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代码2022?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类录取分数线(2021)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3-16 04:06:49 解决时间:2022-07-21 19:32

满意答案

材料类/ 专业代码:

0804


河北科技大学2022年在湖南、山东、湖北、安徽、山西、河北、河南等7个省市开设材料类专业。
河北科技大学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
0804材料类山东普通类一段四年54900
0804材料类湖南本科批四年54900
0804材料类(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河南本科一批四年54900
0804材料类(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山西本科二批A段-104900
0804材料类(含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安徽本科二批-54900
0804材料类河北本科批四年644900
0804材料类河北本科批四年84900
0804材料类(金属材料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湖北本科批四年54900
河北科技大学各省市录取分数线(2021)
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排位
材料类河北本科批-51473932
材料类河南本科一批570522111038
材料类 金属材料工程
河北科技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历史

材料类起源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77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我校最早招收的本科专业。目前材料类含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三个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7年被遴选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河北省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07年被评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2019年被列为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下设液态成型、连接成型、模具工程和增材制造四个专业方向。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88年,该专业瞄准焊接制造“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注重与自动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渗透,专业实力在河北省居首位。

师资情况

材料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7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5人,河北省优秀教师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材料类教指委委员4人。教师队伍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资历深、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名师,又有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团队骨干力量,还有学术思想活跃的青年教师作为后备力量,且全部具有工程实践经历或经验。

主要课程

课程的设置以“重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包括高等数学、线代与概率论、物理化学、工程制图、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设计、工程力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工程材料学、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增材制造原理、材料成型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工程基础、CAD技术、材料成形CAE、材料成形设备、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理论和实践课程。

学科实力

材料类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20余家实习基地、8门省级一流课程,有力的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材料类专业聚焦国防战略和国家重大工程,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特色学科,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航空轻质复合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河北省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围绕绿色冶金技术、新材料开发、材料成形加工新技术开展研究,形成了完整的新材料开发、制备、成形产业链新技术。与中船黄埔、中航通飞、中电54/13所、宝钢、首钢、河钢等企业联合攻关,开发了先进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的组织及性能调控,航空及高铁等关键零部件的服役行为评价、高强度易焊接强化型海洋工程用钢的研发及应用、高强铝合金复杂结构件中厚板焊接及其质量控制等先进技术。近五年,承担了各类国家级、省部级、校企联合课题100余项,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60余件,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气垫登陆艇、小鹰500、FAST天眼、复兴号动车组等国家重大工程。

学生培养

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反转课堂的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学生通过自学查资料,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教师答疑指导与点评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室参研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就业、出国、考研和创业等不同职业规划的同学提供个性化教育平台。以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教学中心为平台,依托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河北省航空轻质复合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河北省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平台,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四级”创新训练体系;与中国一汽集团、中国二汽集团、中国一拖集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电建集团、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协同育人不断深化。

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航天航空锦标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3D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佳绩。积极进室参研,在校本科生发表SCI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提升了科研能力。

学生就业及考研情况:

主要升研院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中南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郑州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云南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毕业生除考研升学外,可在航空、航天、高铁、船舶、检验检疫、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

代表性企业: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英尼格玛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知名校友

材料专业拥有日本工程院巨东英院士、全国优秀教师毛磊教授、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灵虎等一大批优秀校友。更有一批长期耕耘在学术科研方面,以材料强国实现强国梦的材料学子们。

贡太敏,2005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中南大学硕士、博士,三一重工泵送研究院材料所所长。主要从事军/民两用高性能摩擦耐磨先进材料的研究,曾于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SCI学术论文。

尹西岳,2005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天津大学材料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作为技术骨干从事飞航导弹研究及生产工作。

刘建,2006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英国伯明翰大学纳米物理学科博士,现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温合金蠕变机制研究以及半导体芯片的失效检测。

张国立,2005级学生,目前任职中国华电集团北京监督中心,先后任职审计专责、监察项目负责人。

刘志伟,2006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工业大学和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就职于北京科技大学,从事电池材料、催化剂、气体吸附分离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苗艳勤,2006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获得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研究。

高新亮,2003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东北大学硕博连读,工学博士,现为燕山大学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钢的研发和连铸坯质量控制的研究。

杨广庆,2003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硕博连读;现为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炼铁新技术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王伟,2006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硕博连读;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航青年拔尖人才,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主要为纳米材料的合成、离子电池、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等。

李战雨,2010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硕博连读;现在河北大学任教,校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新型二次电池(锂电池、铝电池和双离子电池)以及电解质的研究。

黄书友,2003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现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炼钢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兼职设计经理、项目经理。

韦辉亮,2005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Addit. Manuf.期刊副主编,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RAAM组委会委员,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张勤练,2005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博连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就职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发生器、蒸发器、涡轮泵的装配焊接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发射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可靠的动力保障。

黄宁,2004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北工大和北理工校外硕士导师,致力于航天器结构机器人智能化焊接研究,服务于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航天五院杰出青年人才计划。

李晓鹏,2007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硕、博连读。任职于南京理工大学,主要从事新材料与异种材料连接/增材、超快激光微纳制造领域的研究。
材料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河北科技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历史
河北科技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成立于2019年,其前身为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要把战略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要大幅提升新能源的应用比例,推动能源成为支柱产业。产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人才需求量的急剧增加。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属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接近400万个。
师资情况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人,博士教师占比100%;教师职称结构为教授5人,副教授7人,本专业教师毕业高校包括中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燕山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博士生导师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二层次人才1人、三层次人才1人。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分析方法、电化学原理、化学电源基础与制造工艺、传递过程原理、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基础、太阳能电池基础与应用、氢能关键技术、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与储能技术、电动汽车与电池等课程。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设置了创新创业理论课和专创融合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决专业科学问题或工程问题的创新方法以及创业的基本流程。除此之外本专业还拥有3支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学生在团队中通过跟导师开展创新科研课题、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业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专业设置了个性化发展实践教育系列课程,在创业、考研、出国和就业等方面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平台和指导。劳动基础和劳动教育实践等课程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和具备相应的劳动能力。
学科实力
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2020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近两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影响因子10以上的SCI论文4篇,引进科研经费超500万元。专业拥有校级科研团队1个,院级科研团队1个,校级新能源材料与储能研究中心1个,研究中心硬件条件较完备,具备能源材料合成、极片制备、电池组装、电化学性能测定等多个环节的关键设备,包括手套箱、电化学工作站、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及同步热分析仪等,总价值1000余万元。
学生培养
本着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培养原则。为保障学生培养质量,多措并举,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等综合素质。
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开展反转课堂,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解决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进室参研,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实验安全性基础上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实操训练;个性发展教育,针对不同的个性发展需求,为学生在就业、出国、考研和创业等方面提供个性化指导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锻炼平台,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多项奖项,有的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发表了SCI论文或申请了发明专利。
毕业生去向
主要升研院校:
中南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天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燕山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大连理工
天津工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一部分毕业生选择去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企业就业,包括太阳能企业、锂离子电池企业、燃料电池企业、电极材料和新材料企业等,例如宁德时代、天津力神、杉杉集团、比亚迪、国能集团、汉能集团、冀中能源、晶科能源、新华能源、等大型企业,也包括中小型新能源高新技术企业;一部分同学选择出国深造、报考公务员、选调生、参军入伍、西部计划志愿者等;有的在校考取教师资格证,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
知名校友
赵晋津,女,2001级学生,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在石家庄铁道大学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省杰青,省优青,省拔尖人才。获得中国新锐科技人物、河北省青年科技奖、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两次获河北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第三层次专家等荣誉与称号。
王雅雷,男,2001级学生,中南大学攻读材料学硕士、博士,获博士学位。现在中南大学工作,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有色金属先进结构材料与制造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骨干成员,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骨干人员。
王凯悦,男,2004级学生,天津大学攻读材料学硕士、博士,获博士学位。现为太原科技大学材料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先进陶瓷设计与优化领域研究。先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凝聚态物理专业做访问学者;曾在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博士后。
谭占秋,男,2002级学生,中南大学攻读材料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攻读材料学博士,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曾荣获“上海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1项。
张帆,男,2001级学生,中国矿业大学攻读材料学硕士,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秘书处主任,从事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自律管理、政策、规划、技术、安全、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牵头起草多项国家、行业政策文件。
扈士凯,男,2001级学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攻读材料学硕士,获硕士学位。现为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化学建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轻骨料混凝土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硕士生校外导师。
材料类 焊接技术与工程
河北科技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历史

材料类起源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1977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是我校最早招收的本科专业。目前材料类含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三个专业。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07年被遴选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河北省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07年被评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2019年被列为河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下设液态成型、连接成型、模具工程和增材制造四个专业方向。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始建于1988年,该专业瞄准焊接制造“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注重与自动化、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学科交叉渗透,专业实力在河北省居首位。

师资情况

材料类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57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2人,河北省“三三三”人才5人,河北省优秀教师2人,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材料类教指委委员4人。教师队伍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资历深、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名师,又有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团队骨干力量,还有学术思想活跃的青年教师作为后备力量,且全部具有工程实践经历或经验。

主要课程

课程的设置以“重基础、宽口径”为原则,注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和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包括高等数学、线代与概率论、物理化学、工程制图、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设计、工程力学、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研究方法、工程材料学、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增材制造原理、材料成型检测技术、工业机器人、控制工程基础、CAD技术、材料成形CAE、材料成形设备、逆向工程与3D打印技术、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理论和实践课程。

学科实力

材料类专业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教学示范中心”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省级教学示范中心、20余家实习基地、8门省级一流课程,有力的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材料类专业聚焦国防战略和国家重大工程,依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特色学科,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航空轻质复合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河北省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围绕绿色冶金技术、新材料开发、材料成形加工新技术开展研究,形成了完整的新材料开发、制备、成形产业链新技术。与中船黄埔、中航通飞、中电54/13所、宝钢、首钢、河钢等企业联合攻关,开发了先进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的组织及性能调控,航空及高铁等关键零部件的服役行为评价、高强度易焊接强化型海洋工程用钢的研发及应用、高强铝合金复杂结构件中厚板焊接及其质量控制等先进技术。近五年,承担了各类国家级、省部级、校企联合课题100余项,总经费超过5000万元,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60余件,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2项,相关成果成功应用于气垫登陆艇、小鹰500、FAST天眼、复兴号动车组等国家重大工程。

学生培养

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以反转课堂的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学生通过自学查资料,分组讨论、头脑风暴、教师答疑指导与点评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室参研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就业、出国、考研和创业等不同职业规划的同学提供个性化教育平台。以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和虚拟仿真教学中心为平台,依托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河北省航空轻质复合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河北省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平台,建立了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四级”创新训练体系;与中国一汽集团、中国二汽集团、中国一拖集团、钢铁研究总院、中国电建集团、中航上大高温合金材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协同育人不断深化。

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航天航空锦标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3D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佳绩。积极进室参研,在校本科生发表SCI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多项,提升了科研能力。

学生就业及考研情况:

主要升研院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天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中南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


郑州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云南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毕业生除考研升学外,可在航空、航天、高铁、船舶、检验检疫、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

代表性企业: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河北工程有限公司、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英尼格玛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知名校友

材料专业拥有日本工程院巨东英院士、全国优秀教师毛磊教授、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公司董事长薛灵虎等一大批优秀校友。更有一批长期耕耘在学术科研方面,以材料强国实现强国梦的材料学子们。

贡太敏,2005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中南大学硕士、博士,三一重工泵送研究院材料所所长。主要从事军/民两用高性能摩擦耐磨先进材料的研究,曾于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SCI学术论文。

尹西岳,2005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天津大学材料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作为技术骨干从事飞航导弹研究及生产工作。

刘建,2006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英国伯明翰大学纳米物理学科博士,现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温合金蠕变机制研究以及半导体芯片的失效检测。

张国立,2005级学生,目前任职中国华电集团北京监督中心,先后任职审计专责、监察项目负责人。

刘志伟,2006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工业大学和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就职于北京科技大学,从事电池材料、催化剂、气体吸附分离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苗艳勤,2006级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获得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研究。

高新亮,2003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东北大学硕博连读,工学博士,现为燕山大学教师,副教授,主要从事高性能钢的研发和连铸坯质量控制的研究。

杨广庆,2003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硕博连读;现为华北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炼铁新技术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王伟,2006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硕博连读;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北航青年拔尖人才,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博士后。研究领域主要为纳米材料的合成、离子电池、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等。

李战雨,2010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硕博连读;现在河北大学任教,校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新型二次电池(锂电池、铝电池和双离子电池)以及电解质的研究。

黄书友,2003级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北京科技大学硕士;现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炼钢分公司高级工程师,高级设计师,兼职设计经理、项目经理。

韦辉亮,2005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导,Addit. Manuf.期刊副主编,增材制造研究前沿国际会议RAAM组委会委员,江苏省“双创计划”双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

张勤练,2005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博连读,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就职于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发生器、蒸发器、涡轮泵的装配焊接工作。主要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长征五号、长征七号,为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空间站发射等国家重大航天任务的实现提供了强大可靠的动力保障。

黄宁,2004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北工大和北理工校外硕士导师,致力于航天器结构机器人智能化焊接研究,服务于载人航天、北斗导航、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航天五院杰出青年人才计划。

李晓鹏,2007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硕、博连读。任职于南京理工大学,主要从事新材料与异种材料连接/增材、超快激光微纳制造领域的研究。
材料类 金属材料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河北科技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历史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21年被遴选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07年被遴选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河北省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2015年河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与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获批并开始招生。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的材料工程学科在新西兰教育部与高教署发起的PBRF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一,其工程学学士荣誉学位获得新西兰专业工程师学院的完全认证,其材料学科在教学科研和实践应用方面,居于国际先进地位。
师资情况
金属材料工程中新合作办学项目教师包括中方教师和新方外籍教师。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其中河北省材料类教指委委员1人,省级青年拔尖人才1人。2008年“金属材料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近四年来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5项。新西兰怀卡托大学选派多名国外知名高校毕业的外籍教师来华授课,全程英文授课,学院选派优秀的专业骨干教师全程助课,为学生解疑答惑,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主要课程
本专业三分之一以上专业课程由外教授课,课程体系组成如下:
中方授课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代与概率论、普通物理学、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现代研究方法,表面工程,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
外方授课课程:英语口语、学术英语、专业英语,工程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导论、材料力学、制造工艺、工程热力学、传热流体学、先进材料工程等。
学科实力
本专业建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河北省材料科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河北省航空轻质复合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河北省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省部级教学与科研平台。现有专业教学实验室面积共3243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资产总额4250万元。
专业教师具有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科研业务能力及专业水平高,主要开展先进钢铁及有色金属材料的组织及性能调控,航空及高铁等关键零部件的服役行为评价,新能源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工作。承担或参与国家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与企业合作开展的横向课题40余项,引进经费总额超8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近7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申请授权专利10余件。
学生培养
配备个人成长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学术指导,为每个班配备博士班主任,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进室参研,增强对专业的认知。学院的科研团队向不同年级开放。
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比赛: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创业大赛等,先后获得国家级奖项50余项。
依托书院制,在出国、考研、就业、创业等方面为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邀请优秀校友回校交流,在择业升学以及职业生涯等方面进行指导。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规划,为毕业生顺利走向社会做好能力储备。
毕业生去向
主要升研院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天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石家庄铁道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郑州大学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
格拉斯哥大学
湘潭大学
东京国际文化学院
新南威尔士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日本北海道大学
利兹大学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钢铁冶金、机械装备制造、材料贸易等领域广泛就业,如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中国航发研究院、中核四建、河北钢铁集团、长城汽车、首钢集团、中国铁路集团、西安奕斯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北京网梯科技有限公司、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知名校友
专业自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以来已培养了2000多名工程技术人才,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和工程界领军人才:
2009届毕业生贡太敏同学,中南大学硕士、博士,现担任三一重工泵送研究院材料所所长;
2009届毕业生尹西岳同学,天津大学材料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国营第一五九厂,作为技术骨干从事飞航导弹研究及生产工作;
2009届毕业生张国立同学任职中国华电集团北京监督中心,先后任职审计专责、监察项目负责人;
2010届毕业生刘建同学,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英国伯明翰大学纳米物理学科博士,现在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北京电子显微镜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0届毕业生刘志伟同学,获得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北京工业大学和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现就职于北京科技大学。
2010届毕业生苗艳勤,获得太原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职于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
中新合作办学项目2015年第一年招生,目前已有毕业生200多名。
翟钰涛、马敬男:2015级优秀毕业生,现为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全额奖学金在读博士生,获得河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材料与工艺专业学士双学位,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硕士学位,博士期间已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alloy and compound”发表高水平英文论文。
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河北科技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历史
本专业始建于1980年,2002年被评为名校热门专业,2002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6年被列入“精确成形及连接技术”国家国防特色学科建设专业,本专业参与建设的学科2020年被遴选为河北科技大学一流专业。
本专业立足基础理论,面向新材料开发应用研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发展方向,在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高水平研究成果。
师资情况
拥有教师16名,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4名,比例达87.5%。专业教师实力雄厚,均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985、211高校,教书育人,师风浓厚,拥有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师德标兵、河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河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等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
主要课程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个性发展和集中实践环节四个部分课程。核心课程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学、高分子材料、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聚合物加工工程、塑料成型模具、高分子材料加工助剂等。
学科实力
本专业实验室面积达32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4000余万元,实验室宽敞明亮,安全设施齐备。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厅局级课题和横向课题100余项。典型仪器设备有: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镜、双螺杆挤出机、塑料注射成型机、电子万能实验机、熔融指数测定仪、流变仪、氧指数仪、冲击强度测定仪、冷冻干燥机等设备。
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
l 河北省柔性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l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实验教学中心
l 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
l 河北省通用航空增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l 河北省航空轻质复合材料与加工技术工程实验室
校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
l 河北迈尔斯通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l 河北永新包装有限公司
l 秦皇岛耀华玻璃钢有限公司
l 河北铁科翼辰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l 河北汇锐管业有限公司
学生培养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国际视野、管理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能够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分析测试、生产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生管理方面:入学伊始实行学业博士班主任导师制,对学生的大学四年进行全方位的引领和指导。同时进行个性化培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发展培养方向和学业导师,满足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需求。通过学业导师、博士班主任、辅导员进行三级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确定清晰的就业目标和方向。
学生理论教学方面:在学生教学培养中坚持对学生严要求,坚持100%教授教学的良好教风,坚持翻转课堂等课程改革创新举措,坚持聘请美国威诺纳州立大学、中国创造学会等国内外知名教授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视野,丰富学生理论水平。
学生实践教学方面:建立了多家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在格力电器、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单位进行实习训练,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实践能力。
学生科研参与方面:利用课外创新计划,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实验室全天候的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实验室、教师科研及学科建设的仪器设备进行科研创新、科技制作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近年来80%以上同学积极参与科技竞赛,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技能应用大赛、河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河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比赛中屡次获奖。
教师科研转化教学方面: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学等多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将教师的最新研究结果、实验方法融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学生就业及考研情况
主要升研院校: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天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云南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日本北海道大学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
郑州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毕业生除考研升学外,可在石油化工、汽车、高铁、船舶、检验检疫、航空航天、新能源材料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有的选择报考公务员、选调生、参军入伍、西部计划志愿者等,有的在校考取教师资格证,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
代表性企业
格力电器、中国石化集团燕山石化公司、上海艾郎风电科技发展(集团)、天津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
知名校友
冯威,1987级本科生,河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北京化工大学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现任东岳集团研究院院长和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氟化工专家委员会委员。
毕学振,1987级本科生,现任天津瑞远粉末涂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化工学会涂料涂装专业委员会行业专家,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委员会委员,《粉末涂料与涂装》和《涂层与防护》期刊编辑委员会委员。
徐小东,1994级本科生,现任河北晨阳工贸集团生产服务调度中心副总经理,河北省水性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北省军民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特殊津贴专家,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
祖国富,1995级本科生,现任宏岳塑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首席质量官,中国塑协专家委员会专家,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检测中心主任。
李敏,1997级本科生,广西大学攻读硕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可控构筑界面微纳米组装结构及多组分生物化学分析工作。
肖军,2000级本科生,河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现任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环保产品检验部部长,副高级工程师,国家CNAS 认可评审员,河北省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员,河北省产品监督抽查项目评审专家,河北省新型建材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省直青年岗位能手,河北省三三三人才。
王磊,2003级本科生,河北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现任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轻工产品检验部副部长,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1)委员,河北省三三三人才。
赵晓佳,2008级本科生,北京化工大学攻读硕士,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博士,获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无机纳米多孔材料在能源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
  中专 2022-07-21 19:32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河北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不招色觉异常(含色盲、色弱)考生)专业代码2022?河北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不招色觉异常(含色盲、色弱)考生)录取分数线(2015)

    1楼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不招色觉异常(含色盲、色弱)考生)/专业代码:080407河北科技大学2022年在河北、湖北、福建等3个省市开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不招色觉异常(含色盲、色弱)考生)专业。河北科技大学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

  • 中专学校

    河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代码2022?河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录取分数线(2015)

    2楼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代码:080405河北科技大学2022年在河北、河南、浙江、江苏、山东等5个省市开设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河北科技大学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080405金属材料工程江苏本科批四年金属材料

  • 中专学校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代码2022?河北科技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录取分数线(2020)

    3楼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代码:080203河北科技大学2022年在湖北、山东、湖南、河南、安徽、山西、河北等7个省市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河北科技大学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080203材料成型及

  • 中专学校

    河北科技大学药学类专业代码2022?河北科技大学药学类录取分数线(2021)

    4楼

    药学类/专业代码:1007河北科技大学2022年在河北、江苏、山东、湖南、河南等5个省市开设药学类专业。河北科技大学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1007药学类江苏本科批四年药学类河南本科一批四年药学类(不招

  • 中专学校

    河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代码2022?河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类录取分数线(2021)

    5楼

    化工与制药类/专业代码:0813河北科技大学2022年在河南、江苏、湖南、河北、山东等5个省市开设化工与制药类专业。河北科技大学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0813化工与制药类江苏本科批四年化工与制药类河南

  • 中专学校

    河北科技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代码2022?河北科技大学计算机类录取分数线(2021)

    6楼

    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河北科技大学2022年在吉林、江苏、河北、湖南、黑龙江、福建、湖北、山东、贵州、陕西、河南、安徽、甘肃、江西等14个省市开设计算机类专业。河北科技大学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

  • 中专学校

    河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代码2022?河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录取分数线(2021)

    7楼

    电子信息类/专业代码:0807河北科技大学2022年在陕西、黑龙江、安徽、浙江、河北、湖北、山西、湖南、山东等9个省市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河北科技大学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0807电子信息类湖南本科批

  • 中专学校

    河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代码2022?河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录取分数线(2021)

    8楼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代码:0827河北科技大学2022年在河北、天津、内蒙古、山东、甘肃、山西、吉林等7个省市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河北科技大学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0827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内蒙

  • 中专学校

    河北地质大学材料类专业代码2022?河北地质大学材料类录取分数线(2021)

    9楼

    材料类/专业代码:0804河北地质大学2022年在河北、云南、广东、四川、湖南、陕西、江苏、江西、河南、辽宁、山东、重庆、天津、内蒙古、浙江、福建、广西、新疆、安徽、贵州、黑龙江、吉林、湖北、甘肃、山西等25个省市开设材料类专业。河北地质大

  • 中专学校

    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类专业代码2022?河北科技大学材料类录取分数线(2021)

    10楼

    材料类/专业代码:0804河北科技大学2022年在湖南、山东、湖北、安徽、山西、河北、河南等7个省市开设材料类专业。河北科技大学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0804材料类山东普通类一段四年材料类湖南本科批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