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Beihang University)简称北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珠峰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为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成员。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时名北京航空学院,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1959年学校被国家指定为全国重点高校,1988年4月改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截至2020年8月,学校学院路、沙河校区总占地共3000多亩,总建筑面积170余万平方米;学校下有35个二级学院;有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74个本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有教职工4266人,有全日制在校生37000余人。
招生专业 | 学院 | 专业方向 |
理科试验班类高等理工学院) | 高等理工学院(沈元荣誉学院) | 全部理工科专业 |
理科试验班类(中法工程师学院) | 中法工程师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工程力学 |
工科试验班类(国际通用工程学院) | 国际通用工程学院(国际化示范学院) | 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工程 |
工科试验班类((医工交叉试验班) |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工科试验班类(航空航天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材料与技术 |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国家试点学院) | 飞行器动力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吴大观英才班 | |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工程力学 |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 机械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微机电系统工程、工业设计、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
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 | 车辆工程、交通运输、飞行器适航技术、土水工程 | |
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 | 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安全工程 | |
宇航学院 | 飞行器设计与工程(航天)、飞行器动力工程(航天)、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航天)、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 |
飞行学院 |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 | |
工科试验班类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 交通运输(民航信息工程) |
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 | 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器人工程 | |
计算机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精密仪器)、遥感科学与技术 | |
软件学院 | 软件工程 | |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信息对抗技术,信息安全 | |
微电子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
人工智能研究院 | 人工智能 | |
理科试验班类 | 经济管理学院 | 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金融学(金融工程)、经济统计学、能源经济、会计学、工商管理 |
数学科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安全、统计学、华罗庚数学实验班 | |
物理学院 | 应用物理学、核物理、物理学 | |
化学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生物学 | |
空间与环境学院 | 空间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 | |
社会科学试验班 | 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 知行文科试验班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 经济学、行政管理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翻译、德语 | |
法学院 | 法学 | |
飞行技术 | 飞行学院 | 飞行技术 |
设计学类 | 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绘画 |
截至2019年10月,学校拥有在职教职工4218人,其中专任教师2327人,专任教师中,72.5%具有高级职称,86.64%具有博士学位。
2018年5月,获准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截至2018年4月,学校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并列全国高校第7名),28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0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0个国防特色学科,14个A类学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为A+学科。有2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突出学科基础地位,构建空天信融合、理工文交叉、医工结合的一流学科体系,形成珠峰引领、高峰集群、高原拓展的良性学科生态。在航空、航天、动力、信息、材料、仪器、制造、管理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在2018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航空航天工程学科为世界第一。2019年5月学校社会科学总论学科首次进入ESI前1%学科排名,成为继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后第六个进入ESI前1%排名的学科;同时,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前1‰学科排名,成为继“工程学”后第二个进入ESI前1‰排名的学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过实施“UPS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北航国际交流合作网络和平台。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学校设立外事自主审批权。学校开展“全球合作推进工程”“远航计划”等,开展与欧洲、北美、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著名高校的学生交换和学位互授、联授。截至2016年3月,学校先后与国外近200所著名高等院校、一流研究机构和知名跨国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创设了“中德软件联合研究所”“中英空间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中法材料联合实验室”和“法国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合作平台。加入了国际宇航联合会、“中欧精英大学联盟”、“中国西班牙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等国际联盟和学术组织。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2014年,主席见证了北航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学校实施“文化培育工程”和“文化校园建设计划”,成立了文化与艺术传播研究院,打造了包括航空航天博物馆、艺术馆、校史馆、科技创新馆、音乐厅在内的“四馆一厅”文化阵地。感动北航、我爱我师、北航大讲堂、驻校艺术家/作家计划、音乐剧《罗阳》、学生艺术团演出季等经典活动,各种各样的大学生社团组织,塑造了高雅的校园文化风尚和师生创造性文化生活典范。“十二五”期间,学校先后获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文化育人特色展示项目1项。
2018年7月24日,大足联赛超级组全国总决赛在北航与河海大学之间举行,北航队经过90分钟的鏖战,终在残酷的点球大战中以4:2战胜河海大学,获得了CUFA大足联赛超级组全国总决赛冠军。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名单。
2020年12月,入选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