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郑州轻工业大学 | 云南农业大学 |
|---|---|---|
| 软科(综合) | 215 | 301 |
| 校友会(综合) | 253 | 180 |
| 武书连 | 282 | 404 |
| US排名 | 1633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41 | 85633 | 51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05 | 135597 | 40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497 | 147350 | 400 | |
| 2021 | 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联办 | 本科二批 | 474 | 182785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66 | 18908 | 558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85 | 165585 | 400 | |
| 2021 | 高收费专业 | 本科二批 | 410 | 283600 | 40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35 | 37377 | 466 | |
| 2021 | 高收费专业 | 本科二批 | 539 | 34627 | 4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10 | 43834 | 43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53 | 15883 | 5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20 | 38316 | 520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20 | 38316 | 520 | |
| 2021 | 普通类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520 | 38316 | 52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75 | 65664 | 435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15 | 106328 | 200 | |
| 2021 | 预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65 | 72328 | 435 | |
| 2021 | 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54 | 79800 | 435 | |
| 2021 | 迪庆专项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50 | 82608 | 43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42 | 88181 | 43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65 | 11937 | 56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41 | 20522 | 5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78 | 54043 | 200 | |
| 2021 | 预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28 | 26340 | 500 | |
| 2021 | 高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22 | 29387 | 50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20 | 30375 | 500 | |
| 2021 | 迪庆专项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03 | 39505 | 500 |
郑州轻工业大学位于河南省会郑州市,是河南省重点建设高校。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为之则易、不为则难”的校训,抓住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经过40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理、文、艺、经、管、法、教、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特色骨干大学。
历史沿革 学校创建于1977年,原隶属国家轻工业部;1998年转属河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签约共建高校;2009年和2018年两次列入河南省博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2020年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了6万余名高素质人才。学校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科学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主辅修制、导师制等,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学科性竞赛中获得包括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在内的重大奖励500余项,学校大学生艺术团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毕业生面向全国择业,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学校的学科专业如烟草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化学、电机与电器、艺术设计等具有鲜明的轻工特色,毕业生就业率在河南省高校中名列前茅,全国烟草行业、家电行业、电池行业、食品行业、艺术设计行业的大批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是我校的毕业生,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按各省(市、自治区)招生录取规定和政策执行
学校创办于1938年,前身是国立云南大学农学院。198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3年列为云南省属重点大学,200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2007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办学80多年来,一代代农大人秉承“开学养正、耕读至诚”的农大精神,情系稼穑、躬耕疆域、励精图治、矢志创业,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目前有校本部和五华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职工18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32000余人,有22个学院,已开设84个本科专业和19个高职专科专业,有16个博士点和59个硕士点,招生专业涵盖、、、、、工学、、、艺术学9个学科门类。
国家及云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质农业科技人才的投入。云南农业大学学科特点及办学优势决定了其培养出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好适应社会的能力,学校始终把促进学生就业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将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纳入人才培养各阶段,全面推进学生的生涯发展规划和职业素质发展,在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背景下,以“完全学分制”改革为抓手,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强化校内外协作,拓展校外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学业导师、研究生导师、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参与积极性,有的放矢给予帮助支持,主动对接国内外优质高校资源,鼓励学生深造或留学,围绕学生成长成才,持续深入开展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赢在校园-对话职场”系列活动、职场导航系列讲座、简历制作大赛、实战模拟招聘求职大赛等“立体式”就业创业品牌活动,做好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战略、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帮助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找准职业定位,多方搭建社会实践、实习实训、职业体验等实践平台,增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切实增强学生择业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努力实现学生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
学校连续14年在云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中荣获一等奖,分别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和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是云南省教育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就业工作单位,也是全国农林院校中唯一获此奖项的高校。
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政策按照教育部、各省(区、市)招生主管部门规定和学校本年度相关招生规定执行。
其中:特有民族本科招生项目是我校与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开办的一项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适用人才、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主要招收云南省部分州市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瑶族、景颇族、藏族、纳西族(摩梭人)15个特有民族考生,在名额分配上对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民族给予重点倾斜。2000-2010年培养层次为专科(学制三年),自2011年起,培养层次提升为本科(学制四年)。
严格按云民宗文件规定,招收符合报考条件且高考成绩达到云南省二本及预科批控制线的15个特有民族考生,按民族划分计划指标,生源定向到州(市),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农村户口的考生,如本地生源不足,计划可调整到其他地区并尽可能按民族指标完成招生计划;如本民族生源不足,可按分数排序录取其他少数民族考生。
2020年特有民族本科班招生计划60人(文史、理工各30人),招生专业为经济学、社会工作、秘书学、茶学、农林经济管理、行政管理6个文史类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农学、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园林6个理工类专业(具体招生专业以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学生在校期间免交学费,并给予符合补助条件的学生一定的生活补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