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
软科(综合) | 117 | 195 |
校友会(综合) | 100 | 129 |
武书连 | 141 | 226 |
US排名 | 1254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455 | 27059 | 415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B段 | 415 | 38639 | 415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A段 | 432 | 33457 | 415 | |
2021 | 中新实验班 | 本科一批A段 | 431 | 33776 | 415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一批B段 | 409 | 40518 | 415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14 | 4133 | 472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B段 | 486 | 6524 | 472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A段 | 488 | 6334 | 472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一批B段 | 447 | 10972 | 472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447 | 29256 | 415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B段 | 432 | 33457 | 415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00 | 43579 | 280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鸡西市鸡东县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65 | 24420 | 415 | |
2021 | 公费师范,定向伊春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59 | 25977 | 415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绥化市望奎县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49 | 28687 | 415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鹤岗市萝北县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48 | 28981 | 415 | |
2021 | 公费师范,定向哈尔滨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46 | 29536 | 415 | |
2021 | 公费师范,定向大庆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43 | 30357 | 415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鸡西市虎林市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42 | 30611 | 415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佳木斯市汤原县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40 | 31166 | 415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大庆市林甸县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36 | 32315 | 415 | |
2021 | 公费师范,定向黑河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32 | 33457 | 415 | |
2021 | 公费师范,定向牡丹江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31 | 33776 | 415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黑河市孙吴县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29 | 34406 | 415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一批B段 | 426 | 35311 | 415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黑河市逊克县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23 | 36164 | 415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18 | 37682 | 415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到佳木斯市桦南县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18 | 37682 | 415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佳木斯市抚远市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16 | 38341 | 415 | |
2021 | 单列类专业 | 本科一批A段 | 416 | 38341 | 415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492 | 5940 | 472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491 | 6047 | 472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B段 | 472 | 8007 | 472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A段 | 451 | 10500 | 354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到佳木斯市桦南县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513 | 4221 | 472 | |
2021 | 公费师范,定向哈尔滨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501 | 5170 | 472 | |
2021 | 公费师范,定向黑河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96 | 5588 | 472 | |
2021 | 公费师范,定向大庆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90 | 6150 | 472 | |
2021 | 公费师范,定向牡丹江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85 | 6622 | 472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佳木斯市汤原县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78 | 7325 | 472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76 | 7527 | 472 | |
2021 | 地方优师专项,定向黑河市孙吴县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75 | 7648 | 472 | |
2021 | 公费师范,定向伊春就业 | 本科提前批 | 474 | 7769 | 472 | |
2021 | 单列类专业 | 本科一批A段 | 473 | 7874 | 472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一批B段 | 433 | 12713 | 472 |
东北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特色,农、工、理、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农业农村部省部共建大学、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入选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
学校1948年创建于哈尔滨,始称东北农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第一所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知名教育家、哈尔滨市第一任市长刘达为学校第一任院长。建校以来,先后隶属于东北行政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国家高等教育部、国家农业农村部、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黑龙江省教育厅,1981年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省属重点院校,1994年与黑龙江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东北农业大学。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录取规则:学校在省级招办投放的考生电子档案范围内,按照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如文化成绩相同,按术科成绩择优录取;如术科成绩仍相同,按照语文、外语、数学单科成绩排序规则择优录取。
音乐表演专业录取规则:学校在省级招办投放的考生电子档案范围内,按照术科成绩从高到低录取(器乐按小项分别排序录取);如术科成绩相同,按文化成绩择优录取;如文化成绩仍相同,按照语文、外语、数学单科成绩排序规则择优录取。
学校始终把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通过“奖、贷、勤、补、缓、送”六位一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体系,形成以“绿色通道”解决入学问题,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上学问题,勤工助学岗位及各类奖助学金解决生活问题,“阳光超市”作为有力补充的“6+X”全新资助模式,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国家奖、助学金
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每年评选一次,获国家奖学金的学生每人可以得到8000元/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学生每人可以得到5000元/年,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可获得2000-4000元/年不等。
2、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不需要担保或抵押的信用助学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用,每学年贷款金额原则上不超过8000元。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不上浮。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支付,并按约定偿还本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有两种模式:一是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即通过就读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二是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即通过户籍所在县(市、区)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提出申请。
3、绿色通道
全日制普通高校建立“绿色通道”,对被录取入学、无法缴纳学费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别采取不同办法予以资助。
4、学校奖学金
学校整合资源,设立了综合素质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
5、勤工助学活动
学校积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现已在校内设置了近千个勤工助学岗位,在校外也逐步设立了家教、促销、派送、文案等多个临时勤工助学岗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了自立自强的信念。
6、社会奖、助学金
学校积极与校友及社会各界企业、个人取得联系,每年都有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学校设立奖助学金,帮助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问题。
哈尔滨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是黑龙江省教育、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省属高水平大学之一,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建校63年来,学校秉承“敦品励学,弘毅致远”的校训精神,努力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师准则,发扬“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培养和输送了34万余名各级各类优秀人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