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类型 | 年份 | 总分 | 英语 | 政治 | 专业课一 | 专业课二 |
|---|---|---|---|---|---|---|---|
| 物流工程与管理 | 专业型硕士 | 2022 | 197 | 47 | 0 | 94 | 0 |
浙江理工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前身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1908年,因办学成绩卓著,被清政府御批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因时局动乱,学校几度易名、数迁校址,在风雨沧桑中生生不息、坚持办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不断开拓进取,绘就了新的历史篇章。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2017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
今天的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重点建设高校。学校下设18个学院(教研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000余人,其中研究生6400余人。学校现有本科招生专业58个,其中“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9个,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8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欧特克公司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双万计划”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0个,“十三五”省优势专业7个、省特色专业5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7个、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1个、通过长三角新文科教育专业认证联盟认证专业1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7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拥有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2个、省一流学科A类6个、一流学科B类6个;化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拥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1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行业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基地、7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其中2个省级“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拥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众创空间。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拥有4门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2门国家一流课程,5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7本“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2496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328人,副高职称679人。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重点文化创新团队1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5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3个;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达国家院士2人,国家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领军人才5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省特级专家4人,省特殊人才支持计划杰出人才3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人文社科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省高校“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省教学名师5人,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含重点资助)2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1人;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和金沙学者。
学校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力,在众多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和国家、省部基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鲁迅文学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2016年至今获得省部级奖励194项。科技工作综合指标一直稳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155所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美国北卡州立大学、纽约州立大学时装技术学院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4项,与毛里求斯大学、苏里南大学共建2所孔子学院,留学生教育迅速发展。
有着125年办学历史的浙江理工大学,将继续秉承“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求是笃实”的校风,在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勇担新使命,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申请资格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2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获得教育部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后到入学时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9年9月1日前获得本科毕业证书2获得教育部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到入学前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7年9月1日前获得大专毕业证书3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到入学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20年9月1日前获得学位证书答案来源于2022年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物流工程与管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介绍及提前批申请通知

1面向应用的课程体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构建技术管理应用的复合培养体系大量体现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创新教学方式聘请物流工程与管理领域的行业企业专家进入课堂与任课教师同堂授课进一步加强应用性教学力度答案来源于2022年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物流工程与管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介绍及提前批申请通知

四招生计划领域名称代码招生计划培养地点培养费用物流工程与管理非全日制12560420宁波15万元全程生按学制平均到每个学年收取663万元注1实际招生计划及有关报考要求等均以2022年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和招生简章为准2所有领域研究生满足毕业条件的均授予浙江大学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颁发学位证书并获得浙江大学研究生毕业证书注明学习形式非全日制3报考条件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2019年9月1日前毕业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者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2017年9月1日前毕业工作

五培养方式学制25年长45年学生在职学习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五至周日及节假日进行每两周集中一次教学采取理论学习分组讨论现场实践教学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答案来源于2022年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物流工程与管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介绍及提前批申请通知

一专业简介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宁波分院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依托于浙江大学和宁波校区雄厚的教学师资扎实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面向跨境电子商务人工智能发展对物流工程与管理人才提出的社会需求设置跨境电商供应链管理智慧物流工程与管理两个专业方向培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系统完备的现代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和物流与供应链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能独立担负各类物流系统规划设计模式创新系统优化运营管理评价等工作具有卓越

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125604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人数:9。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浙江理工大学全日制统考经济管理学院专业:9(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99)管理类综合能力见招

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信息系统:125604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信息系统)人数:9。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信息系统浙江理工大学全日制统考经济管理学院专业:9(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99)管理类综合能力见招

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125604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人数:9。物流工程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浙江理工大学全日制统考经济管理学院专业:9(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99)管理类综合能

物流工程与管理/研究生专业代码:125604浙江理工大学研究生(全日制研究生)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代码:125604。工程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浙江理工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年份2022研究方向:01物流服务与管理02物流信息系统03物流系统优化初试科

浙江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录取分数线(2022):197。浙江理工大学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研究生录取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型硕士工程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浙江理工大学年份2022研究方向:01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