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以飞行器动力工程大类进行招生,实施2+1+1培养模式:
在低年级阶段(前2年)强调宽基础的通识教育,着重强化数学和力学基础,全面培养学生在外语、理化、传统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在高年级阶段(第3年)以扎实的学科基础教育为主,突出对专业设计能力的培养,强调综合运用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
在第4年以高等工程教育为主,通过以适当延长的专业课程设计(6周)、毕业设计(24周)获得航空发动机创新实践训练,并通过专业实验课和研修课加强研究能力的培养。
②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含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知识结构上,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力学基础,拥有覆盖传统历史文化、哲学、管理、外语等学科的优秀人文素养;在能力培养上,应具备熟练运用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自动控制等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能源工程原理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新能源开发与测试的基本技能。
4.鼓励创新,加强专业课程设计基地的建设为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计划将新增可进行专业课程设计的校内实训基地,以企业导师为主指导学生团队,针对航空发动机和新能源工程进行延长至6周的自主设计型的综合创新训练。该课程的大特点是由学生自己设计整机和部件,并亲自检验设计效果。此外,每个学生都必须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环节的培养,其目标是实现大学生在教学实验和实践基础上
①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含民航机务工程)在知识结构上,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力学基础,拥有覆盖传统历史文化、哲学、管理、外语等学科的优秀人文素养;在能力培养上,应具备熟练运用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自动控制等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航空发动机原理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航空发动机设计与试验的基本技能。
9.低毕业学分要求本专业毕业低学分要求为183.5。
5.专业特色航空发动机是我国国家战略产业,广泛涉及系统科学、气动力学、结构与振动力学、燃烧学、传热学、材料与工艺学、先进制造、自动控制、精密测试技术、数值仿真技术等众多学科,是典型的“空天信”多学科高度融合、多部件综合集成的复杂系统,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将直接带动机械、能源、电子、控制、材料、工艺、计算机等许多相关学科和经济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技术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别重要
3.个性化,为培养各类人才创造条件为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计划不再强制规定全部专业课程,而是按照学科发展方向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专业选修课,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定制专业课程培养计划,实行“套餐”+“零点”的自由选择模式。其中,“套餐”即学院必修专业课程分为两大类,即“航空发动机类必修课”和“能源工程类必修课”,及其各自的专业课程设计;“零点”即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发展方向任意选择专业实验课程、研
(2)课程体系说明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是:
7.核心课程和课程体系说明(1)核心课程体系构成表:(2)课程体系说明课程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是:1.重基础,实行通识博雅宽口径培养本院两类专业在教育部颁发的本科专业分类目录中分属两大类: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属航空航天类;能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属能源动力类。这两大类的基础课有共同部分,也有不同之处。为了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和“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教育”原则,本课程体系将本院两个大类的所有基
4.学制与学位本科四年制:①逐步试行完全学分制。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到境外合作高校联合培养,双方互认学分;②在本科前三年培养基础上,选拔部分优秀学生进入本硕博连读培养计划,与研究生教育形成直通车,进一步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参与承担科学研究任务。
3.培养模式学院以飞行器动力工程大类进行招生,实施2+1+1培养模式:在低年级阶段(前2年)强调宽基础的通识教育,着重强化数学和力学基础,全面培养学生在外语、理化、传统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在高年级阶段(第3年)以扎实的学科基础教育为主,突出对专业设计能力的培养,强调综合运用学科基础知识的能力。在第4年以高等工程教育为主,通过以适当延长的专业课程设计(6周)、毕业设计(24周)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