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河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中央民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教育学类(师范) | 2021 | 理科 | 601/590(本科一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 | 2021 | 文科 | 611/601(本科一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 2020 | 理科 | -/611(本科一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 2020 | 文科 | -/595(本科一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 2019 | 理科 | -/569(本科一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 2019 | 文科 | -/572(本科一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 | 2018 | 理科 | -/568(本科一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 | 2018 | 文科 | -/585(本科一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 | 2017 | 理科 | -/538(本科一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 | 2017 | 文科 | -/553(本科一批)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河南大学 (最高/最低分) | 中央民族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教育学类(师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 2019 | 理科 | -/529(本科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 2019 | 文科 | -/545(本科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 2018 | 理科 | -/516(本科二批) | /() |
教育学类(师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 2018 | 文科 | -/557(本科二批) | /() |
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宽阔国际教育视野、扎实教育理论素养、突出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各类教育人才,包括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质生源、为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机构、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培养教育教学、研究、培训、服务人员。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河南 | 教育学类(师范)(河南大学开封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0 |
文科 | 601 | ||||
广西 | 教育学类(师范,5060元/年,在开封校区办学,包含专业:教育学、教育技术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4 |
山东 | 教育学类(师范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79 |
浙江 | 教育学类(师范)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13 |
天津 | 教育学类(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师范类)(开封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07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重庆 | 教育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8 |
海南 | 教育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87 |
广西 | 教育学(5000元/年,在丰台校区办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9 |
山东 | 教育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613 |
福建 | 教育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9 |
浙江 | 教育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48 |
黑龙江 | 教育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1 |
吉林 | 教育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0 |
河北 | 教育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7 |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首任校长为林伯襄先生,校园选建于河南贡院旧址之上。1903、1904年全国最后两场会试在此举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在这里划上句号。1912年,以李时灿、陈善同、王敬芳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辛亥革命胜利的曙光中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河南大学农学院、医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设置为河南农学院、河南医学院、河南行政学院,水利、财经等院系也先后调入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校名。2008年10月,学校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2016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111”计划高校。2017年9月入选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2022年3月再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建校110年来,河南大学秉承“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经历代学人薪火相传,逐渐形成了“团结、勤奋、严谨、朴实”的优良校风和“前瞻开放、面向世界,坚持真理、追求进步,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兼容并包、海纳百川,不事浮华、严谨朴实”的河大精神,在推动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教育振兴的过程中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在以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冯景兰、罗章龙、郭绍虞、罗廷光、萧一山、樊映川、毛礼锐、姜亮夫、嵇文甫、任访秋、党鸿辛、王家耀等专家学者、院士为代表的名师执教下,河南大学已培养了70多万名各类人才。在河大校友中,有院士、学部委员63人,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近150人。校友侯镜如、袁宝华、王国权、赵毅敏、尹达、邓拓、白寿彝、杨廷宝、高济宇、姚雪垠、周而复、吴强、马可、赵九章、梁光烈、张锁江、王立群等是蜚声中外的社会名家。
目前,河南大学拥有郑州校区和开封明伦校区、金明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大学是一所拥有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医、农、教育、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现有36个学院(教研部),99个本科专业,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深圳研究院和三亚研究院。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建设学科,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等7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现有教职工4600多人,其中专兼职院士22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万人计划”等领军人才59人。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其中研究生1.2万人,留学生1200人。
学校拥有棉花生物学、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适应与改良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社科研究平台;纳米杂化材料应用技术、抗体药物开发技术、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河南省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省级科研平台68个。建有国家教育部体育艺术师资培训培养基地、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基地等国家级教育、研究、培训基地。先后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92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办有河南大学出版社,《史学月刊》《河南大学学报》《Exploration》等9种学术刊物,在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全校图书资源总量为1262万册卷件,其中纸质图书562万册卷。
近年来,习近平、李克强、江泽民、贾庆林、李岚清、吴官正、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莅校视察,对河南大学的发展寄予厚望。河南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河南大学加快“双一流”建设,打造河南高等教育“双航母”。
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以来,学校明确“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中原风格”的发展定位,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内涵式发展,持续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到2025年,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综合实力快速提升;到2035年,学校总体实力和水平处于国内一流大学前列,各项国际可比指标接近世界一流大学;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办学水平和学术声誉得到世界公认,建成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
我校在提档时原则上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给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
我校有学生食堂8个,其中明伦校区4个,金明校区4个。明伦校区中心食堂能同时容纳3000人就餐。每个食堂均配有电视、VCD等音像设备,每个校区均设有回民餐厅。经过多年的规范经营,河大餐饮形成了突出学生伙食、坚持特色经营、多档次、多品种、多方式的格局。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坐落于北京学府林立的海淀区,南邻国家图书馆,北依中关村科技园,校园环境典雅,古朴幽美,人文氛围浓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坐落于青龙湖畔的丰台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具有中式经典、山水校园风貌特点,彻底提升了“大文化”与“小空间”的匹配度,为中央民族大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起点。
中央民族大学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一所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学校源于1941年成立的延安民族学院。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央政府批准,1951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央民族学院,乌兰夫任首任院长;1993年11月,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9年、2004年学校先后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2002年,国家民委、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重点共建中央民族大学的协议》,加快了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步伐;2017年顺利进入“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行列。现任校党委书记张京泽、校长郭广生。
党和国家历届领导集体始终非常关心和重视中央民族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17次接见学校师生代表。1993年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时,江泽民同志为学校题写了新校名。2001年6月,朱镕基同志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同年,胡锦涛、李岚清等领导同志亲自审批了国家民委、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四部委联合上报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中央民族大学的请示》。2009年,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学校工作时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70年的发展建设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已经成为践行政治立校的重要高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地。
学校建校之初,一批学界名流,如潘光旦、吴文藻、费孝通、翁独健、吴泽霖、冯家昇、杨成志、林耀华、傅乐焕、于道泉、闻宥、马学良、王锺翰等到校任教,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奠基人。现有教职工总数为1945人,其中专任教师115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69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0.2%。他们当中有戴庆厦、牟钟鉴、胡振华、刘秉江、马跃、糜若如、李魁正、杨圣敏、金炳镐、班班多杰等知名专家学者,还有不断涌现的诸多中青年新秀,已渐成学界翘楚。另外,学校每年都聘有一批外籍专家任教。学校目前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1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31人,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10个。学校与4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30所世界顶级和一流大学,每年都有一批在相关学科领域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来校访问讲学、交流。
学校现有1个学部、23个学院,有覆盖11个学科门类的67个本科专业、2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6个、省部级交叉重点学科4个,其中城市民族学、民族艺术学、质谱成像与代谢组学为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1个四部委共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40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级设立或委托建设的科研平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8年学校被北京市教委批准为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
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390人,其中本科生12075人、少数民族预科生184人、硕士研究生5938人、博士研究生1193人;本预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将近50%。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和“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留学生接收学校,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近500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20万余名各民族毕业生。其中有知名专家学者近千名,少数民族省部级领导干部近百名,地厅级领导干部近千名,县处级领导干部万余名,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已成为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和民族团结表率的摇篮。
学校现占地面积为38万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20余万平方米。新校区位于北京丰台区青龙湖畔,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2021年9月第一批近5000名学生正式入住。学校拥有各类图书和电子图书500万余册,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图书文献资料藏量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出版社是全国民族学科教材和著作的出版基地,期刊社编辑出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民族教育研究》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多本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刊物。民族博物馆藏有5万余件珍贵的民族文物,已经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教学实践基地。
当前,全校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管理强校和开放办校五大战略,以改革创新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开启学校发展新征程、开创学校事业新局面。(以上数据截至2021年9月30日)
就业概况 |
学校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中心,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和手段保障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建立就业信息网、职业规划测评系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和用人单位信息资源库等信息平台,实现了就业工作信息化。
良好独特的育人环境和对素质教育的一贯重视,使学校得以向国家和社会输送了大批优秀、合格的建设人才。我校毕业生分布在各行各业,无论是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我校学生的身影。学校迄今为止已有近百人相继走上省、市、自治区以上领导岗位,近千人走上地市级领导岗位,近万人担任了县以上各级领导职务,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除传统的人文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具有优势外,学校的理工类学科就业形势亦呈现良好趋势,像电子信息工程、通讯工程等专业就业率都在95%以上,深得各用人单位好评。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学和教育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学就业前景和教育学就业前景,社会学专业介绍和教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学和教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学和教育学录取分数线(北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法学与英语)和教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法学与英语)和教育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法学与英语)就业前景和教育学就业前景,法学(法学与英语)专业介绍和教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法学与英语)和教育学这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和教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教育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教育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教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教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教育学录取分数线(北京)理科年份
中央民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教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教育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教育学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教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教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中央民族大学金融学和教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教育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教育学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教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教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教育学录取分数线(北
中央民族大学财政学和教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财政学和教育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财政学就业前景和教育学就业前景,财政学专业介绍和教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财政学和教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财政学和教育学录取分数线(北
中央民族大学数字经济和教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字经济和教育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字经济就业前景和教育学就业前景,数字经济专业介绍和教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字经济和教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数字经济和教育学录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和教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教育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教育学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教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教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教育学录取分数线(北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和教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哲学和教育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哲学就业前景和教育学就业前景,哲学专业介绍和教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哲学和教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哲学和教育学录取分数线(北京)理科年份
中央民族大学宗教学和教育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宗教学和教育学在北京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宗教学就业前景和教育学就业前景,宗教学专业介绍和教育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宗教学和教育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宗教学和教育学录取分数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