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重庆交通大学 | 海南师范大学 |
|---|---|---|
| 软科(综合) | 190 | 235 |
| 校友会(综合) | 167 | 209 |
| 武书连 | 270 | 38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9 | 41395 | 44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A段 | 503 | 57912 | 446 |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55 | 33819 | 44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35 | 43263 | 44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6 | 14464 | 456 |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51 | 10593 | 45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2 | 44671 | 446 | |
| 2021 | 软件工程 | 本科批 | 533 | 44205 | 44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15 | 52627 | 44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6 | 11761 | 45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28 | 16663 | 45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1 | 8277 | 466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1 | 9674 | 466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99 | 9967 | 466 | 物理/化学(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557 | 17451 | 466 | 物理/化学(2选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616 | 7638 | - | 思想政治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614 | 7904 | - | 历史/地理(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10 | 8420 | 466 | 地理/历史(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7 | 8819 | 466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7 | 8819 | -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6 | 8955 | 466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6 | 8955 | - | 物理/化学(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6 | 8955 | -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6 | 8955 | - | 历史、地理(2科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5 | 9096 | - | 物/化/地(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4 | 9233 | 466 | 历史/地理(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4 | 9233 | 466 | 物理/化学(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4 | 9233 | 466 | 思想政治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2 | 9499 | 466 | 地理、历史(2科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601 | 9674 | 466 | 物理/化学(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0 | 9828 | 466 | 物/化/地(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9 | 9967 | 466 | 物/化/地(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8 | 10128 | 466 | 历史、地理(2科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2 | 11045 | -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89 | 11546 | -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6 | 12038 | 466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5 | 12187 | 466 | 历史、思想政治(2科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3 | 12560 | 466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4 | 14167 | - | 物理必选 |
| 2021 | 软件工程 | 本科批 | 553 | 18336 | - | 物理必选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批 | 535 | 22280 | - | 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09 | 28255 | - | 不限 |
办学条件日臻完善。学校现有南岸、科学城、大坪三个校区,占地3000余亩。全校固定资产总值36.93亿元,校舍建筑面积82万多平方米。各类仪器设备总值7.38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和6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图书馆馆藏文献427.6万册,其中纸质文献222.9万册,电子图书204.7万册。年订报刊1000余种,购有SCI、EI、Elservier、CNKI、万方、维普等中外文数据库约50个。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校健全完善教育教学协同联动机制,创新人生教育,拓展实践平台,凸显“交通+”培养特色,打造“创新创业园”,开办茅以升班、英才班、卓越工程师班、海外项目管理人才班、CIMA班、创新创业班等实验班。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万余名,其中普通本科生2.4万余名,在校博硕士研究6000余名。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24年超过90%,学校入选首批“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和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办学70年来学校累计培养各类各层次人才20万余名。
国家级奖助学金
奖项名称: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奖励标准:奖励标准2000-8000元/人
校级奖助学金
奖项名称:明德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新生质量奖、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奖
奖励标准:奖励标准500-10000元/人
友好单位及校友奖助学金
奖项名称:广西校友会青年科技奖学金、河南校友优秀学生奖学金、良和建设奖学金、道桥78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中交二航局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印奖学金、“心港湾”人才工程奖学基金、东林奖学金、九橡化大奖学金、王兆启校友奖学金、深圳校友会“助航”助学金、新国线奖学金、桥89级百万特困助学金、03级道路4班奖学金、福耀玻璃奖学金、中科同舟学生奖学金、文华励志奖学金、水滴励志奖学金、交凯智能创新奖学金、计9501励志奖学金、江西飞尚助学奖学金、江苏港口数科奖学金、万集科技奖学金、乐学奖助金、云日奖学金、智证联奖学金、苏交科百万奖学金、广西新港湾工程有限公司奖助学金、浙江校友会创新奖学金。
奖励标准:奖励标准500-8000元/人 (不同奖项按不同专业评定)
详情请点击:http://xgb.cqjtu.edu.cn/Apps/Web/Home/NewsList?ElQP5w63LnqWTBgXf1WDyQ==.shtml
海南师范大学位于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口市,现有龙昆南、桂林洋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3100亩,海南省重点大学,是海南省卓越师资、高级专门人才重要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建校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18万余名基础教育师资和各类高级人才,被誉为“琼岛名校,教师摇篮”。
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前身可追溯到有300多年历史的琼台书院,1949年秋正式创建国立海南师范学院,是海南省第一所公办高校;1952年在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更名为海南师范专科学校;1986年恢复海南师范学院建制;1999年与海南教育学院合并,成立新的海南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海南师范大学。2013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成为海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建立了完整的“奖、助、勤、减、补”学生资助体系。目前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学校专业奖学金等多项奖助学金和爱心借款以及校内外勤工助学等多项助学措施,以激励在校生勤奋学习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国家设立的奖助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
海南省设立的奖学金:海南省优秀贫困大学生奖学金。
学校自主设立的奖学金:专业奖学金。
社会设立的奖学金:叶圣陶奖学金、田家炳优秀师范生奖学金。
另外,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建立了包括“奖、助、勤、减、补”和“绿色通道”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通过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等方式对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资助范围面广。2005年至今,我校设立了“爱心助学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无息借款,每次借款最高达3000元,每生就读期间借款不超过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