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123 | - |
| 校友会(公办二类) | - | 152 |
| 高职排名 | 209 | 98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70 | 277117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05 | 136652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432 | 109984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411 | 130746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69 | 55279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68 | 56286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70 | 167252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64 | 174571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学考美术类 | 专科批 | 228 | 10609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二段 | 150 | 544414 | 150 |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核准备案、中山市人民政府管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坐落于珠三角中心地带——我国最早实现小康的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广东省中山市,地处省部共建的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位置。拥有校舍10.9万平方米,图书资料14.3万册,有专职教师145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7人、博士8人,硕士42人,建有实习、实训基地80余个,完善的办学设施为学院的教学、生产实习和技能培训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 校园风貌 | |
![]() |
![]() |
| 全景 | 教学楼一隅 |
![]() |
![]() |
| 办公大楼 | 足球场 |
![]() |
![]() |
| 进院大道 | 学生宿舍 |
![]() |
![]() |
| 实验楼 | 新教学楼 |
![]() |
![]() |
| 读书廊 | 蘑菇亭 |
1、我院严格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物价局有关文件精神,确定收费标准,并通过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
2、学费:艺术类专业(广告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艺术设计)7000元/人/年;文科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商务英语、国际商务、市场营销)5000元/人/年;其余专业5500元/人/年。
3、住宿费:公寓(6人一间)住宿1200元/人/年;公寓(8人一间)住宿800元/人/年;普通宿舍(8人一间)500元/人/年。
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是经山东省人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山东联合大学的基础上成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招生面向全国、列入国家统招计划。学院坐落于济南市家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城,现有十几家全国知名高校在此落户,06年将入驻20万名新生,与我校共同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学术环境。我校占地800余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校内通信、邮政、储蓄等设施齐全。学校校园风景秀丽,有“玉兰堂”、“桐荫路”、“海棠园”、“樱花苑”、“碧桃汀”等景园,校园绿化率85%以上。学校拥有完善的教学设备与设施,建有计算机中心、汽车实验室、多媒体语音室、电子电路实验室、模拟法庭、艺术摄影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艺术CAD室和计算机硬件实验室等一流实验室。学院计算机中心配置有高档PIV计算机1000余台,且均与电信宽带联网。图书馆藏书38万册,各类期刊杂志200余种,并且率先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建成了电子阅览室,拥有几十万册书刊容量,同时可以容纳数百名学生上网阅览。学院现有在校生6000余名,下设财贸、工商管理、汽车、信息工程、外语、文法、艺术设计和国际交流八个院系,有27个统招专科专业和20余个专本通读本科试点专业。同时国际交流学院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多家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为我校学生提供出国留学机会。
我校位于济南市大学科技园区,是唯一一家大学城内企业业投资的高校。大学城内现有山师、山艺、中医药大学待十四所高校,在校生达20余万人,资源高度共享,学术交流和文体活动丰富,为我校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