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 | 56 |
| 校友会(公办三类) | 83 | - |
| 高职排名 | 162 | 48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495 | 159814 | 49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78 | 183966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24 | 89633 | 2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20 | 204282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69 | 130241 | 200 |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是一所司法警官院校,主要培养监狱、戒毒人民警察和基层司法工作者,以及安全防范技术、司法信息技术等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隶属浙江省司法厅。
学院前身为1982年8月创办的省劳改工作干部训练班。1984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正式建立浙江省劳改工作学校,后相继更名为浙江省司法警察学校、浙江省第三人民警察学校。2002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升格、更名为浙江警官职业学院;2008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成为首批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院校;2010年,被司法部授予集体一等功;2011年,成为司法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院校;2017年,入选浙江省优质校建设名单;2019年,成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首批交流合作基地,入选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2020年,入选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建设校。
学院招收的各批次学生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落实就业。
一、普通类提前录取专业在普通类提前批次录取。 二、普通类提前录取专业男女生的招生计划根据各省份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实际需求情况确定,原则上女生录取比例不超过15%。其他专业录取新生的男女比例不限。 三、学校执行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关于投档的相关规定,确定调档比例。 四、普通类提前录取专业录取规则:浙江省考生按照志愿优先(传统志愿)原则,根据高考总分,按男女招生计划1:1.1的比例(逢小数进位),从高分到低分划定政治考察最低控制分数线(不低于普通类第二段分数线)。凡政治考察合格的考生,由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按有关规定分段投档录取,投档比例为1:1,考生总分相同时按位次投档,同一段位按志愿优先(传统志愿)原则录取。其他省份考生根据高考总分(不低于相关省份专科高职最低控制线),从高分到低分、专业志愿优先、择优录取。 五、学校对进档考生按照“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的考生考虑第二专业志愿,仍不能满足的考虑第三专业志愿,以此类推。学校允许专业调剂,对于考生所填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但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学校将随机将其调剂到未满专业中,直到录取满额为止;对所填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予以退档处理。 六、高考成绩总分相同的情况下,系统提供位次号的,优先录取名次(位次)靠前考生,无位次号的,按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次序录取分数高的考生。 七、学校认同并执行各省(市、自治区)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 八、根据生源情况确需进行招生计划调整时,学校向计划主管部门及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同意后执行。 九、浙江省技能优秀中职毕业生免试录取以及在浙江省的高职提前招生录取,按照学校公布章程的规定执行。 |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是一所由石家庄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市属国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始建于1963年,曾先后使用过“石家庄专员公署商业职业学校”“石家庄地区财贸学校”“石家庄地区商业学校”等名称。1985年恢复“石家庄地区财贸学校”名称。1993年,学校更名为“石家庄市财经学校”。1999年,原石家庄市财经学校、第一商业学校、第二商业学校和财贸干部学校合并,成立新的石家庄市财经学校。2002年升格为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2004年石家庄市纺织技工学校并入学院。
近几年我院就业情况一直很好,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上,就业质量也在稳步提升。
面对疫情形势下毕业生不能返校、企业不能进校的现实情况,我院始终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的“第一民生工程”,举全校之力,努力把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了“领导主抓、中心统筹、系(部)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和就业工作专班,全面总结和部署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二是“线上+线下”,打好就业“组合拳”。
在线下,举办秋季大型人才交流会;针对各系(部)专业特点,不定期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专场招聘会,充分满足学生的求职择业需求。
在线上,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并以讲座、座谈交流、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解读。积极引导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微企业、政策性岗位就业。同时利用学院就业信息化平台,举办线上小型招聘会,精准推送就业岗位。
在河北省参加 对口专科批、专科批 批次的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