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性质:
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是一所有着百年历史、世界知名的工科强校,工程学在全球排名第六。哈工大是我国首批入选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中国“C9联盟”高校成员。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15个工科学科步入A类行列,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材料科学、工程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数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社会科学总论11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材料科学进入全球前1‰行列,工程学学科连续多年进入ESI全球前万分之一行列。学校拥有以39位院士为带头人的雄厚师资,2018年刘永坦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5年,经原航天工业部批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成立,2002年更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简称哈工大威海校区)。201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和威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哈工大威海校区协议。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同国家海洋局签署共建哈工大船海学科协议。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威海市人民政府续签共建威海校区协议。2020年哈工大校本部与威海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十四五期间深化校地合作协议,202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威海校区统一纳入部属驻鲁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支持计划。2021年5月,威海校区与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成立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联盟,旨在构建“大学+城市”命运共同体,促进校地双方融合发展。
校区坐落在美丽宜居的海滨城市威海,校园占地面积1860余亩,依山傍海的校园到处呈现着恬静博雅的气息,欧风俄韵的校园建筑与各式园林交相辉映,寓意着哈工大文化在威海的传承与创新。校区校园规划面积2220亩,已征土地面积1837亩,建筑面积近55万平方米。现有在编教职936人(专任教师641人,教授107人、副教授225人),设有12个学院,1个教学部,42个本科专业(含9个新工科专业和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享哈工大校本部27个博士点和39个硕士点,单独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本科生10790人,研究生1100余人,博士生277人。非全日制工程硕士100余人。校区拥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山东省特色专业6个,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科学是哈工大“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工程等学科为哈工大相应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作出了重要贡献。拥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30余个: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威海校区建立分支机构,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科研平台,“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获批2017年国家“双一流”建设项目支持,并成为工信部首个“双一流”高校学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校区汇聚了一支结构多元、知识宽厚、教研并重的师资队伍,拥有1名国家级教学名师、6名省级教学名师和 14位哈工大教学带头人。近年来,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师德模范”王克老师为代表的优秀教师,多名青年教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和泰山产业人才领军计划。同时,校区还聘请了包括外籍院长、海外特聘教授在内的93位高水平专家担任客座和兼职教授。此外,还有10位院士定期来校区工作,并建有实验室和科研团队。
校区始终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坚持与学校“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统一品牌”。坚持教授上讲台,青年教师过“师德关、教学关、科研关、水平关”,在教师中大力倡导 “重教、思教、善教、乐教”的优良师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校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在学生中大力营造“重学、思学、善学、乐学”的浓厚氛围,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优秀人才。校区的本科生录取分数线连年大幅度增长,2021年,在招生的30个省份排名平均再向前推进300余名,其中24个省超过重点线100分以上,21个省超过重点线110分以上,16个省超过重点线120分以上,13个省超过重点线130分以上,8个省超过重点线150分以上。获得由哈工大统一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近半数毕业生到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深造,就业的学生近半数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或国防重点单位就业。
校区始终坚持“四个服务”的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驱动”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塑造、综合能力养成和多维知识探究”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从自身实际出发,提出并逐步形成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校园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校内教育与国际教育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创新型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科学化、规范化、模式化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同时,校区依托学生宿舍先后建成了丁香、雅荷、梧桐、劲松、竹贤和海棠6大学生书院,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学院+书院”的八融合书院文化,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学生在国内和国际各类科技竞赛中频频获奖,涌现出了以“HRT车队”“3D打印机”“红领巾”为代表的100多支在国际、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大学生任慈荣获“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称号,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入选山东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平台,“HRT车队”获中国大学生越野车和电动车“双冠王”并获评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
校区重视学科建设,不断培育学科团队,积极打造科研平台。构建了一批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科研平台和特色学科团队。拥有国家首个浅海海上综合试验场、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威海分室、对海监测与信息处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新一代海空天对海观测技术综合试验平台(在建)、海洋工程材料及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以上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或研究中心30余个。
校区重视产学研合作,不断加强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近年来,共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300余项,连续8年科研经费保持过亿元规模。2020年科研经费达2.28亿元,累计取得各类科研成果150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24项。据统计,近年来校区与山东省产学研合作项目900余项,金额近5亿元,其中与威海市的产学研合作600余项,合同金额近3亿元。与部分企业的合作成果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技术空白,为企业创收增值数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前,威海校区正在哈工大提出的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的发展框架下,按照学校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要求和校区第七次党代会总体部署,紧跟校本部的步伐,围绕山东经济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及威海创建山东半岛创新示范区、国家区域创新中心、海洋创新示范城市、中韩自贸示范区、精致城市和国际海洋科技城的需求,按照“一个根本(人才培养)、两翼驱动(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国际化办学)、特色发展(办学优势特色)、打造队伍(坚持引培并举)、资源整合(多渠道办学资源)、综合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文化创新(工大传统、先进文化)、和美校园(校园环境氛围)”的思路,坚持“一二三四”(即一个蓝色(蓝色海洋),两个智慧(智慧制造和智慧城市)、三个重点(船舶、海洋、汽车)、四新优势(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环境))的特色发展战略,实施“3+3”智能大数据行动计划(即:智慧海洋大数据、智慧城市大数据、智能制造大数据+智能车大数据平台、智能船大数据平台、智能无人机大数据平台),通过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借助新工科建设的良好契机,深入推动创新创业以及国际化办学,主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高水平特色校区”和“山东省最具影响力工科强校”的目标而努力。
奖学金
为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威海校区设置了多项奖、助学金,其中包括:
优秀学生奖学金
优秀学生奖学金每学期评定一次,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单项奖,获奖面为30%,奖学金金额为100-1000元/学期。
国家奖学金
国家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奖学金金额为8000元/年。
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每年评定一次,奖学金金额为5000元/年。
国家助学金
国家助学金每年评定一次,奖学金金额约为2000元/年/人。
招生咨询热线电话:0631- 5689455 / 5687186
毕业生就业情况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就业市场建设通过依托校本部、积极参与就业平台建设、共享资源和就业渠道;充分利用东北五校和山东211高校就业联盟,通过联合举办大型招聘会、灵活多样的就业宣传、共同开拓就业市场,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参加各校企及各地区人才对接会,集中布置就业走访。逐步建立起以汽车、IT、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多元化就业市场,一汽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上汽集团、东风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南车集团、中关村人才市场、江苏等地人才市场等集团每年组团来校进行校园招聘。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就业指导工作本着“以学生为核心”的原则,充分利用校内外及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职业指导服务。通过组织培训,已建成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开设一系列的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开展各项职业指导活动及提供“一对一”职业辅导咨询等工作;利用校本部、校友及社会资源为学生开展各类职业指导讲座,并提供企业实习实践机会;利用完善的职业测评、网络学堂及职业信息等网络资源提供在线服务。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了系统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同时,学校坚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爱国”、“国防”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校报、电视等媒体及就业指导讲座等途径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毕业生将自身人生定位与国家、国防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学校每年邀请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国防企业来校进行招聘,2008—2015届我校在国防系统(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国船舶等)就业的学生数为1461人,占就业毕业生人数的13.7% 。
2011—2015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313、2401、2438、2482、2475人,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3.9%、94.2%、91.9%、93.4%、93.9%;2011—2015届硕士毕业生人数分别为172、194、243、252、251人,一次就业率分别为98.8%、95.9%、93.0%、93.7%、93.6%。根据统计,2011届学生中25%的学生签约单位属于中华英才网调查评选出的2010年最佳雇主前40强。2012届学生中22.7%的学生签约单位属于中华英才网评选出的2011年最佳雇主前50强和智联招聘网评选出的2011最佳雇主前30强。2013届学生中21.7%的学生签约单位属于中华英才网评选出的2012年最佳雇主前50强和智联招聘网评选出的2012最佳雇主前30强。2014届学生中23.5%的学生签约单位属于中华英才网评选出的2013年最佳雇主前50强和智联招聘网评选出的2013最佳雇主前30强,2015届毕业生中有9.6%的学生签约单位属于中华英才网评选出的2014年最佳雇主前50强和智联招聘网评选出的2014最佳雇主前100强,另外,通过对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专业对口调查,2011—2015届毕业生分别有95%、97%、96.8%、95.6%、97.8%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去向表示满意,分别有89%、88%、90%、87%、89%的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岗位比较对口。
今后,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就业工作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我们继续以依托校本部、把握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战略需要为出发点,以加强就业市场建设和完善就业指导服务系统为重点,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的质量为主要方向,做好人才的出口关,让毕业生的满意度更高。
近年本科生就业统计表
2012~2016年一次就业率表
毕业年份 |
人数 |
升学 |
出国 |
就业 |
就业率 |
2012届(本科) |
2401 |
30.7% |
4.7% |
58.8% |
94.2% |
2013届(本科) |
2438 |
31.9% |
4.7% |
55.8% |
91.9% |
2014届(本科) | 2482 | 32.6% | 4.9% | 55.8% | 93.4% |
2015届(本科) |
2475 | 31.1% | 6.8% | 56.0% | 93.90% |
2016届(本科) |
2524 |
31.9% |
8.5% |
53.2% |
93.6% |
2013~2016届本科生国内升学去向分类统计表
国内升学去向 |
2013届 |
2014届 |
2015届 |
2016届 |
985前九所高校 |
64.8% |
59.6% |
56.3% |
59.2% |
其他985高校和中科院所 |
19.5% |
22.1% |
22.6% |
17.0% |
其他高校 |
15.7% |
18.3% |
21.1% |
23.8% |
2013~2016年学生出国情况统计表
出国去向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出国学习 |
114 |
121 |
169 |
214 |
国家公派 |
4 |
5 |
5 |
|
交换生 |
39 |
67 |
46 |
|
联合培养项目 |
1 |
8 |
12 |
2013~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区域统计表
地区 |
2013届 |
2014届 |
2015届 |
2016届 |
直辖市和省会 |
51.1% |
45.9% |
46.7% |
48.7% |
沿海城市 |
18.2% |
9.1% |
25.0% |
25.6% |
其他地区 |
30.6% |
45.0% |
28.3% |
25.7% |
2013~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统计表
类型 |
2013届 |
2014届 |
2015届 |
2016届 |
国有大中型企事业 |
42.9% |
38.6% |
42.8% |
31.2% |
三资企业及民营企业 |
40.9% |
30.9% |
39.0% |
|
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 |
3.3% |
6.6% |
4.4% |
3.8% |
其它企业 |
12.9% |
23.9% |
13.9% |
本科生近四年专业一次就业率
原有专业/院系 |
2014届 就业率 |
2015届 就业率 |
2016届 就业率 |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93.10% |
94.00% |
91.8% |
92.97% |
船舶与海洋工程 |
100.00% |
96.40% |
91.1% |
95.83% |
环境工程 |
83.80% |
90.60% |
92.9% |
89.10% |
生物工程 |
90.40% |
100.00% |
94.4% |
94.93% |
生物技术 |
- |
- |
-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84.50% |
95.30% |
98.0% |
92.60%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100.00% |
90.00% |
96.7% |
95.57% |
车辆工程 |
95.50% |
96.70% |
95.9% |
96.03% |
热能与动力工程 |
92.60% |
92.90% |
96.7% |
94.07% |
交通运输 |
92.00% |
92.70% |
93.9% |
92.87% |
交通工程 |
95.00% |
89.10% |
93.3% |
92.47% |
自动化 |
92.20% |
91.30% |
92.1% |
91.87%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94.20% |
98.80% |
89.2% |
94.0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96.10% |
93.30% |
91.1% |
93.50% |
通信工程 |
93.10% |
87.70% |
91.6% |
90.80% |
电子信息工程 |
96.20% |
95.10% |
87.4% |
92.90%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90.40% |
94.70% |
98.8% |
94.6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3.40% |
92.70% |
95.8% |
93.97% |
信息安全 |
96.80% |
93.80% |
92.3% |
94.30% |
软件工程 |
92.20% |
95.50% |
92.1% |
93.27%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97.90% |
96.50% |
94.8% |
96.40%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97.60% |
94.20% |
98.6% |
96.80%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93.80% |
92.10% |
98.4% |
94.77% |
电子封装技术 |
96.90% |
98.10% |
100.0% |
98.33%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88.60% |
96.20% |
100.0% |
94.93%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96.80% |
94.40% |
93.2% |
94.80% |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
95.20% |
93.50% |
88.9% |
92.53% |
财务管理 |
94.40% |
90.70% |
100.0% |
95.03% |
工商管理 |
100.00% |
100.00% |
92.7% |
97.57%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92.20% |
92.70% |
93.6% |
92.83% |
会计学 |
100.00% |
95.70% |
90.0% |
95.23% |
市场营销 |
90.50% |
94.10% |
100.0% |
94.87%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94.10% |
89.70% |
92.3% |
92.03% |
英语 |
93.00% |
95.90% |
89.8% |
92.90% |
朝鲜语 |
85.70% |
82.40% |
100.0% |
89.37% |
汉语言文学 |
100.00% |
85.70% |
80.0% |
88.57% |
土木工程 |
97.90% |
93.40% |
95.9% |
95.73% |
<全校合计> |
93.40% |
93.90% |
93.6% |
93.63% |
各学院近年毕业生流向
学院 |
毕业生流向 |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
中船澄西、江南造船、外高桥、来福士、北船重工、中远川崎等 |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
葛兰素史克 、华大基因 、娃哈哈集团、汤臣倍健、海天味业等 |
汽车工程学院 |
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北京奔驰、东风日产、长安汽车、中汽研等 |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沈阳航天三菱、京东方、中广核集团、国家电网、江苏核电、浪潮等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上海华力微电子、长安铃木、太古飞机、国星光等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 |
华为、中兴、上海汉得信息、百度、网易、搜狐、阿里巴巴等 |
理学院 |
腾讯、阿里巴巴、华为、中国银行、烽火通信、航天三江等 |
经济管理学院 |
中粮、三星电子、上海汉得信息、上海德邦物流等 |
语言文学学院 |
学而思、恒大、龙湖地产、万达、欧莱雅、中石油等 |
土木工程系 |
中建集团、中铁建集团、北建工、上建工等 |
近年毕业生流向类型和接收单位
流向 |
接收单位 |
国内大学读研 |
中科院、清华、北大、哈工大(本部)、上交、西交、北航、南航、浙大、华科等 |
国外大学读研 |
加州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城市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 |
国有大中型企业 |
中国兵器集团、中国航空工业、中国航天科工、中船集团、中国航天科技等 |
其他企业 |
上海大众、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等 |
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性质:公办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医药类专科(高职)院校。山东有41所民办大学:青岛飞洋职业技术学院、潍坊科技学院、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山东艺术设计职业学院、烟台南山学院、烟台理工学院、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否985大学:是985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一所985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全国985大学有48所大学。山东有4所985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否211大学:是211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一所211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全国211大学有128所大学。山东有5所211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性质:公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一所公办双一流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威海有6所公办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威海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威海有1
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性质:公办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是一所公办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山东有41所民办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烟台科技学院、青岛城市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山东现代学院、山东海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性质:公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一所公办双一流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山东有115所公办大学:临沂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烟台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
威海职业学院/性质:公办威海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综合类专科(高职)院校。山东有41所民办大学:烟台科技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泰山科技学院、潍坊科技学院、青岛电影学院、日照航海
山东大学(威海)/性质:公办山东大学(威海)是一所公办双一流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山东有41所民办大学:潍坊科技学院、青岛工学院、山东外事职业大学、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
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性质:公办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是一所公办综合类专科(高职)院校。山东有41所民办大学: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青岛城市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烟台科技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青岛滨海学院、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泰山科技学院、潍坊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性质:公办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是一所公办双一流理工类普通本科院校。山东有41所民办大学:潍坊工商职业学院、山东外事职业大学、青岛黄海学院、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圣翰财贸职业学院、烟台科技学院、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