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浙江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哪个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好(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广东工大和浙理工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19 10:47:33 解决时间:2022-12-16 13:53

满意答案

浙江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哪个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浙江理工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各排行榜,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分数线,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
广东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广东工业大学的设计学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并列全国第19位,在上海软科《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进入A类等级。拥有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四个一级和二级学科硕士点,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设计人才培养体系。设计学类(含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2018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学生进校后,第1年不分专业,按照设计学大类培养,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和设计学的大类平台课,强化学生的艺术基础与技术基础;第2年开始根据第一年的学习成绩以及选择志愿分流到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五个专业进行学习,学习成绩合格,授予毕业证和专业学位证书。

专业概况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立足于我国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对服装与服饰设计高级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并引领服装服饰行业发展需要,能从事服装设计、服饰设计、服装商品企划以及服装生产管理、服装理论研究、宣传评论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创新应用型人才。

发展前景

立足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力求贴近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现状,根据行业发展的新动态、新趋势,适时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并具备带动和推动行业发展的综合素质。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时尚行业地域优势、学校新工科特色优势和设计学学科优势,专业发展前景良好。

培养特色

一年级为设计学大类平台课程,二年级为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三年级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分为“创意设计”和“实用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开展教学,针对时尚创意设计和品牌服装设计进行深入学习;采用“3+1”教学模式,四年级的学生到企业参加设计实践工作,在实战中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

专业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全面的专业课程设置;(2)注重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3)注重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4)深度的产学研及国际化教学。

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服装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成衣工艺、立体裁剪、专题服装设计、品牌服装专题设计、手工设计、服饰品专题设计等。

行业地位

广东工业大学是广东省较早开设服装专业的本科院校,在师资力量、办学历史、办学经验积累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有先发优势,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办学多年,我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制度、教学内容等逐步完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形成了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在办学空间、实习实践基地等方面有长足的改善,并仍在快速发展;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就业情况

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设计部门、新闻媒体等单位从事服装设计、服饰设计及商品企划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作为独立设计师创业。例外、安踏、李宁、威丝曼、歌力思、欧时力等知名服装企业均对我校毕业生有较高的评价。毕业生也可选择在本校或其他院校继续攻读研究生(每年均有学生被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到海外一流设计院校如伦敦艺术大学等留学深造。近几年就业率均达98%以上。

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
浙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策划和时装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 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 运作知识,以及把握时尚潮流并进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与应用研究型 领域及艺术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能够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 能,能够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的概念和掌握设计方法,通晓从灵感到表现、从绘画到造型的全 过程。

同时,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还应具备以下要求:

1.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具备法制意识、诚信意 识和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要求具有较好的人文学科知识和艺术修养;具有现代意识、人 际交往意识;要求身心健康。

2.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除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同时还应具 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以及艺术、历 史、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艺术设计创造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各类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饰配件 设计以及成衣制作的能力,掌握服装美术知识、服装画、服装色彩、图案设计、手工印染、摄影等一 些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

2.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具有服装广告设计、商品展示设计的能力;

3.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服装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市场预测的 初步能力;

4.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掌握服装历史、服装美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具有较强 的审美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美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服装设计方法、服装画技法、面料纹样设计、 面料塑形、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立体裁剪、中西方服装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总体实践教学体系,由所属教育范畴的艺术实践和属综合教育 范畴的社会实践共同构建而成,目的是着重理解和掌握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与研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并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 地联系在一起,结合社会、企业的项目课题进行实践训练,为学生积累就业经验。

主要专业实验:在传统车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服装加工车间、模型加工车间和金属 加工车间等进行相关设计制作和材料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设计学类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
浙江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策划和时装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设计创造能 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 运作知识,以及把握时尚潮流并进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与应用研究型 领域及艺术设计机构从事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能够掌握服装与服饰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 能,能够理解服装与服饰设计的概念和掌握设计方法,通晓从灵感到表现、从绘画到造型的全 过程。

同时,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一般还应具备以下要求:

1.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具备法制意识、诚信意 识和团体合作意识;在文化素质上要求具有较好的人文学科知识和艺术修养;具有现代意识、人 际交往意识;要求身心健康。

2.在知识结构方面,要求除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能力外,同时还应具 有一定的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工具性知识,以及艺术、历 史、心理学等方面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艺术设计创造的专业技能和方法,具有各类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饰配件 设计以及成衣制作的能力,掌握服装美术知识、服装画、服装色彩、图案设计、手工印染、摄影等一 些与服装设计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操作能力;

2.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具有服装广告设计、商品展示设计的能力;

3.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政策和法规,具有服装生产、经营管理以及市场预测的 初步能力;

4.了解国内外艺术设计的发展动态,掌握服装历史、服装美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具有较强 的审美能力。

主干学科:艺术学、设计学、美学、人体工程学、心理学。

核心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服装设计方法、服装画技法、面料纹样设计、 面料塑形、服饰配件设计、服装结构设计、服装工艺与制作、立体裁剪、中西方服装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本专业总体实践教学体系,由所属教育范畴的艺术实践和属综合教育 范畴的社会实践共同构建而成,目的是着重理解和掌握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与研究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并将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内容密切 地联系在一起,结合社会、企业的项目课题进行实践训练,为学生积累就业经验。

主要专业实验:在传统车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服装加工车间、模型加工车间和金属 加工车间等进行相关设计制作和材料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广东工业大学
102
软科(综合)
125
校友会(综合)
100
武书连
797
US排名
学校简介

广东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结合、多科性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1958年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由原广东工学院、广东机械学院和华南建设学院(东院)合并组建而成。2021年跻身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高校400强,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中国大陆高校35-50名。U.S.News2021世界大学工程学排行榜内地排名第39位、世界排名第166位。

学校本部坐落于中国南方名城广州,拥有大学城、东风路、龙洞、番禺、沙河、揭阳等多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4200余亩,环境优美。目前,学校共设有21个学院、4个公共课教学部(中心)、2个研究院。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省攀峰重点学科一级学科4个、省优势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5个,工程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已进入1.08‰。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和完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国际视野、有坚实基础、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拥有本科专业8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种,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13种,同时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全日制在校生46000多人,其中本科生36000多人、研究生近10000人,并招有不同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港澳台学生、国际学生。60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了40余万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广东省高校前列。

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7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等专业认证/评估通过2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7个,省级名牌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25个、省级重点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7门、省级精品课程(含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19门,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41个。近两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

建设有2万多平方米的创新创业育人基地,获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等国家级创新创业称号7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居25位。2013-2019年,学校连续四届捧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获特等奖4项;2012-2020年,学校连续五届夺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连续两届捧得“优胜杯”;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获金奖2项,获金奖数和获奖总数均位居广东省高校第二。学校男子篮球队连续三年获全国大超联赛总冠军,2011年获第八届亚洲大学篮球锦标赛冠军;足球队获2018-2019CUFA全国大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大学男子校园组总冠军。近年来,学生在声乐、器乐和舞蹈集体项目上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及全国大学生素质教育艺术品牌金奖等50余项。创新创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是学校的“闪亮名片”。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3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00多人、副高级职称约700人。拥有全职院士1人,聘有外籍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拥有“教育部高层次人才”、国家“杰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国家级人才达100多人次,珠江学者、青年珠江学者、省“杰青”等省级人才100多人次、省部级“创新团队”14个。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国家级省级教学团队26个、省教学名师16人。

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科研工作,开展高水平科研创新。拥有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发改委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粤港澳联合实验室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70余个。到校科研经费连续三年突破10亿元。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182项,位居全国前45;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高水平大学建设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8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4项。获中国专利优秀奖6项,2020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列全国高校第35位。

学校坚持与产业深度融合,高质量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目前与地方政府和工业界联合建立了“广州国家现代服务业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佛山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东莞华南设计创新院”“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惠州广工大物联网协同创新研究院”“汕头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等11个重大协同创新平台,拥有国家级科技孵化器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5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7家、省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在高端装备、智能制造、IC设计、工业设计、先进材料、环境生态、生物制药、软物质等多个领域促进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牵头推动广东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落地建设。

学校坚持全球视野,拓展深化对外合作交流。先后与国(境)外150多所知名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和科研工作国际化创造条件、提供平台。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中巴人工智能卓越中心。现有国家外专局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1个,开办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动画专业1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国际班5个。

面向新发展阶段,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创新,乘势而上,促进更高质量发展,努力朝着“特色鲜明、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砥砺奋进。

(最后更新:2021年12月)


浙江理工大学
112
软科(综合)
120
校友会(综合)
126
武书连
1306
US排名
学校简介

浙江理工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因办学成绩卓著,被清政府御批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因时局动乱,学校几度易名、数迁校址,在风雨沧桑中生生不息、坚持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今天的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下设18个学院(教研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400余人。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8个,其中“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9个,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0个,“十三五”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5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7个、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1个、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联盟认证专业1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7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拥有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一流学科B类6个;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拥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7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其中2个省级“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众创空间。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拥有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国家一流课程,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7本“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49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28人,副高职称679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重点文化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达国家院士2人,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省特级专家4人,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3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人文社科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含重点资助)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人;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金沙学者。

学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力,在众多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2016年至今获得省部级奖励194项。科技工作综合指标一直稳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155所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项,与毛里求斯大学、苏里南大学共建2所孔子学院,留学生教育迅速发展。

有着125年办学历史的浙江理工大学,将继续秉承“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求是笃实”的校风,在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勇担新使命,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周边环境
外围交通:

▲下沙处于浙江省“四小时经济、生活圈”的中心位置,通过绕城高速与沪杭、杭宁、杭甬、杭千、杭金衢等高速公路便捷地连接,即将建成的钱江九桥将把下沙新城的东大门打开,规划的地铁八号线还将穿越新城跨江进入江东。

▲开发区距离主城中心区(西湖)19公里,有艮山路、德胜路、沿江大道、九沙大道4条主干道相连接。设计有6车道的德胜快速路从杭州主城的德胜新村直通钱江九桥。已经建成通车、位于钱塘江北岸的沿江大道,全长约12公里,是连接开发区沿江各区块与钱江新城、海宁的交通要道。

▲截止目前,从下沙到杭州主城共开通公交线路13条,基本覆盖了杭州主城的繁华区块,并有500多辆大巴投入运营。如: BRT(快速公交一号线 ),B支4线:自开发区高教东区起经开发区迎宾大道可以到达汽车东站、翠苑四区一带; K525、K210:可以到达杭州火车站(城站); K401:可以到达浙一医院(省第一人民医院)。 

   针对高校学生、企业职工节假日集中到主城购物、游玩的人流特点,开设了 假日14线,市内终点站分别设置在武林广场、解百两个人流密集区。
快速公交(BRT)一号线:于2006年4月开通的快速公交(BRT)一号线由黄龙体育中心,经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路直通下沙高教东区,仅需40分钟。每天有40辆车投入运营,每3-5分钟1班,每班车运载能力180人;

  地铁1号线:已经开工建设的地铁1号线下沙段分布了下沙西站、下沙中心站、下沙东站、文泽路站、文汇路站、迎宾路和16号路站等7个站点,覆盖了下沙新城中心区、高教园区和沿江生活区。到2010年地铁1号线建成通车后,从市中心到下沙只需20分钟左右。
区内交通:

▲截至目前,已经修筑的15横15纵宽阔马路贯通了开发区的东西南北,在绕城高速以南形成了流畅的路网覆盖。

▲区内运作的公交线路已有13条,运营公共汽车83辆;小公交200多辆。2005年新增50辆桑塔纳3000型便捷小公交,并设立了叫车服务中心和投诉中心,开通了叫车服务热线和投诉热线(56605660)。

  “十一五”其间,开发区将以构筑区域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大开发区对外及区域交通枢纽的建设力度,加强与长三角和环杭州湾产业带的联系;构筑城市道路网骨架,加强与主城、钱江新城基础设施体系的对接与融合;完善区内交通体系,加强内部道路网络及公交网线布局建设。

区外交通方面:
   
将构建连接主城、江南城、临平城、钱江新城的交通枢纽框架。重点配合完成杭浦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德胜东路—高教二号路—江东大桥等城市快速路建设;建成下沙至钱江新城的沿江大道;积极配合江东大桥(九桥)为主体的跨江交通工程和地铁1号线下沙段的建设。

区内交通方面:
   
将构筑贯通开发区、高教园区、新城中心区、北部工业区四大区块的内部交通网络,完成中心区“六纵五横”主骨架道路建设,完成北部工业区5平方公里范围主次道路建设,并配套完善各区块内部路网建设。
奖学金设置

 

2016新生奖励政策

一、理工实验班:要求高考成绩达省理科一批分数线50分及以上,或经认定确有一定专业特长。其中,浙江省理科一批名次号前15000名(含同分),凡一志愿报考“理工实验班”者,确保录取该志愿。按学校有关规定,“理工实验班”学生可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修读专业。

二、本科第一批平行志愿进档的浙江省考生,只要考生体检不受限且满足单科限分要求,除理工实验班、英文授课班和建筑学专业外,达到以下条件确保专业志愿。

 1、理科一批名次号前20000名(含同分)或文科一批名次号前4000名(含同分)者,确保就读一志愿专业;

 2、凡填满六个有效(符合报考条件且不重复填报)专业志愿者,确保考生就读其所填报的六个志愿专业中的一个。

三、符合我校启新学院实验班选拔条件者,录取后可申请进入启新学院经济管理、机械电子、电子信息、材料化学生物等实验班学习。

四、设立新生奖学金(须第一批次、第一志愿或平行志愿报考我校):

根据考生高考成绩,结合各科类实际录取人数,学校确定新生奖学金获得者30名,其中前15名奖金额为3000元/人,第16至30名奖金额为1500元/人。

五、设立中美合作项目特别奖学金,用于资助该项目优秀学生赴国(境)外留学的部分费用,最高资助额度为6万元。具体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校在浙江省预留少量高分征求志愿计划,用于在理科第一批第一次征求志愿时招收高出省一批线50分及以上或高出本校第一批平行志愿投档线35分及以上的考生,具体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为准。

七、美术类:对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均上线的考生,凡一志愿报考并进档(美术综合分排序在招生计划数内)的,浙江省按省美术类统考政策执行,按照“分数优先、遵循考生志愿、专业志愿间无级差分”的原则依次择优录取;其它招生省份,在符合考生所在省份招生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按专业校考政策执行,即不分文理按综合分排序,根据招生计划按综合分从高到低,按照“分数优先、遵循考生志愿、专业志愿之间无级差分”的原则依次择优录取。

八、时装表演类:对专业成绩与文化成绩均上线的考生,凡一志愿报考并进档的,不分文理,按照专业校考成绩从高到低依次录取;专业校考成绩相同时,优先录取高考文化成绩高者。



  中专 2022-12-16 13:53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浙江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浙江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

  • 中专学校

    浙江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浙江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高分

  • 中专学校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化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化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化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化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就业前景,材料化学专

  • 我要读技校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化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化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化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化学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材料化学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化学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就

  • 中专学校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科学与工

  • 中专学校

    浙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浙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业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业设计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就业前景,工业设计专

  • 中专学校

    浙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浙江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业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业设计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工业设计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业设计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 中专学校

    浙江理工大学工业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浙江理工大学工业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业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业工程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艺术设计、服饰品设计)就业前景,工业工程专

  • 中专学校

    浙江理工大学工业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浙江理工大学工业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工业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工业工程就业前景和服装与服饰设计就业前景,工业工程专业介绍和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工业工程和服装与服饰设计这二个专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