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由通识平台、大类平台、学科平台、专业平台、实践教学、教师教育、综合素质7大模块构成,课程架构体现了师范生师德培养、教育情怀养成的通识性,又体现了地理科学素养的专业性,同时兼顾了师范教育的实践性。
主干课程包括: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遥感概论、环境学概论、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专业主干课程,心理学、教育学、中学地理教学技能训练、教育研究方法等教师教育模块必修课程,以及大学生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教育等综合素质课程。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课程室内实验教学、野外实习及教育实习三个环节。室内实验教学包括地图学实验、地质学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实验、土壤地理学实验等。野外实习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地图学等长途野外实习,以及生物地理学、地球概论等短途野外实习两种形式,野外实习均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分别为安排在第二学期的秦皇岛柳江地质地貌实习和易县清西陵地图实习以及第四学期的承德雾灵山土壤植被实习;短途野外实习则根据当年教学计划不定期不定点进行。教育实习采用顶岗实习方式,“顶岗实习”工程由河北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实施,这种新教育实习模式,旨在破解农村教育“人才荒”,实现师范院校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统一,顶岗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进行,共计18周。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及招生专业介绍师资力量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及招生专业介绍专业简介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及招生专业介绍地理科学专业

河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置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及招生专业介绍就业及深造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实习安排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实习安排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及招生专业介绍课程设置

河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设置及实习安排

2018年河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及招生专业介绍课程设置及实习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