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西藏民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浙江外国语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旅游管理 | 2021 | 理科 | -/405(本科二批) | /() |
| 旅游管理 | 2020 | 理科 | -/445(本科二批) | /() |
| 旅游管理 | 2018 | 理科 | -/450(本科二批) | /() |
| 旅游管理 | 2018 | 文科 | -/491(本科二批) | /() |
| 旅游管理 | 2017 | 文科 | -/474(本科二批) | /()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浙江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1 |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 | 568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568 | ||||
| 四川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4 |
| 文科 | 568 | ||||
| 广西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48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6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4800元/年) | 474 | ||||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4800元/年,要求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10分) | 473 | ||||
| 文科 | 528 | ||||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4800元/年) | 528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4800元/年) | 528 | ||||
| 山东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4 |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550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547 | ||||
| 江西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2 |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文科 | 573 | |||
| 福建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4 |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要求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10分) | 544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542 | ||||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历史类 | 548 | |||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要求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10分) | 548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529 | ||||
| 安徽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4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492 | ||||
| 文科 | 570 | ||||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567 | ||||
| 江苏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6 |
| 历史类 | 538 | ||||
| 山西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95 |
| 文科 | 542 | ||||
| 河北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9 |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 | 历史类 | 561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556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旅 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 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旅游经营管理方 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科学的学习与思维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4.了解国内外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 创新思维能力;
6.掌握创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7.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拥有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工商管理、经济学。
核心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心理学、酒店管理 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财务管理、现代服务业管理、旅游商务英语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旅游景区调查和旅游企事业单位专业实习。
主要专业实验:旅游管理信息化软件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浙江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1 |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 | 568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568 | ||||
| 四川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4 |
| 文科 | 568 | ||||
| 广西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4800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6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4800元/年) | 474 | ||||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4800元/年,要求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10分) | 473 | ||||
| 文科 | 528 | ||||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4800元/年) | 528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4800元/年) | 528 | ||||
| 山东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4 |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550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547 | ||||
| 江西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22 |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文科 | 573 | |||
| 福建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4 |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要求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10分) | 544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542 | ||||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历史类 | 548 | |||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要求高考英语成绩不低于110分) | 548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529 | ||||
| 安徽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4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492 | ||||
| 文科 | 570 | ||||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567 | ||||
| 江苏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6 |
| 历史类 | 538 | ||||
| 山西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95 |
| 文科 | 542 | ||||
| 河北 | 旅游管理(日语方向)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9 |
| 旅游管理(全英教学) | 历史类 | 561 | |||
| 旅游管理(西语方向) | 556 |
渭水之滨,钟灵毓秀。巍巍学府,立德树人。
西藏民族大学地处陕西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学校的创办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国家振兴的政治远见做出的英明决策,是中央治藏方略的重要布局。学校是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地区重点建设高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单位、教育部团队式对口援助高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优秀试点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文明校园、自治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易班中心)高校。
西藏民族大学诞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初期、民主改革前夕的特殊历史时期,担负着为西藏培养各类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为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特殊的历史贡献。学校前身是1957年党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开学的“西藏公学”,196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学校的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对学校的筹建、建设做出过具体指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学校的发展十分关心,胡锦涛同志为学校建校50周年发来贺信。2018年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并充分肯定了学校 60 年来的办学成就、办学特色和办学精神,明确指出了学校发展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举措,对学校的未来发展给予了殷切希望。
办学63年来,西藏民族大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精勤进取、笃行不倦,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弘扬“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精神,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藏、服务国家治藏方略的办学宗旨,始终与西藏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共命运,与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同进步,积极发挥西藏高等教育孵化器、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重要平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西藏在内地的重要窗口等作用,始终致力于全面落实党和国家治藏方略,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始终致力于全力服务西藏经济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始终致力于为西藏培养一支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创校至今,学校培养了10万余名高水平的优秀建设者和各行各业、各个层面的优秀人才,其中涌现出了40多名省部级领导干部和一大批艺术家、作家、教授、医学家、农学家、工程师等杰出人才,赢得了“西藏干部摇篮”的美誉。
学校积极构建特色明显、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法学、教育、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设有文学院、民族研究院、法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体育学院、医学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4个教学单位。有59个本科专业,1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3个自治区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现有在校生11607人,其中本专科生10336人,研究生1271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51.9%。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数逐年增加,涌现出了一批就业创业先进典型。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343名(其中校本部1011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93名,专技人员中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61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55名;专任教师766名,其中教授151名,副教授229名,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16名,其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48名。现有“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西藏自治区学术技术带头人10人,享受西藏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个。
学校不断深化协同创新,科研成果力攀高峰。现有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研究基地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培育)1个,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自治区高校教学实验室10个,自治区实验实训基地1个,自治区科研创新团队3个;近五年来(2016-2020)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540余项。建有西藏文化传承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藏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治藏方略研究中心、西藏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中心、南亚研究所、旅游研究所、藏学研究所、西藏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所、西藏高原体育与健康研究中心、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产出了一批以《西藏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13对关系)研究》《西藏县级政权转型发展研究》《当代西藏产业经济发展史》等为代表的重大研究成果,为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充分发挥了高校的智库作用。其中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入选教育部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亚研究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依托高原环境相关疾病分子遗传机制与干预研究重点实验室、西藏光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藏药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培育)中心以及高原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实验室等高级别实验室,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参与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考等重大项目,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学校现有渭城、秦汉两个校区,并在拉萨建有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占地面积1157.48亩,校舍总面积49.8万平方米。现有各类教室168间,160个实习实践基地,1个自治区级众创空间;图书馆面积2.3万平方米,形成了学科内容丰富,纸质、电子、网络形式多样的馆藏资源,馆藏文献总量达319万多册。
学校充分发挥援藏政策优势,积极构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在中组部、教育部和陕西省的统筹部署下,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12所对口支援高校,不断创新援藏形式、拓宽援藏领域、丰富援藏内涵,深入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对口支援工作,推动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当前,学校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的殷殷嘱托,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目标,即:以习近平总书记致学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为根本遵循,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建成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区域一流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展望未来,西藏民族大学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西藏重要讲话精神和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根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区人社厅、区教育厅等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我校2022年地方优师专项、那曲籍专项和部队生源计划录取的学生入学前签订定向就业协议,毕业后定向西藏就业,其他计划学生毕业后按照“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政府引导、市场为主。
浙江外国语学院(简称“浙外”,英文为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缩写为ZISU)是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基础的公立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5年的浙江教育学院,1994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并更名。校训为“明德弘毅 博雅通达”。2018年8月,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办学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学校现有13个教学机构,35个本科专业,其中外语类专业15个,涉及外语语种13种(英语、日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朝鲜语、德语、捷克语、土耳其语、波兰语)。英语、小学教育、阿拉伯语、翻译、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俄语等3个专业是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化学等5个学科是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建设项目。硕士点申报工作正稳步推进,已与多所高校开展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
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特色。面向全国16个省(自治区)招生,在校生规模8500人。2017年,学校启动“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学、思、践、悟,从青年习近平身上学习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把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质量获得社会认可,生源质量逐年提升,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校建有实践教育基地200余个。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竞赛屡创佳绩。国际志愿服务做精做强,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累计志愿服务大型赛会超过一万人次,获得各类荣誉390余项,“国际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平台”项目被评为省高校实践育人示范载体。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27名,其中副高以上职称占41.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6.4%,具有6个月及以上国(境)外研修经历占49.7%,外语学科80%以上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现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省“151人才工程”38人次,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6人,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8人,长期聘请百余名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建有浙江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城市国际化研究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等6个校科研机构;拥有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研平台(智库)8个、国际科研合作平台3个、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共建研究院2个。学术理论刊物《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学校是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基地、教育部领航工程校长培训基地、浙江省教师教育重点建设基地、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育基地。浙江省教育厅在学校设有浙江省师训干训中心和教师培训中德合作项目办公室,自建校以来已累计开展培训30余万人次。学校公开出版有《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月刊(小学版)》《作文新天地》《小学生世界》等报刊。
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现已与40多个国家的120多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合作项目覆盖学校13个语种专业,年均派出学生450余人次、接收来华留学生200余人次。学校重视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建有赤道几内亚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安提瓜和巴布达孔子学院。与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合作举办的西班牙语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为国内首个西班牙语专业(旅游管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特色项目。
学校坐落于小和山高教园区,毗邻西溪湿地。校园占地面积555.5亩;拥有功能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现有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有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实验室、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旅游管理实验中心、电子商务实验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基础和专业实验中心(室)。学校图书馆有馆藏纸质文献106万册,报刊835种;有数据库31个,电子图书68.3万册,电子期刊16.4万册。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国家和浙江发展大局,紧密对接服务浙江开放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重要窗口”“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等,着眼强化自身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比较优势,于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成为“浙江省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点基地、服务浙江开放强省的智囊高地、浙江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阵地”的目标,并在“十四五”规划中确立了外国语言文学、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文化旅游和区域教育治理“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形成“三地四域”战略布局。当前,我们正聚焦“三地四域”,深入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应用型高校而不懈奋斗!
2011年我校共进行省内4个批次,省外6个批次的招生。省内主要有文理科第二、第三批,艺术类第二批、第三批;省外主要文理科第二批,艺术类第二批。

浙江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和音乐学(师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旅游管理和音乐学(师范)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旅游管理就业前景和音乐学(师范)就业前景,旅游管理专业介绍和音乐学(师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旅游管理和音乐学(师范)这二个专业

浙江外国语学院捷克语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捷克语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捷克语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就业前景,捷克语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

浙江外国语学院捷克语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捷克语和旅游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捷克语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捷克语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捷克语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捷克语和旅游管理

浙江外国语学院波兰语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波兰语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波兰语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就业前景,波兰语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

浙江外国语学院波兰语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波兰语和旅游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波兰语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波兰语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波兰语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波兰语和旅游管理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师范)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师范)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就业前景,英语(师范)专业介绍和旅游

浙江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师范)和旅游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师范)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英语(师范)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师范)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

浙江外国语学院翻译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专业

浙江外国语学院翻译和旅游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翻译和旅游管理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翻译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就业前景,翻译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翻译和旅游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翻译和旅游管理录取分数线(

浙江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阿拉伯语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阿拉伯语就业前景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班牙语方向)就业前景,阿拉伯语专业介绍和旅游管理(国际旅游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