:07 解决时间:2019-01-09 20:59

满意答案

五、课程设置

1、金融学博士生课程设置

金融学博士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着重掌握专业方面理论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课为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学术讲座2学分;先修课不少于3门。

2、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充分反映金融风险管理实务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以风险管理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将金融机构、培养单位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地反映了金融风险管理实务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在2014年成功开设8门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2015年计划增开16个学分的选修课,包括互联网金融、私募基金、资产证券化、大数据挖掘等理论界与业界热门领域的课程。全部课程学分要求从2014年的37学分增加为44学分。

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具体运行:

(1)课程内容:“三基6+2”模式

每门核心专业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三基”知识和前沿实践两大部分。“三基”知识是指基本概念原理、基本技术方法和基本监管要求,主要通过指定参考文献,要求学生以自主性研究型的方式在课外开展学习。课程邀请业界专家进行6次授课,内容主要集中于业界前沿理论和前沿实践经验,其余课程采用2次课的时间,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兴趣小组配合,根据课程进展需要,动态开展专业讨论课,以学生汇报的形式,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总结专家授课内容、梳理知识要点难点,起到联系“三基”学习与专家授课的纽带作用。

(2)授课团队:“1+3+1+1”模式

与传统一位教师负责整体教学的模式不同,学院课程采用团队授课模式,即由一位国际学院任课教师主导课程运行;三位业界专家进行前沿问题专题授课,每位授课两次左右;每门课程配备一名博士助教为基础知识设计与参考文献搜集提供支持;整体课程设计与质量控制则由陈忠阳教授负责。

(3)课程运行模式:双轨运行

课程采用双轨运行的模式,包括以学生自主性研究型学习为主导的课外学习和业界专家授课与应用型研究为主导的课堂学习两大部分,有重点、分层次地开展课程运行。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必修课不少于24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可参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

4、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

会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必修课不少于2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3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

5、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

社会工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可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

6、公共管理硕士(MPA)

公共管理硕士(MPA)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专业课不少于8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2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核心课不少于19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可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

答案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

  技校网数据中心 2019-01-09 20:59

相关问答

  • 职中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招生简章社会心理学方向社会与人口学院课程设置

    1楼

    课程设置:研修课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社会学概论3、社会阶层分析(应用社会学)4、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业课:1、西方社会学理论2、经济社会学3、人类学概论4、农村社会学5、组织社会学6、社会心理学7、婚姻家庭社会学8、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化解9、社区概论10、人力资源管理11、绩效考核12、薪酬管理与职位评估13、定性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 职中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招生简章社会工作方向社会与人口学院课程设置

    2楼

    课程设置:研修课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社会学概论3、社会阶层分析(应用社会学)4、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业课:1、西方社会学理论2、经济社会学3、人类学概论4、农村社会学5、组织社会学6、社会心理学7、婚姻家庭社会学8、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化解9、社区概论10、人力资源管理11、绩效考核12、薪酬管理与职位评估13、定性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 职中

    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第九届古典学实验班招生启事古典学实验班的课程设置

    3楼

    古典学实验班的课程设置古典学实验班课程打破现代式学科分割,以古代汉语、古希腊语、古典拉丁语为专业基础课;以中国经、史、子、集部经典以及古希腊-罗马史诗、诗歌、史书、戏剧、哲学、犹太-基督教历代经典和西方近代文学、哲学、政治学、神学、史学、法学经典为专业必修课;以古典音乐、中医、书法和美术等为专业选修课。古典学实验班的培养目标是:培育“兼通中西之学,于古今沿革,中外得失,皆了然于胸”的才俊之士,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课程内容:“三基6+2”模式

    4楼

    (1)课程内容:“三基6+2”模式每门核心专业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三基”知识和前沿实践两大部分。“三基”知识是指基本概念原理、基本技术方法和基本监管要求,主要通过指定参考文献,要求学生以自主性研究型的方式在课外开展学习。课程邀请业界专家进行6次授课,内容主要集中于业界前沿理论和前沿实践经验,其余课程采用2次课的时间,由任课教师和学生兴趣小组配合,根据课程进展需要,动态开展专业讨论课,以学生汇报的形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5楼

    专业设置(培养目标)1、金融学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决定了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的制高点,需要服务于国际学院学科建设定位。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已经定位于中国一流、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金融风险管理教育科研基地和政策智库。因此,国际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项目也定位于将人民大学金融学科的传统的国内领先优势与全球顶级专业资源积极结合,创办具有鲜明的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特色、兼顾理论研究和管理应用的国内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金融学博士生课程设置

    6楼

    1、金融学博士生课程设置金融学博士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着重掌握专业方面理论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课为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学术讲座2学分;先修课不少于3门。答案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课程设置

    7楼

    课程设置1、金融学博士生课程设置金融学博士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着重掌握专业方面理论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课为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学术讲座2学分;先修课不少于3门。2、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金融(风险管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

    8楼

    5、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社会工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可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答案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9楼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必修课不少于24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可参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答案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

    10楼

    2、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充分反映金融风险管理实务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以风险管理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将金融机构、培养单位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地反映了金融风险管理实务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在2014年成功开设8门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2015年计划增开16个学分的选修课,包括互联网金融、私募基金、资产证券化、大数据挖掘等理论界与业界热门领域的课程。全部课程学分要求从2014年的37学分增加为44学分。金融(风险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