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上海理工大学 |
|---|---|---|
| 软科(综合) | 53 | 100 |
| 校友会(综合) | 58 | 76 |
| 武书连 | 57 | 79 |
| US排名 | 760 | 938 |
| 泰晤士 | - | 93+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57 | 6901 | 415 | |
| 2021 | 中英联合学院 | 本科一批A段 | 526 | 11548 | 415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A段 | 493 | 17972 | 415 |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一批B段 | 480 | 20790 | 415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53 | 1866 | 472 | |
| 2021 | 少数民族预科班 | 本科一批B段 | 475 | 7648 | 47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A段 | 523 | 12112 | 41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7 | 9895 | 400 | 物理必选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3 | 10776 | 400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2 | 13080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4 | 14850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0 | 15723 | 400 | 物理必选 |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在“哈军工”原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先后隶属于第六机械工业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科工委,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共建高校。
| 外语系 | 050201 | 英语 | 4000 | 文史 |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030101 | 法学 | 4000 | 文史 |
|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030301 | 社会学 | 5000 | 文史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030503 | 思想政治教育 | 5000 | 文史 |
| 船舶工程学院 | 0819 | 海洋工程类 | 5500 | 理工 |
|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 0820 | 航空航天类 | 5500 | 理工 |
|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 0805 | 能源动力类 | 5500 | 理工 |
| 自动化学院 | 0808 | 自动化类 | 5500 | 理工 |
| 水声工程学院 | 080701 | 电子信息工程(水声) | 5500 | 理工 |
| 水声工程学院 | 080708 | 水声工程 | 5000 | 理工 |
| 水声工程学院 | 080718 | 海洋信息工程 | 5500 | 理工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保密学院 | 0809 | 计算机类 | 5500 | 理工 |
| 机电工程学院 | 080202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500 | 理工 |
| 机电工程学院 | 080205 | 工业设计 | 3500 | 理工 |
|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0807 | 电子信息类 | 5500 | 理工 |
| 经济管理学院 | 1202 | 工商管理类 | 5000 | 理工 |
| 经济管理学院 | 020301 | 金融学 | 5500 | 理工 |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0804 | 材料类 | 5500 | 理工 |
| 数学科学学院 | 0701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4000 | 理工 |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082204 | 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 | 5500 | 理工 |
| 核科学与技术学院 | 082201 | 核工程与核技术 | 4500 | 理工 |
|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 080705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000 | 理工 |
| 软件学院 | 080902 | 软件工程 | 5500 | 理工 |
| 机电工程学院 | 080202H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33700 | 理工 |
| 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 | 081001H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45000 | 理工 |
| 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 080402H | 材料物理(中外合作办学) | 32200 | 理工 |
|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 | 081901H | 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70000 | 理工 |
|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 | 081804H | 轮机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70000 | 理工 |
|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 | 080801H | 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70000 | 理工 |
| 哈尔滨工程大学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 | 080708H | 水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70000 | 理工 |
学校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一主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国际化进程,坚持“视野宽、基础厚、能力强、素质优、可靠顶用”的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人格健全、乐于探索、务实笃行的一流工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科学家。近年来,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国际大学生雪雕大赛等国际国内各类赛事中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重要奖项逾千项,“E唯”代表队连续两年获国际水下机器人大赛冠军,“E唯”机器人创新团队、“创翼”创新团队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大学生创业联盟连续五年获“全国十佳KAB创业俱乐部”。2011年成立创业教育学院。学校被授予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本科生、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4%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以“可靠顶用”而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成为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之一。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及提名获奖占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获奖总数的40%。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12万多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中包括200多名共和国的将军、部长、省长、院士,2000多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技术领军和高级管理人才。他们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应用研究型大学。2018年,学校成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单位。
学校的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6年创办的沪江大学和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工学堂。1906年,美国基督教南北浸会在上海浦江之滨创建沪江大学。1928年,刘湛恩担任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学校全面纳入中国国民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沪江大学相关系科调整至华东各大学校,同时在沪江大学校址创办上海工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专科学校(1959年)、上海机械学院(1960—1994年)、华东工业大学(1994—1996年)。1907年,德国医生宝隆博士开设德文医学堂,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2年,中法政府在德文医工学堂的原址上合办中法国立工学院。抗战胜利后,与由重庆迁沪的国立高级机器职业学校合并,成立国立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改制为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后更名为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983—1996年)。1996年,华东工业大学和上海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上海理工大学。1998年,学校由国家机械工业部划归上海市管理。2003年,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划出组建上海健康医学院)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巍巍学府,沧桑百年,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孕育了一大批爱国青年和志士仁人,滋养了一大批学术精英、工程专家和社会翘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十余万优秀专业人才,享有中国“制造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学校在融合传承创新中凝练形成“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精神,激励新时代的上理人守正出新,砥砺奋进。
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理念,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针对大学生年级阶段,开设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类等理论实践相结合课程教学、体验教学、生涯活动等,把就业指导与就业实习推荐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
有效开发就业市场,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每年举办总计1000余家用人单位参加的秋季、春季、实习招聘会、Friday招聘会及100余场宣讲会,积极进行“沪外”就业市场开拓,为学生提供近4万个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校友在国家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经过10余年的探索,形成了“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创业培育-企业孵化”系统化、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学生培养全过程。校内供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实践的总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近三年学生发表学术研究论文500多篇,获各类授权专利667项,37项科技创新发明实现成果转化,学生创业企业带动就业成效明显。荣获2017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近几年我校部分毕业生就业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上海建工(集团)总公司
上海城建(集团)公司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铁路局、邮政局、航天局
上海市电力公司
上海移动通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联通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上海市电信公司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等中资银行
渣打银行、汇丰银行等外资银行
德勤华永、普华永道等会计师事务所
上海市政府各委、办、局
上海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
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
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微创医疗(中国)有限公司
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IBM)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重燃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