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和四川大学哪个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好(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川大和人民大学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18 03:23:29 解决时间:2022-12-16 12:49

满意答案

中国人民大学和四川大学哪个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中国人民大学和四川大学各排行榜,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分数线,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经济学类 国民经济管理
四川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与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宏观经济分析与决策能力,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现状,能继续在高等教育机构深造或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与决策等工作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国民经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既具备扎实的宏观微观经济学基础和熟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又通晓企业战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管理知识。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爱国爱校情怀;

(2)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独立分析与解决经济问题的研究能力,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的继续学习潜力;

(3)掌握宏观经济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能够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国民经济分析、社会经济调查,具备深厚的经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行业、区域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战略规划的制订、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估、经济运行管理和调节等;

(4)遵纪守法,具有诚信、团队合作等良好品格,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与心理承受能力,掌握与人交往沟通、组织协调以及团队合作的技巧;

(5)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与广泛的兴趣爱好,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民经济核算、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模型与方法、证券投资学、管理学、运筹学等。

就业前景 毕业学生能继续在高等教育机构深造,或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成为从事经济分析与决策等工作的高素质经济学专门人才。

相近专业解读 经济学:培养拥有国际视野与经邦济世情怀,经济理论基础扎实、知识宽厚,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分析工具,具备较强的经济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规划、咨询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财政学:培养拥有公共意识、国际视野与经邦济世情怀,掌握经济学和财政税收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熟悉我国财税政策法规与财经运行现状,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财政税收问题的能力,能继续在高等教育机构深造或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财政或税收等相关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杰出校友 汲斌昌,十九大代表,四川大学国民经济管理1982级本科生,现任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曾任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委员、省管企业监事会主席。曾获济南市优秀企业家,山东省国资系统优秀研究成果等奖项。在推进山东省管企业结构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郑备,四川大学国民经济管理1988年本科生,经济学博士,现任四川省遂宁市委副书记。曾任四川省计委驻北京联络处副主任,四川省计划委员会投资处副处长, 四川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投资处副处长,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贾男,四川大学国民经济管理1998级本科生,2007年获四川大学经济学博士,于2011-2012 赴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访学。现任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China Economic Review》、《金融研究》、《统计研究》、《统计与决策》等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四川省社科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参加多个国内外经济论坛以及学术会议。同时,也是《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期刊的匿名审稿人;获第十届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二等奖、刘诗白奖励基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经济学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四川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等。
四川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四川经济学类(包含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37
文科610
广西经济学类(4440元/年,在江安校区办学,包含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1
文科626
广东经济学类(非定向)(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020101.经济学+020103.国民经济管理+020201.财政学)(办学地点:江安校区)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36
江西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25
文科633
福建经济学类(含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10
安徽经济学类(4440元/年;含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41
文科644
江苏经济学类(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等4个专业)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607
上海经济学类(含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专业)综合本科批普通类557
黑龙江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文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09
吉林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08
山西经济学类(包含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12
文科613
北京经济学类(4440元,含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财政学)(专业办学地点江安校区)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24
经济学类 国民经济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该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实践,了解国民经济动态,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北京经济学类(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综合本科批普通类667
四川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应用经济 -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 -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83
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应用经济 -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 -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文科637
海南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综合本科批普通类799
广西经济学类(5000元/年,包含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60
文科656
广东经济学类(非定向)(020101.经济学+020401.国际经济与贸易+020106.能源经济+020103.国民经济管理)(办学地点:校本部)(含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77
历史类650
江西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5000元)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67
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文科653
福建经济学类(含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65
历史类639
安徽经济学类(5000元/年;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73
经济学类(5000元/年;含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文科663
黑龙江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68
文科644
吉林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经济学(中国特色经济学方向)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名校联合培训项目,优秀本科生直博项目;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2个双学士项目)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52
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经济学(中国特色经济学方向)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等名校联合培训项目,优秀本科生直博项目;应用经济一数据科学、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2个双学士项目)文科629
辽宁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684
历史类663
山西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56
文科644
天津经济学类(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能源经济、国民经济管理)(含应用经济-数据科学双学士学位项目、应用经济-农村区域发展管理双学士学位项目)(校本部)综合本科批A段普通类703
四川大学
11
软科(综合)
19
校友会(综合)
9
武书连
406
QS世界
354
US排名
学校简介

岷峨挺秀,锦水含章。巍巍学府,德渥群芳。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四川大学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府之国”的成都,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69.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四川大学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起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技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在成都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国内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技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更名为四川大学,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两校合并为学校题词并寄予深切厚望。2000年,四川大学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四川大学。李岚清同志在考察新四川大学时说:“四川大学是我们改革最早的大学,对我国高校的改革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可以说是高校体制改革的先锋。”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期间,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四川大学视察慰问。2016年,李克强总理来校视察,勉励川大要为全国“双创”带头,多出世界一流学科。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百余年来,学校先后汇聚了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家李劼人、美学家朱光潜、物理学家吴大猷、植物学家方文培、卫生学家陈志潜、数学家柯召等大师。历史上,吴玉章、张澜曾执掌校务,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人民作家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64位是川大校友。

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文、理、工、医、经、管、法、史、哲、农、教、艺等12个门类,有35个学科型学院(系)及研究生院、海外教育学院等学院。我校为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博士后流动站39个,国家重点学科4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5个,是国家首批工程博士培养单位。

四川大学大师云集,名师荟萃。截至2020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4578人。学校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人(其中双聘院士9人),四川大学杰出教授7人,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64人 ;“973”首席科学家7人(9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5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4人(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54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委托)及各类专项项目获得者61人(67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2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

四川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和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近年来,学校围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川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确立了“以人为本,崇尚学术,追求卓越”的现代大学办学理念,建立了“以院系为管理重心,以教师为办学主体,以学生为育人中心”的管理运行新机制,提出了“精英教育、质量为本、科教结合、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确立了培养“具有崇高理想信念、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强烈创新意识、宽广国际视野的国家栋梁和社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持续推进“探究式—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举办8届“实践及国际课程周”,开展了“大川视界”学生海外访学计划。学校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示范中心1个,国家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及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9个、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2003年以来,学校获批立项2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1个,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31项(其中特等奖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6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3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9门。2015年以来,学校共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3项,金奖数位居全国第五。学校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3.7万余人,硕博士研究生2.8万余人,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近4500人。

四川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学校现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4个、监管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研基地等56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区域与国别研究培育基地4个。2005年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科技三大奖64项。2020年,学校科研经费达30.80亿元。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甲骨文字典》《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四川大学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是全国高校中最早设立的6家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之一。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最早批准的15个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是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16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是教育部推荐入选全国首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的7个部属高校之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近年来,学校与国内近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个地市和1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建了300多个校地企产学研平台。近5年来,学校承担了国内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开发、转让、许可、服务和咨询项目1.4万余项,一大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已成为相关行业的主导技术。2009年,学校被批准成为首批13个“全国干部教育培训高校基地”之一。学校设有4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预算管理医院,在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雅安芦山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伤员救治和新冠肺炎医疗救护、疫情防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华西医院组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成为全球首支非军方III类国际应急医疗队(Type3 EMT)。华西口腔医院获批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华西第二医院获批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华西远程医学网络成为中国最大规模远程医学教育与分级协同医疗体系,覆盖20个省市区、843家医疗机构,惠及5亿多人口。

四川大学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目前,学校不断深化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开展 “2+2”“3+1”“3+1+1”等模式的联合培养项目,与34个国家和地区的268所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与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相关机构建立了四川大学九寨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德能源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中英联合材料研究所、四川大学—意大利国家研究会国际多功能聚合物和生物材料合作研究中心、川大-牛津华西消化道肿瘤中心联合研究中心、四川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等20余个国际高端科研合作平台。学校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共建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四川大学现有纸本文献817万册、中外文文献数据库312个,收藏文物8.5万余件、动植物标本87万余件(份),各类档案约34万卷(其中珍贵历史档案9000余卷)。学校体育场馆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还建有分析测试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家外语考试与出国留学人员培训机构以及成人继续教育学院等。

锦江黉门,弦歌铿锵。当前,四川大学已经确立了“全面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的伟大事业”的宏伟目标。展望未来,学校将始终肩负集思想之大成、育国家之栋梁、开学术之先河、促科技之进步、引社会之方向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再谱中国现代大学继承与创造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辉煌篇章!


录取方法
录取批次的安排

 

 一、国防生、艺术类专业在提前批次录取

二、四川省、重庆市国防生、艺术类、基地班专业在提前批次录取

三、其他在第一批次录取

四、部分省市个别专业在提前批次录取,请考生关注各省招生计划的公布


对艺术类招生的录取办法

 

1.我校 [美术学(史论)、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艺术设计、油画、国画、动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录取方式为:符合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的相关规定,专业成绩上我校校考专业考试最低控制分数线,文化成绩最低控制线按所在省的相关规定执行, 按校考专业成绩与高考文化成绩的总和排序,从高分到低分综合全面情况择优录取。
2.我校 (戏剧影视表演、声乐、舞蹈学)专业的录取方式为:符合考生所在省级招办的相关规定,专业成绩上我校校考专业考试最低控制分数线,文化成绩最低控制线按所在省的相关规定执行, 按校考专业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综合全面情况择优录取。舞蹈专业分男女生录取。
3.我校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录取方式为:专业成绩上本省规定的美术类本科控制线,文化成绩上本省规定的美术类本科文化线, 按高考文化成绩排序,从高分到低分综合全面情况择优录取。

注:我校艺术类各专业均为本科层次,学制四年;文理兼收混合排序,同时投档录取;外语成绩有单科要求(在录取时确定);我校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若在第一志愿录取不满时,对非第一志愿考生,有条件择优录取。


对往届生的录取政策

1.国防生只招收应届毕业生

2.按照教育部相关政策执行。


通讯地址
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
中国人民大学
19
软科(综合)
10
校友会(综合)
18
武书连
525
US排名
学校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直属于教育部,由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学校的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一次政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著名教育家吴玉章、成仿吾、袁宝华、黄达、李文海、纪宝成、陈雨露先后担任校长。现任党委书记为张东刚,校长为刘伟。

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的重镇、马克思主义教学与研究的高地三大办学特色,被誉为“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繁荣,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1950年至今,国家历次确立重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均位居其中。学校是国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中国人民大学早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研究生教育为重点、继续教育为辅助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现有39个学院(书院)。学校设有学士学位专业83个,硕士学位学科点186个,博士学位学科点136个。学校拥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21个。

学校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8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拥有5个北京市重点一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交叉学科,4个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拥有13个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列全国高校第一;拥有5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拥有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在连续十五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中国人民大学获选29篇,占全国已入选人文社科优秀博士论文总数的12%,在所有高校和科研院所中位居第一。

在教育部学位评估中心2017年公布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获评A类学科总数为14个,其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获评A+,哲学、政治学获评A,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获评A-,A+学科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四。与此同时,学校的理工学科建设也取得快速进展,物理学、化学、数学、心理学、环境科学的学科排名、课题经费、成果数量都在快速攀升,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5个学科已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

截至2021年10月底,学校有专任教师1986人,其中教授768人,副教授777人。学校有全国高等教育领域唯二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教授和高铭暄教授;有18名第八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受聘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84位专家入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先后有504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教育部 “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入选者2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97人;有4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1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1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0人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

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萧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钟契夫、吴宝康、彭明、彦奇、曾宪义、宋涛、萨师煊、王传纶、李文海、许崇德、刘佩弦、周诚、王思治、方立天、郑杭生、夏甄陶、周升业、罗国杰、蓝鸿文、甘惜分、黄顺基、庄福龄、孙国华、李占祥、高放、卫兴华、周新城、胡乃武、陈共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黄达、戴逸、胡钧、严瑞珍、高铭暄、王作富、许征帆、何沁、方汉奇、赵履宽、邬沧萍、陈先达、张立文、钟宇人、吴易风、赵中孚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2021年10月底,中国人民大学共有在学学生28363人,其中本科生11738人,硕士生11615人,博士生5010人;上述数据含学历留学生854人。留学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茅。学校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从陕北公学至今,学校共培养了近30万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领袖人才,其中既有许多成就卓著的专家学者,又有许多闻名遐迩的企业家,政绩斐然的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以及卓有建树的新闻、法律、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工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始终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不断发展学术、繁荣学术的同时,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研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有力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已有许崇德、王利明、曾湘泉、黄卫平、史际春、秦宣、李景治、翟振武、杨凤城、郭湛等教授11次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报告;自许崇德教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法制讲座作报告以来,学校已有高铭暄、龙翼飞、郭寿康、王利明、林嘉、刘春田、朱信凯、吴晓球等教授10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做专题讲座,分别都是参加学者最多的高校。一大批教师为中央领导和中央国家机关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先后承担或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总体影响评估(OGGI)”、“冷中子非弹性散射谱仪的研制”等特大、重大项目。2001年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2.05万余项,共获得经费41.71亿余元,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一位、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立项数位居全国前列。学校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持续增长,2004至2020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连续17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自2010年起,学校共有32部学术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位居全国高校第一。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外学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截至2021年10月底,先后同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国索邦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等61个国家和地区的304所高校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目前,作为中方合作伙伴,学校共参与了海外8所孔子学院的建设,其中欧洲5家,美洲、非洲和亚洲各1家。学校自2009年始,每年举办暑期学校(国际小学期)。学校还引进、翻译出版了大量适应我国改革开放需要的教科书和学术著作,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了包括世界汉学大会在内的一系列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授予哥斯达黎加总统索利斯,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世界知识产权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哈桑尼、罗伯特•蒙代尔,阿根廷前总统德拉鲁阿,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巴拿马总统胡安·卡洛斯·巴雷拉·罗德里格斯等14位国际著名人士名誉博士称号,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米切尔•斯宾思、约翰•纳什、泽尔腾、托马斯•谢林,联合国经济政策特别顾问、著名经济学家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尼克拉斯•斯特恩,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台湾宗教界知名人士、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塞浦路斯总统尼科斯·阿纳斯塔西亚迪斯,阿塞拜疆总统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齐赫文斯基,吉尔吉斯斯坦外长阿布德尔达耶夫,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荣休教授约翰•邓恩等68位知名人士为名誉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资料中心、信息中心和图书出版中心。学校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447.34万册,电子图书445.86万册,并设有“教育部文科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是新中国最早从事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搜集、整理、编辑、发布的信息资料提供机构,公开出版发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148种期刊和六大系列数据库产品,编辑的年度报刊资料索引是中国四大文献检索索引之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是我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理论著作的重要出版基地。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北京市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首都劳动奖状”、“北京市教育创新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平安校园示范校”、“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奖特等奖”、“首都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人民大学建校80周年贺信精神,围绕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始终不忘“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办学宗旨,不忘“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责任担当,不忘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的光荣使命,不忘“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政治追求,不忘“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全面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思想库建设、国际影响力提升、大学形象建设和美丽校园建设“五大战略”,为把学校早日建成“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周边环境

首都北京平台大、梦幻海淀联动多。北京是国家的首都,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双奥之城。中国人民大学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59 号,居于海淀区重点高校圈核心地带,交通便利,资讯发达。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北京拥有着独一无二的人文社科研习氛围,而地处北三环、背靠中关村的地理位置优势使人大学生得以充分享用北京丰富的资源。

3 公里高校圈,半小时生活圈。周边高校云集,北大、清华、北航、北师、北邮、民大、北外等重点高校环绕,共享无尽学术资源;公共交通线路交汇,国家图书馆、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体育馆、剧院、电影院等均在半小时车程内,文体资源丰富;国家部委、大型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新闻媒体、世界 500 强企业等集聚,实习就业选择众多。



困难生资助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对学生的资助从“入学前”一直持续到“毕业后”:


【入学前:贴心资助,畅通入学】

◆资助与招生同步推进,每位人大招生组成员都是资助政策的宣传员。

◆学校于暑期8月中至9月初开通“新生资助热线”,随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

◆通过多个校内媒体平台,推送资助体系介绍,让学生多渠道得到充分信息。

◆解决学生报到初期的基本生活费,提供奖励性贷学金2000元。

◆报到当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可申请缓交学宿费,直接办理入学手续。

◆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可以获得新生入学资助,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为家庭所在地相对北京较偏远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提供一折机票。

◆启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绿色成长”资助方案,重点关注建档立卡户、孤残优烈、低保家庭及遭受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的学生。


【在校期间:发展资助,保驾护航】

一、国家助学贷款

◆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和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两种。

◆每年申请额度不超过8000元。

◆贷款利率低,由中央财政贴息。

◆还款期限长,毕业后13年内还清。

二、校内勤工助学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各部门参加有组织的劳动,可获得一定劳动报酬。

◆固定岗位800元/月,临时岗位25元/小时。

三、困难补贴

形式灵活多样:节日补助、临时困补、伙食补助、“暖心工程”羽绒服补助等。

四、助学金

◆解决学生经济困难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资助学生的学杂费和生活费。

◆资助金额从3000-10000元不等。

五、服兵役学生国家教育资助

◆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直招士官

◆退役士兵

六、心平贷学金

◆由段永平、刘昕校友募集捐赠设立的一项贷学金,分为“心平自立贷学金”和“心平留学贷学金”两类。

◆“心平自立贷学金”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在校期间可申请一次,额度最高为1万元。

◆“心平留学贷学金”为出国留学项目,额度最高20万元,学生在校期间只能申请1次。

七、学生奖励

◆学校鼓励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对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科技创造、体育竞赛、文艺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及学生团队、集体和组织给予奖励和表彰。

◆学生奖励类型包括授予荣誉称号、奖学金、竞赛展评奖励、发展支持奖励等:

1、荣誉称号可授予学生个人、集体或组织,具体奖励项目包括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兼职辅导员等;

2、奖学金主要颁发给学生个人,具有荣誉性。奖学金分为特设类、学习学术类、创新创业类、文艺体育类、服务贡献类等;

3、竞赛展评奖励主要依托学校专项工作、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和竞赛设立,可面向学生个人、团队、集体或组织评定,具有荣誉性;

4、发展支持奖励主要资助学生个人、团队、集体或组织,引导学生在学校人才培养框架下开展学习实践交流活动。

八、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

◆“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是中国人民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全面实施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背景下启动的拔尖人才涵育工程,于2015年启动实施。

◆“厚重人才成长支持计划”以第二课堂为主要载体,致力于涵育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能在各行各业发挥引领作用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卓越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支持学生成长发展为具有家国情怀与民族复兴的理想担当、哲学功底与面向未来的视野、人文素养与建设性的思维、共享观念与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坚强意志与健全的人格的厚重人才。


【毕业时:奖励资助,助力圆梦】

一、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

应届毕业生自愿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实施学费补偿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

二、优秀毕业生

授予在校学习期间全面发展,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届毕业生。







  中专 2022-12-16 12:49

相关问答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和财政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和财政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民经济管理和财政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民经济管理就业前景和财政学就业前景,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介绍和财政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民经济管理和财政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和劳动经济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和劳动经济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民经济管理和劳动经济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民经济管理就业前景和劳动经济学就业前景,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介绍和劳动经济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民经济管理和劳动经济学这二个专业,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和数字经济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和数字经济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民经济管理和数字经济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民经济管理就业前景和数字经济就业前景,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介绍和数字经济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民经济管理和数字经济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和经济统计学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和经济统计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民经济管理和经济统计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民经济管理就业前景和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介绍和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民经济管理和经济统计学这二个专业,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和能源经济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和能源经济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民经济管理和能源经济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民经济管理就业前景和能源经济就业前景,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介绍和能源经济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民经济管理和能源经济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中国人民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就业前景和国民经济管理就业前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介绍和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资源与环境经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国民经济管理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国民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伦理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伦理学就业前景和国民经济管理就业前景,伦理学专业介绍和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伦理学和国民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宗教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宗教学就业前景和国民经济管理就业前景,宗教学专业介绍和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宗教学和国民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 职中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哲学和国民经济管理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哲学就业前景和国民经济管理就业前景,哲学专业介绍和国民经济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哲学和国民经济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哲学和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