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黑龙江招生专业有经济管理试验班、工科试验班(航天与自动化)、工科试验班(智能装备)、工科试验班(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与智能交通)、工科试验班(智慧人居)、工科试验班(英才本硕博连读)(校本部理工专业任选,本硕博贯通培养。硕士、博士阶段学制、学费等按学校研究生有关规定执行)、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与智能交通)(智能土木与智能交通)(少数民族)、工科试验班(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少数民族)、工科试验班(智慧人居)(智慧人居)(少数民族)、工科试验班(智能装备)(智能装备)注该校以上专业为民族班计划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该校(院校代号为1401)本批次投档分数线下40分。)、工科试验班(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整合科学)(医学类2)(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整合科学)(医学类2)注该校以上专业所录取考生投档成绩在我校普通本科一批A段(院校代号为1401)录取投档线成绩以上,入学后可享有申请转专业(类)机会。)(医学类)、工科试验班(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科学、智能医学工程)(医学类1)(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科学、智能医学工程)(医学类1)注该校以上专业所录取考生投档成绩在我校普通本科一批A段(院校代号为1401)录取投档线成绩以上,人学后可享有申请转专业(类)机会。)(医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该专业是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作。学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4+0”培养)、应用物理学(该专业是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作。学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4+0"培养)、化学(该专业是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作。学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4+0”培养)、工业设计(深圳市就读,该专业是与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合作,学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4+0“培养)(中外合作)(4+0)、环境生态工程(中外合作)(3+2)、经济学、法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英语等26个。以下是各专业的专业代码.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黑龙江专业代码列表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批次 | 学制 | 人数 | 学费 |
0 | 经济管理试验班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35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航天与自动化)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130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智能装备)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252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22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119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与智能交通)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34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智慧人居) | 本科一批A段 | 五年 | 30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英才本硕博连读)(校本部理工专业任选,本硕博贯通培养。硕士、博士阶段学制、学费等按学校研究生有关规定执行)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35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智能土木与智能交通)(智能土木与智能交通)(少数民族)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3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资源环境与新材料化工)(少数民族)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3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智慧人居)(智慧人居)(少数民族) | 本科一批A段 | 五年 | 2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智能装备)(智能装备)注该校以上专业为民族班计划只招收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控制分数线不低于该校(院校代号为1401)本批次投档分数线下40分。)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2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整合科学)(医学类2)(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整合科学)(医学类2)注该校以上专业所录取考生投档成绩在我校普通本科一批A段(院校代号为1401)录取投档线成绩以上,入学后可享有申请转专业(类)机会。)(医学类)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24 | 5500 |
0 | 工科试验班(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科学、智能医学工程)(医学类1)(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科学、智能医学工程)(医学类1)注该校以上专业所录取考生投档成绩在我校普通本科一批A段(院校代号为1401)录取投档线成绩以上,人学后可享有申请转专业(类)机会。)(医学类)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32 | 5500 |
070101 | 数学与应用数学(该专业是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作。学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4+0”培养)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5 | 68000 |
070202 | 应用物理学(该专业是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作。学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4+0"培养)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5 | 68000 |
070301 | 化学(该专业是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合作。学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4+0”培养)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6 | 68000 |
080205 | 工业设计(深圳市就读,该专业是与瑞士苏黎世艺术大学合作,学生入学后不得转专业,“4+0“培养)(中外合作)(4+0)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2 | 100000 |
082504 | 环境生态工程(中外合作)(3+2) | 本科一批A段 | 五年 | 5 | 48000 |
020101 | 经济学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5 | 4000 |
030101K | 法学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6 | 4000 |
030206TK |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8 | 5500 |
0828 | 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 本科一批A段 | 五年 | 12 | 5500 |
030301 | 社会学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6 | 4000 |
030503 | 思想政治教育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6 | 5500 |
050201 | 英语 | 本科一批A段 | 四年 | 12 | 4000 |
社会学类
社会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学科:法学 门类:社会学类 专业名称:社会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全面的社会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技能,能在教育、科研机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的社会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理论社会学和应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受到社会研究和社会调查技能以及表达能力的基本训练;具有理论分析、实证调查研究等多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中外社会学主要学派与学说,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各种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理论和思潮; 2.熟练掌握社会学调查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 3.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4.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了解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及其发展; 5.了解现代社会学的前沿理论及重要研究领域中的新进展;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主干学科:社会学、法学。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中外社会思想史、古典及现代社会学理论、社会统计与计算机应用、中国社会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讨论、实地参观、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0-12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或哲学学士
法学类
法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剖析哈工大法学专业,源于1920年哈尔滨法学院(于1928年并入哈工大),复建于1998年。立足扎实的法学基本功教学,发挥哈工大跨学科交流优势,面向我国产业升级、军民融合、法制建设中的时代法律需求,在国际空间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学术领域走在前列。法学本科强调“厚基础、强实践、国际化”;法学硕士专业形成了国际法、刑法学、民商法、法理学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法学博士教育以“国际经济法与社会治理(全球合规方向)”为特色,在全球合规、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国际司法制度、金融服务法、国际刑法、知识产权法等方向产出了积极成果。法学专业已被评选为省一流本科专业。经过四年专业学习,学生将系统掌握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方便地接触到国际前沿法律学科知识,为将来拓展朴实、务实、踏实、翔实的学风和把握各种机遇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同时,技术、经济、法律的贯通融合,是“哈工大法律人”面向继续深造、就业市场、夯实自身基本功的努力方向。专业特色针对新时期国家“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安全法治建设需要,本学科定位以“国家安全法学”研究作为特色,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法学学科。通过强化国际法和民商法的基础学科师资力量,培养“学术型、实践性、国际化”的法治人才,通过建设“国际经济法与社会治理(全球合规方向)”、“国家安全法学”、“网络安全法学”等教研基地,步入国内外高水平的法学特色学科行列。培养目标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育出具有国内外法治实践力的法律英才。本学科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法学基础知识、勤勉的创新实践能力、达观的沟通品格和国际视野、高度的政治觉悟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发挥哈工大“一校三区”、坐镇东北亚的地缘优势,培养服务国家立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律师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师资力量现有专职教师18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0名、讲师5名,并从意大利、美国、英国、爱尔兰、希腊聘请了5位法学家作为本院的合约教授,从联合国的前南斯拉夫国际法庭、国际刑法协会以及法、德、美、日等国家聘请了16名法律学者作为客座教授;聘请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官万鄂湘为荣誉教授。课程体系法学专业培养体系包括:1.核心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等。2.专业选修课:合同法、侵权行为法、法律实务与法律诊所、证据学、外国刑法、欧洲法、国际组织法、法律逻辑、法学方法论、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英语、物权法、亲属法与继承法、西方法律史、法学名著导读、外层空间法、国际商法等。3.讲座课:民商法专题讲座、国际法专题讲座、公法与法理学专题讲座、文化素质教育讲座等。4.项目学习课程:刑法学项目学习、民商法项目学习、公法与法理学项目学习、国际法项目学习、诉讼法学项目学习等。5.实践类课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学年论文、军训及军事理论、法学创新研修课等。6.其他课程:通知教育课程、人文与社会科学模块限选课程、全校任选课等。特色课程本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夯实国际法、民商法学科基础,大力发展“国家安全法学”特色方向,抓住总法、突出前沿。本学科的方向紧紧围绕着2015年7月1日实施的《国家安全法》进行延伸研究,服务于中央国家安全领导机关的立法深化和国家非传统安全部门的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在国家主权与国家安全法治基本理论、网络空间主权与安全法治基本理论、国际空间安全与航天政策、国际反恐安全与国际刑法、一带一路地缘经济安全与风控对策、国家金融安全与服务监管方面完成了学科布局。科研实践自1998年来,法学专业教师共发表文章40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论文近200篇,发表3篇SSCI索引论文;获得省部以上课题40余项(包括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得各类学术奖励约40项;出版专编著作40余部。国际交流法学专业广泛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近五年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取得了积极进展,院际合作开始启动并逐渐深入,出访和来访人次逐年增长。近五年接待外国学者访问讲学80余人次,出境访问、进修近60人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2个,来院短期学习的外国学生8人次,出国短期学习和交流的学生15人次。法学专业学生还可以申请国内交换项目,到国内知名高校(包括港澳台地区)法学院系访学交流。毕业去向法学专业自1998年以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约400名,其中约100名攻读了硕士学位,20名正在攻读和准备攻读国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近150名同学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除了继续深造的同学以外,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好,就业单位主要为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大型国企以及律师事务所等。国内深造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澳门大学等。境外深造院校:曼彻斯特大学,英国伦敦国王学院,荷兰莱顿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埃克斯特大学,昆士兰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等。就业单位: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天津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国浩律师集团,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等。 学长推荐:翟萌,全国人大财经委法律部,法学专业2010届本科毕业生于焕,公派出国德国吕内堡大学读博,法学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生王相臣,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法学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杨一泽,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法学专业2015届本科毕业生李笑宇,复旦大学政治学硕博连读,法学专业2015届本科毕业生学长寄语:秦超,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法学专业2015届本科毕业生。在哈工大法学院度过的四年,是一段镌刻在青春记忆中的美好时光。沐浴在朴实的校训下,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位踏实勤奋、忠诚担当的工大人;浸润在人文的关怀中,无时不感受到学院对我们的责任和情怀。如今我即将离开这里,除了不舍还有对未来的希冀,感谢学校和学院的教诲培育,我将带着使命和荣耀步入社会,以工大人、以法学院的一份子在这个世界舞下华丽一笔。衷心的祝愿各位老师工作顺利,学弟学妹学有所成。
政治学类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定义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是一门以国际学学位为基础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国际组织运营规律、全球发展趋势、全球治理动态、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和法语、国际谈判、国际法、国际关系等。例如:为国家大型外交外事论坛提供服务。 课程体系 《国际组织概论》、《国际政治概论》、《联合国研究》、《国际公法》,《全球治理概论》、《国际公务员制度》,《援助与全球发展》、《国际谈判》、《非政府组织研究》、《外交学概论》、《当代中国外交》、《专业英语》、《专业法语》。 就业方向 在联合国等全球性国际组织、国家部委国际合作部门、上海合作组织等区域性国际组织、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中外企事业单位涉外部门等单位,从事外交外事领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