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可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
答案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
课程设置:研修课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社会学概论3、社会阶层分析(应用社会学)4、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业课:1、西方社会学理论2、经济社会学3、人类学概论4、农村社会学5、组织社会学6、社会心理学7、婚姻家庭社会学8、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化解9、社区概论10、人力资源管理11、绩效考核12、薪酬管理与职位评估13、定性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5、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专业,迄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恢复建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中期以来,该专业在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已经有160多所高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主要培养从事社会福利事业规划与管理、社会政策研究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社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通晓社会工作的原理与实务,至少熟练一门外国语,了解国内外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进展,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自觉运用专业知识和发现新知识,胜任相关行政、教学和科
3、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与就业学生社会实践专设有督导的社会工作实习,必修,共800小时。在第第二学期结合课程安排同步实习120小时,第三学期安排集中实习680小时,内容包括所选专业方向的业务实习,要求提交实习报告,计入考试成绩。答案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培养目标)1、金融学博士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决定了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的制高点,需要服务于国际学院学科建设定位。国际学院金融风险管理学科建设已经定位于中国一流、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金融风险管理教育科研基地和政策智库。因此,国际学院的博士研究生项目也定位于将人民大学金融学科的传统的国内领先优势与全球顶级专业资源积极结合,创办具有鲜明的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特色、兼顾理论研究和管理应用的国内
课程设置:研修课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社会学概论3、社会阶层分析(应用社会学)4、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专业课:1、西方社会学理论2、经济社会学3、人类学概论4、农村社会学5、组织社会学6、社会心理学7、婚姻家庭社会学8、群体性事件的防范与化解9、社区概论10、人力资源管理11、绩效考核12、薪酬管理与职位评估13、定性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1、金融学博士生课程设置金融学博士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着重掌握专业方面理论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课为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学术讲座2学分;先修课不少于3门。答案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
课程设置1、金融学博士生课程设置金融学博士生必须掌握本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注意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学习,着重掌握专业方面理论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论文研究的需要,跨学科选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课为5学分;方法课不少于6学分;专业课不少于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6学分;学术讲座2学分;先修课不少于3门。2、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金融(风险管
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必修课不少于24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可参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答案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
2、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金融(风险管理方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充分反映金融风险管理实务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以风险管理实际应用为导向,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将金融机构、培养单位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地反映了金融风险管理实务领域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在2014年成功开设8门核心专业课程的基础之上,2015年计划增开16个学分的选修课,包括互联网金融、私募基金、资产证券化、大数据挖掘等理论界与业界热门领域的课程。全部课程学分要求从2014年的37学分增加为44学分。金融(风险管
5、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设置社会工作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要获得学位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必修课不少于18学分,社会实践不少于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2学分,具体课程及学分要求可见“方案课程及学分要求”。答案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专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