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 绵阳师范学院 |
|---|---|---|
| 软科(综合) | 357 | 390 |
| 校友会(综合) | 437 | 377 |
| 武书连 | 671 | 554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07 | 147181 | 49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平行录取一段 | 530 | 121565 | 49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56 | 91446 | 49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06 | 98336 | 43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459 | 148672 | 43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29 | 24833 | 474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00 | 104717 | 43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33 | 22501 | 474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工科类普通高等院校,前身可追溯到1953年的杭州水力发电学校,1984年成立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2013年升格更名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4年12月成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水利部共建高校。2015年2月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同年被列入浙江省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本科院校。2017年以优异成绩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
学校实习、实训条件优越,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44个,校外实习基地292个。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和“先进制造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资助的实训基地;“水利工程综合技能实训基地”和“电力工程实训基地”等4个为省级示范性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拥有华东地区最大的河口试验基地。
学校是浙江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单位,毕业生综合素质良好,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有潜力”。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根据省教育评估院组织开展的“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显示,在104所浙江省高校2014-2016届本专科毕业生(包含独立学院)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排名情况中,浙水院分别为96.97%(排名第4)、97.27%(排名第2)、96.81%(排名第6),毕业生专业对口率高于全省平均,用人单位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在全省排名更是遥遥领先。
学校被水利部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授予“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建校60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水利、电气、机械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少已成为水利系统管理部门或企业的领导和业务骨干,历届毕业生中有200余名担任了市、县 (市、区)水利局副局长以上领导职务,学校被誉为浙江水利水电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校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和关心每一位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1)国家助学金;(2)向银行申请办理国家助学贴息贷款;(3)学校设立多种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努力安排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4)圆梦爱心基金;(5)困难补助。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座落于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区西北部中心城市、四川省第二大城市、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学校于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绵阳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7年以优良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我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多年来一直以各种有效措施稳定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并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里应说明的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一直名列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多次荣获“四川省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是“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此,学校在不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意识与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各种有利资源,加强与省内外各类人才交流中心的合作,不断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积极为毕业生搭建更为宽广的就业平台。同时,学校还进一步加大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准确定位,掌握择业技巧,不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近年来,学校与一大批用人单位建立了长期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就业网络辐射全国,行业涵盖科研院所、部队、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为我校毕业生成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