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 | 名称 | 院系 | 学习形式 | 类型 |
---|---|---|---|---|
1 | 公共管理 | 法政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2 | 公共管理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3 | 公共管理 | 人文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4 | 学科教学(数学) | 教师教育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5 | 学科教学(化学) | 教师教育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6 | 小学教育 | 教师教育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7 | 心理健康教育 | 教师教育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8 | 公共管理 | 教师教育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9 | 学前教育 |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萧山校区)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10 | 特殊教育 |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浙江师范大学杭州萧山校区)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11 | 学科教学(数学) |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12 | 学科教学(化学)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13 | 工商管理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工商管理 |
14 | 学科教学(地理) |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教育 |
15 | 公共管理 |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 非全日制研究生 | 公共管理 |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现由金华(校本部)、杭州(文二校区、萧山校区)、兰溪3个校区,20个学院(含独立学院)组成。
浙江师范大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质量、提升特色、提升效益”为主线,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校训精神,弘扬“务实、求实、扎实”育人传统,实施“特色化、国际化、区域化、协同化”发展战略,主动服务浙江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举措,努力建设特色浙师、和谐浙师、美丽浙师、活力浙师、幸福浙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办学概况
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自建校以来向社会输送了30余万各级各类优秀人才,其中有21万奋战在教育系统,近一半浙江省在职特级教师和省一级重点中学校长毕业于我校。学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毕业生对母校总体满意度稳居浙江省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8000余人(含独立学院),研究生7000余人(其中非全日制研究生1143人),留学生3000余人,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2万余人。
学科门类齐全,有70个本科专业,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数学、化学、工程学、材料学、环境/生态学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0个学科列入浙江省一流学科。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课程28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
师资结构合理,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共享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长江学者2人,海外高层次人才7人,国家万人计划人才5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6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3人。
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稳步提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34项、全国教科规划优秀成果奖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拥有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36个,包括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各1个、省重点(工程)实验室9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2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共建附属学校48所。学校立足浙中,深化与金华战略合作,积极助推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和人才强省建设。
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学校与5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所高等院校或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和交流关系,与70余所国(境)外大学确立了校际学生交换项目,入选“浙江省十佳对外合作单位”“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学校是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商务部“中国基础教育援外研修基地”,外交部、教育部“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在海外建有5所孔子学院、1个独立孔子课堂和1个中文教育中心,获批成立教育部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国际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非洲基地、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选拔培训中心。
二、收费标准(单位:元)我校收费标准如下:类别领域或方向应缴总额公共管理硕士所有方向45000.00工商管理硕士所有方向60000.00
(三)浙师大官网(http://cwc..cn)1、登录浙江师范大学计财处网站的“线上缴费”界面,用户名及初始密码均为学号;2、点击“缴费”、“下一步”;3、点击“非税缴费”图标,进行缴费。
一、缴费方式7月31日以前用以下旧的缴费方式:(一)线上缴费您可以登录浙江师范大学计财处网站的“线上缴费”界面(链接地址:http://xsjf..cn/sfweb2/),用户名及初始密码均为考生号(或学号)。您可选择工银e支付、网银或微信等缴费方式。线上缴费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免收交易手续费。微信缴费不限银行。推荐使用工银e支付缴费:用手机扫码软件(微信、工行手机银行、支付宝等)扫描下图二维码:根据页面提示在“学号”处输入“新生的考生号”→点击“工银e支付”,之后即可根据页面提示输入“账户别名或卡号”“缴费金额”→按提示输入短信验证
(一)线上缴费您可以登录浙江师范大学计财处网站的“线上缴费”界面(链接地址:http://xsjf..cn/sfweb2/),用户名及初始密码均为考生号(或学号)。您可选择工银e支付、网银或微信等缴费方式。线上缴费方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免收交易手续费。微信缴费不限银行。推荐使用工银e支付缴费:用手机扫码软件(微信、工行手机银行、支付宝等)扫描下图二维码:根据页面提示在“学号”处输入“新生的考生号”→点击“工银e支付”,之后即可根据页面提示输入“账户别名或卡号”“缴费金额”→按提示输入短信验证完成缴费。注:无手续费,无需注册网银或手机银行
三、其它事项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将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培养院校提交的培养方案进行审议,并反馈审议意见。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将于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起实行。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同时废止。附件:附件1: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docx附件2:非日制攻读学科教学(XX)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附件3:课程纲要格式及内容示例.doc2017年9月3日
(二)工行网点缴费您可以到浙江省内工商银行任意营业网点直接缴费,报“交浙江师范大学学费”、“学号(即考生号)XXX”后,工行工作人员将根据您所报学校(工行浙师大缴费编码:12010001)及学号调出应缴总金额。请您按应缴金额缴费。该种方式免收手续费。您也可在工行网点的自助终端操作界面点击“缴费业务”,进入缴费界面后点击“缴费充值”中的学费,选择“浙江师范大学”,根据提示输入考生号(学号)和应缴费金额完成缴费。8月1日启用新的缴费方式(旧的缴费方式停用):
四、缴费金额公共管理硕士原则上一次性交清,若确实有困难者,可按第一年27000元,第二年18000元缴清。工商管理硕士可按第一年36000元,第二年24000元缴清。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浙江师范大学MPA教育中心浙江师范大学MBA教育中心2018年6月
五、5.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在职硕士培养环节的说明.docx
2023年浙江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教学(地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音乐、电影、广播电视等专业。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方向
浙江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公共管理、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化学)、小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工商管理、学科教学(地理)等专业。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编号名称院系学习形式类型1公共管理法政学院非全日制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