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9 13:37:19 解决时间:2022-11-03 18:12

满意答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材料与结构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材料与结构就业前景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介绍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材料与结构和复合材料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一、智能材料与结构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录取分数线(黑龙江)
二、智能材料与结构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
材料类 复合材料与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剖析
为满足国家对国防和航天航空领域以及民用复合材料与工程方面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于2002年正式创办了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兼跨材料科学与工程以及力学两个一级学科,是我校“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力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在2012年全国学科评估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三,在2016年学科评估中两个学科均被评为A类学科,均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一个理工结合、学科交叉并具有紧密国际合作关系的专业。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设计、制备、评价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既重视学生数学、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培养,又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并对有关专业课实行教学内容的国际接轨。主干课程有:复合材料导论、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变形体力学Ⅰ、复合材料力学、航天器结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方法、智能材料与结构、计算力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等。

人才培养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面向国防、航空航天及民用的重大需求,坚持理工结合、学科交叉特色,致力于培养信念执着、德才兼备,具有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跨学科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扎实宽厚的力学和复合材料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解决未来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的能力,在力学、材料及相关领域引领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拥有特种环境复合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先进复合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复合材料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等。为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使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接触高水平的科研领域创造条件,将本科教育由单纯的知识灌输型培养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型教育机制,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04年在国内率先组织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本硕博连读、阶段分流的贯通式人才培养模式。所有的本科生都可以提早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工作,通过科研工作氛围和切身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领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师资力量

本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专职教师78人。其中正教授41人、副教授20人,45岁以下教师博士化率100%,师资队伍力量雄厚,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师资队伍中包括两院院士2名、国家级高端人才共计18人。拥有国家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获得连续9年支持),教育部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工人先锋号等团体荣誉。

杜善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飞行器结构力学和复合材料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明确提出力学与材料结合,将细观力学应用到复合材料的分析和应用中,建立了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分析/评价一体化、模拟/表征/优化理论。本世纪初构建了“轻、热、功、智”的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需求与发展模式,解决了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中装备结构轻量化、抗极端化、多功能化和智能化中的多项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在推动先进复合材料应用和临近空间飞行器基础问题研究中做出了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和三等奖各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各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第二届“钱学森力学奖”,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终身成就奖”,哈工大首届人才伯乐功勋奖,并获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 WORLD FELLOW 荣誉,是首位获得该荣誉的中国科学家。发表论文200余篇,撰写《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等著作10部,已培养博士近百名。

韩杰才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1966年出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兼任《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区域编辑、《Composites Part B》编委、《材料科学与工艺》编委会主任。长期从事极端环境复合材料及其力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某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系统开展了超高温复合材料的强韧化与高温抗氧化研究,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抗氧化烧蚀性能的主动调控能力,在支撑多个型号高速飞行器热防护材料研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功应用于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热防护系统。发明了大尺寸蓝宝石晶体专用生长方法及装备、大尺寸高热导率单晶金刚石、四面体非晶碳增透保护膜及制备工艺,用于多个工程型号的红外窗口及毫米波雷达组件,并实现了产业化。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4本,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400余篇。

赫晓东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复合材料力学、轻量化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制造与评价方面的工作。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防基础科研重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973课题、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另有省部级一等奖6项、省长特别奖、2014年获黑龙江省最高科技奖。出版专著2部,发表SCI论文290余篇,总引用近万次,SCI他引5000余次,论文被《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Carbon》等期刊封面报道。授权发明专利93项,制定国军标2项,获软件著作权1项。与东京大学创建联合实验室,任中日双边会议主席7次、COMPO系列国际大会主席3次、THINFILMS国际大会主席1次,做国际大会特邀报告8次。

孟松鹤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院长,《复合材料学报》、《固体火箭技术》、《临近空间科学与工程》编委。长期从事超常服役环境与材料耦合模拟方法与响应机理、高温复合材料及特种新材料设计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了2项国家重大专项基础理论、4项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1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20多项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重要学术论文8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

冷劲松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of Academia Europaea)。现任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设计及应用方面研究,包括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可展开结构、可变形飞行器结构、结构健康监测、光纤传感器、振动主动控制、多功能纳米复合材料等。发表SCI论文280余篇,SCI他引5100余次,出版3部中英文论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一)。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英国物理学会(IOP)、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AeS)、英国材料、矿石和冶金学会(IMMM)等多个国际学会会士(Fellow),并获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Composite Materials,ICCM)World Fellow,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张幸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航天热防护系统的设计、制备以及性能表征与科学评价研究工作,在梯度功能材料基础理论、高温结构材料燃烧合成以及超高温非烧蚀防热材料应用基础与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在“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新材料技术方向,结合不同航天热防护结构需求设计并制备了多种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构件,通过了“2000℃/2000s以上”地面风洞模拟考核,实现了非烧蚀并保持结构完整,在多种新型航天飞行器热防护结构中获得应用或有重要应用潜力。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6年),国防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0年)。

王荣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奖评审专家、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碳纤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72)委员、玻璃钢/复合材料杂志副主任编委。长期从事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工作,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精密缠绕成型、大尺寸轻量化碳纤维复合材料承力结构设计、制备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防基础科研重点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973课题、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2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黑龙江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国家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8项。制定国家军用标准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2项,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谭惠丰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轻量化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工作,在柔性薄膜星载可展开天线与支撑结构、新概念平流层飞艇材料与结构、柔性材料设计制备与表征,超轻承载结构设计分析与测试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多种新型飞行器的实际应用与验证。现学术组织任职情况有:国家高分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中国航空学会浮空器分会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再入与返回分委会委员;黑龙江省复合材料学会秘书长和黑龙江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主持航天学院柔性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团队工作。主持国家重大专项、预研和军科委项目20余项。获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0项,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

周振功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压电材料力学性能分析、电磁材料失效性能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于2018获国家自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2003年和2007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自然科学类)一等奖两项,2002年和2006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主持完成四项国家自然基金和多项国防预研研究等项目,在国际国内刊物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150余篇(第一作者90余篇),其中SCI收录110余篇(第一作者80余篇),EI收录110余篇(第一作者70余篇),论文被他人SCI论文引用达400余次,其中一篇文章(Int. J. Solids Struct., 2004,41:4407-4422.)获Most Cited Articles奖(2004年度至2008年度),并于2014年至2019年连续六次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材料力学领域)。

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力学与材料学的交叉,重在综合知识体系与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鲜明的航天特色和优势。主要体现在:(1)在基础专业课重视对力学和数学基础知识的培养,在专业课设置兼顾复合材料和力学两个方面;(2)大三导师制和多种创新训练课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课程设置中重视对学生从结构设计到材料制备、从样件加工到力学性能实验等全过程综合能力的培养。(3)所开设的课程包含多种航天及国防特色课程;学生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多具备航天应用背景;学生的实习和课外创新活动基地多以航天院所为依托。

专业课基础包括:工科试验班专业导论、理论力学A、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理方程、计算方法、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力学A、航天技术概论。专业核心课程有:复合材料导论、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变形体力学Ⅰ、复合材料力学、航天器结构、智能材料与结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方法、计算力学、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分析测试方法等。

科研实践
近五年科研项目近百项,其中包括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工程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年均科研经费近亿元。多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对高新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及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所在学科方向拥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依托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现有实验室和教学面积7600平方米,拥有先进材料制备、测试、分析和评价专用设备1700余台套,总价超过1.7亿元,部分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所有科研设备面向本专业学生开放,通过本科生导师制使学生第一时间进入实验室,接触科研工作,通过参与课题组的科研工作和切身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本学科领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面向本科生开设创新训练课,向学生开放尖端的科研设备,开设大学生创新课题,为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提供技术、设备等资源支持,面向研究生设立了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科研兴趣完成从项目的申请书撰写,到项目评审,再到项目实施并验收答辩,给学生充分的科研空间和经费支配自由,充分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国际交流
专业依托单位是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理事长单位,2人担任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研究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建立了深层次的联合培养和交流模式。充分发挥哈工大地域优势,与日方的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大阪大学、千叶大学,俄方的鲍曼莫斯科国立技术大学、拉沃契金生产科研联合体空间系统设计中心,与斯坦福大学、美国西北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交流与联合培养关系,多人次互访以及联合培养研究生,与日本东京大学联合成立了“哈尔滨工业大学-东京大学复合材料联合实验室”。长期聘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首席教授每年定期来为本专业本科学生进行授课和学术交流。为学生的国际交流和留学形成了国际化学术交流网络。

毕业去向
近五年的毕业生中平均85%可保送、考取硕士研究生,并有硕博连读,直接攻博等机会,部分学生与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境外合作院校包括斯坦福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莱斯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毕业生大部分去向为人才需求旺盛的国防、航天航空、汽车、能源、建筑等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开发与生产工作。
材料类 智能材料与结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咨询电话:15945991483

电子邮箱:huanglujun@hit.edu.cn

传真:0451-86413921



专业剖析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是我校2020年获批的新工科专业。在我国实施智能制造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我校布局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具有前瞻性及时代性。材料是划分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尺,也是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先导,智能材料是智能制造的源动力。我校新增设的“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培养兼具材料科学、力学、电子信息等各方面综合知识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新增设专业具有更加宽厚的知识体系、更加鲜明的领域指向性。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接受智能材料制备、组织分析、性能测试、智能材料系统集成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智能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和加工工艺等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以及智能材料系统集成、通信、控制的基本方法,具备开展智能材料与结构基础理论研究、材料设计、材料性能优化、工艺开发和材料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人才培养

本专业秉承了哈工大的优良传统,主要培养优势为:(1)厚基础:我们在培养中要求毕业生要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力学、控制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社会学等人文科学知识,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掌握智能制造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发现、解决工程问题,并能够在智能制造领域进行发明创造。(2)强实践:我们有大量的实践课程及其他教学环节,如生产实习、大一年度项目、卓越工程师计划、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电子封装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课程或活动。(3)严过程:“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是我们的校训,“真材实料,锻焊大器”是我们的院训。我们在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都体现了认真的态度和严格的要求,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态度与过程的要求严格,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的严格规范。(4)求创新:本专业在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创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善于利用科学原理与方法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析、预测与优化,并通过归纳总结、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师资队伍

为高标准高水平建设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材料学院统筹全院优势师资,并吸引校内外、国内外优秀科研精英加入该专业,由学院直接规划与管理。

专业优势

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是全国第一个面向中国制造2025开设的材料类专业,本专业的建设依托哈工大一校三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力学一级学科,这两个一级学科在2017年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均为A类。“工业4.0”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一经提出便在全球范围得到了积极响应。2013年德国政府率先推出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工业4.0战略》,随后2015年日本推出《机器人新战略》,同年,我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也就是中国版的“工业4.0”。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材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和源动力。智能材料的发展已经超越了传统新材料产业范畴,与人工智能、信息通讯、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产业跨界相连,构建起了新的制造技术和产业生态。智能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智能材料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然而现有的专业要么培养材料和力学方面的人才(不懂控制),要么培养控制方面的人才(不懂材料和结构),无法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的设立就是要培养智能制造领域急需的材料类人才。



毕业生去向

智能材料开发已经成为制约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瓶颈问题,产业发展对智能材料与结构领域人才需求迫切,保守估计每年的人才缺口在50万人以上。下面列出了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代表性大院大所以及高技术企业对智能材料与工程领域人才的具体需求,是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缩影。(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3所在以电子皮肤为代表的智能材料方面需求迫切,主要用于提升机械手触觉感知及控制精度,急需相关人才进行技术开发。(2)中航工业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221厂)主要从事智能吸波材料技术开发,对从事飞机自适应机翼、智能蒙皮、基于超材料智能隐身材料设计的人才需求迫切。(3)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5研究所正在开发基于智能材料的新型防腐涂料,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旺盛。(4)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对基于智能材料的骨传导耳机进行研发,急需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人才。



本科生就业单位

预期本专业主要就业单位:因特尔、高通、英飞凌、亚马逊、华为、海思、日月光、中兴、京东方、美的、歌尔声学等国内外电子行业顶尖领跑企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五院、九院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14所、38所、55所等)等等航天院所以及中科院半导体所、微系统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



境外深造院校

芝加哥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马里兰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德国马普研究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

一句话介绍专业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能材料是智能制造的基础,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和源动力。
三、就业前景
复合材料与工程
1.复合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从事高分子材料设计、合成、制备、成型加工、应用、材料性能表征、评价和新材料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这个专业目前就业情况不错,学生就业方向:到化工、轻工、机电、建材、交通、航空航天、高校、研究所、设计院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合成树脂、橡胶、化纤、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电绝缘材料、高性能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研制、材料改性、合成、加工、应用、工程设计以及管理开发或教学工作。
2.复合材料与工程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生可以就业于与复合材料相关的汽车、建筑、电机、电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信息通讯、轻工、化工等有关企业和公司,担任工程研究人员、工程师和营销管理人员,从事设计、研发、分析、生产、测试、评价、营销、管理等工作;或在商检、海关、质检和外贸等部门从事产品质量和材料检验分析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中专 2022-11-03 18:12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智能材料与结构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智能材料与结构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智能材料与结构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材料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智能材料与结构就业前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材料科学

  • 中专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和智能材料与结构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2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技术与工程和智能材料与结构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焊接技术与工程和智能材料与结构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焊接技术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智能材料与结构就业前景,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焊接技术

  • 中专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感知工程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3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感知工程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感知工程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感知工程就业前景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智能感知工程专业介绍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感知工程和复

  • 中专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4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制造工程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制造工程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制造工程就业前景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介绍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制造工程和复

  • 中专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体育工程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5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体育工程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体育工程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体育工程就业前景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智能体育工程专业介绍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体育工程和复

  • 中专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6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复合材料与工程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复合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就业前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 中专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和智能建造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7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和智能建造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复合材料与工程和智能建造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复合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智能建造就业前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智能建造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复合材料与工程和智能建造这二个专

  • 中专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和智能装备与系统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8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和智能装备与系统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复合材料与工程和智能装备与系统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复合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智能装备与系统就业前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复合材料

  • 中专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9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和人工智能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复合材料与工程和人工智能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复合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和人工智能就业前景,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和人工智能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复合材料与工程和人工智能这二个专

  • 中专学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哪个比较好就业?哪个好考点?

    10楼

    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智能材料与结构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在黑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智能材料与结构就业前景和复合材料与工程就业前景,智能材料与结构专业介绍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智能材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