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广东 | 工科试验班(非定向)(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3.通信工程+080712.电磁场与无线技术+082107.信息对抗技术+081202.遥感科学与技术+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4.信息安全+0809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05.物联网工程+080902.软件工程+080717.人工智能+080720.智能测控工程+080911.网络空间安全)(办学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7 |
福建 | 工科试验班((英才本硕博连读)含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能源与校本部理工专业任选,本硕博贯通培养。硕士、博士阶段学制、学费等按学校研究生有关规定执行。)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55 |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信息对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智能测控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 644 | ||||
安徽 |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5500元/年;含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学、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54 |
上海 |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方向。含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信息对抗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学、物联网工程、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辽宁 | 工科试验班(英才本硕博连读)(工程力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自动化、机器人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智慧建筑与建造、环境生态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金融)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74 |
工科试验班(计算机与电子通信)(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信息对抗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智能测控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 656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具备系统、扎实的通信网理论和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开发、设计、制造、调测、运维、推广和工程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工程技术型人才,可以就业于电信运营、制造商、研究机构和工程调测等部门。
主要课程:数字电路、通信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与天线、光纤通信、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现代交换技术、单片机原理、数据通信网络、无线通信课程设计、数据通信网络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电子实习、金工实习等。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黑龙江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43 |
四川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4 |
广东 | 电子信息类(非定向)(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3.通信工程+080702.电子科学与技术+08070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办学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0 |
安徽 | 电子信息类(600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6 |
吉林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486 |
山西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以理工为主,理工管文经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拥有哈尔滨、威海、深圳三个校区。
学校始建于1920年,1951年被确定为全国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1954年进入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6所高校行列,曾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
学校于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1999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985工程”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2000年与同根同源的哈尔滨建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哈工大,2017年入选“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名单。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模范执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形成了“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培育了政治引领、典型引路、品牌带动、校训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涌现出一大批全国先进典型,曾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一提三优”工程特别优秀学校等荣誉称号,2018年首批入选全国十所党建工作示范高校。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形成了由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支撑学科构成的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涵盖了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学校现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6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学校有10个一级学科排名位居全国前五位,其中力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哈工大共有17个学科位列A类,学科优秀率(A类学科占授权学科的比例)位列全国第六位,A类学科数量位列全国第八位,工科A类数量位列全国第二位。
学校大力弘扬“铭记责任,竭诚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崇尚科学的求是精神;海纳百川,协作攻关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进精神”的哈工大精神和“铭记国家重托,肩负艰巨使命,扎根东北,艰苦创业,拼搏奉献,把毕生都献给了共和国的工业化事业”的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建成了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学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现有两院院士39人(含双聘)。
学校坚持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长于工程的办学定位,创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航天学院,发射了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小卫星,在中国首次实现了星地激光链路通信、首次实现了激光全自动束靶耦合引导(神光-Ⅲ靶场光电及控制系统),诞生了中国第一台会下棋能说话的计算机、第一部新体制雷达、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点焊机器人、第一颗由高校学子自主设计研制管控的纳卫星、第一支登上春晚舞台的大学生机器人舞蹈队,实现了国际首次高轨卫星对地高速激光双向通信试验,突破了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的支撑结构系统关键技术、支持中国“天眼”成功“开眼”,研制成功的 空间机械手在天宫二号上实现了国际首次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科学试验,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磁聚焦型霍尔电推力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形状记忆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结构的在轨可控展开,首次揭示了艾滋病病毒毒力因子结构、让中国艾滋病结构生物学研究跻身世界前列,成功发射的“龙江二号”成为全球首个独立完成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的微卫星,首次解析T细胞受体-共受体复合物结构、成为国际细胞适应性免疫研究领域的里程碑,正在建设中国首个用于模拟太空极端环境的大科学工程,参与了探月工程等1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刘永坦院士荣获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累计有10个项目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一大批成果助力“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首飞、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嫦娥五号、“天问一号”等重大任务,曾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等多个奖项,正在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理工强校、航天名校。
站在新百年的历史起点,哈工大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矢志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培养更多杰出人才,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哈工大规格的新百年卓越之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邮政编码:150001
招生办咨询电话:0451-86414671、86414771
网址:http://zsb.hit.edu.cn
E-mail:hitzsb@hit.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山东省威海市文化西路2号
邮政编码:264209
招生办咨询电话:0631-5689455
网址:http://zsb.hitwh.edu.cn
E-mail:zsb@hitwh.edu.cn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深圳大学城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区
邮政编码:518055
招生办咨询电话:0755-26035891
网址:http://zsb.hitsz.edu.cn
E-mail:ugadmissions@hit.edu.cn
哈尔滨位处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南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副省级市,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2020年末户籍总人口948.5万人。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528.4万人。拥有45个少数民族,汇集多种宗教文化,是全国唯一的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并存的城市。
自然地理
哈尔滨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5.6℃,最高月平均气温23.6℃,最低月平均气温-15.8℃,冬长夏短,有“冰城”之称。全年降水量423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无霜期天数168天。哈尔滨地处平原,耕地面积197.7万公顷,且多为富含营养成分的“黑土地”。发源于长白山天池的松花江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哈尔滨中部地区,成为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省级以上)14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3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1.7万公顷。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8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8种。
历史沿革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和渤海国的发祥地。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市)建都。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成为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已达70余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逐步形成了电站设备、工量具、中小轴承、轻合金材料、轻型飞机和直升机、亚麻纺织等生产基地,构筑了哈尔滨基本的工业格局,奠定了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机电工业基地的地位,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后,揭开了哈尔滨发展的新篇章。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先后建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了全国首家内陆港。连续举办了27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并升级为中俄博览会、33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33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节。
近年来,哈尔滨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十强,旅游业跻身全国旅游业城市竞争力前20名,位列“中国幸福城市”第七名,全球避暑名城前20强。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被国家授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大美湿地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厕所革命优秀城市”“中国最具竞争力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
经济社会发展
初步测算,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8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5.8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44.5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423.5亿元,下降0.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1:22.0:66.9调整为11.9:22.1:66.0。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570元,增长0.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137.4亿元,增长0.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2%。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4.6亿元,增长1.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7%。
【哈尔滨新区】2020年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7.1亿元,比上年增长3.5%,高于全市2.9个百分点。其中,江北一体发展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3亿元,增长3.8%,总量占新区64.5%;江南政策协同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5.7亿元,增长3.1%,总量占新区35.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亿元,增长7.0%。其中,税收收入37.1亿元,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4%。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53个,增加48个,完成投资增长22.3%。其中,开复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71个,增加20个,完成投资增长26.6%,拉动新区投资增长15.3个百分点。
【科技事业】全市现有科研机构78个,拥有1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3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专利授权15561件,增长31.0%。其中,发明3747件,实用新型10022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429项,成交额220.4亿元,增长6.7%。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180家,增长45.3%。全市备案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2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5家。全年获省级及以上科技奖励298项。
【教育事业】全市现有在哈普通高校50所,成人高校11所,具有研究生培养资质的科研机构8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4所,普通高中102所,普通初中347所,普通小学(含农村小学网点)405所,特殊教育学校18所,幼儿园1323所。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5.53%。
【文化事业】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博物馆80个;文化馆(艺术馆)20个;公共图书馆17个,图书馆分馆137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80个;综合档案馆19个,专业档案馆3个。全市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0万户。哈尔滨电视台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99319小时;哈尔滨广播电台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97433小时。电视综合覆盖率99.99%,广播综合覆盖率99.95%。
【卫生事业】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394个(包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325个,卫生院18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6个。卫生机构床位数8.7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2.6万人,注册护士3.3万人。卫生机构全年诊疗2317.4万人次。
【体育事业】全市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奖牌6枚,其中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枚。参加国内比赛获得奖牌257枚,其中金牌83枚,银牌86枚,铜牌88枚。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3963人(二级603人,三级3360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2353人。全市各区、县(市)建设社会足球场77块、浇建室外公益冰场85块。
哈尔滨市花为丁香花。
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高校毕业生总体规模持续增长,就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和黑龙江省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围绕学生成长需求,坚持立足立德树人抓就业、立足服务需求抓就业、立足内涵发展抓就业,不断健全质量导向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全程化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将就业思想引导、就业能力培养、就业支持服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引导学生到大平台、上主战场、成大事业,推动毕业生更充分就业基础上更高质量就业。
现将《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予以发布。
志存高远,爱国奉献,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黑龙江大学是教育部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黑龙江省共建高校,坐落于北国冰城哈尔滨,其前身是194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俄文队。办学80年以来,黑龙江大学在国家全球战略构架中,推进与服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强化俄语学科专业的优势地位和引领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方向、科学研究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和社会服务等多方位与俄罗斯对接,形成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对俄办学特色。作为黑龙江省学科门类最全、专业覆盖最广、后发优势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坚持立足龙江、面向全国,全力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端的人才支持、智力支撑、科技服务和文化引领。“十一五”以来,黑龙江大学坚持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强化管理为主的发展道路,着力构建教学、科研和学科三位一体的内涵发展模式,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化学学科、材料学科、工程学科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为A类,哲学学科评为B+类,法学、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4个学科评为B类,化学学科评为B-类,电子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2个学科评为C+类,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信息与通信工程4个学科评为C类,数学、生态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6个学科评为C-类,学科发展速度和整体实力居于省属高校前列。2018年获批黑龙江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A类高校,外国语言文学获批黑龙江省国际一流建设学科,哲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5个学科获批黑龙江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此外,学校在《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跨入重点大学行列。
黑龙江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优势明显,共设有30个教学院部,拥有涵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管、艺11个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86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5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2个;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拥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含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0门、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入选国家规划教材40部,是黑龙江省唯一入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高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联合设立的中俄学院被教育部列入全国17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之一,入选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黑龙江大学坚持教学立校,以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依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为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性高级专门人才,教育质量优异,教学成果斐然。在2001年和2008年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结论。共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7项;拥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1篇、提名7篇(次),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41篇。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34000名,各类研究生7300余名。建校以来已为龙江和祖国培养了2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有以阎明复、张左己、姜大明等为代表的诸多政界精英;有以叶正大、刘晓江等为代表的多位高级将领,有以李凤林、潘占林等为代表的数十名共和国优秀外交官,有以李锡胤、吕冀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新时期,还陆续涌现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何建章、“网络感动中国人物”陈顺达等先进人物。
黑龙江大学教学设施完备,教学条件优良,校区占地面积1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82亿元,馆藏图书420余万册,拥有可容纳3万余名学生住宿生活的大学城,以及设施先进的实验楼、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游泳馆、餐饮中心等办学基础设施,以及宽带校园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资源。
黑龙江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名师荟萃、人才云集。现在教职员工27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600余人,研究生导师近1000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200余人;获得国家(省)教学名师、全国(省)模范教师、全国(省)优秀教师等各类国(省)级荣誉奖励200余人次,入选国家(省)级各类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40余人次。
黑龙江大学坚持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为重点,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落脚点,走科研兴校之路。现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俄罗斯语言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功能无机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中俄催化技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催化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糖料改良中心、农业部甜菜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众多国家级高端科研创新平台;拥有省首批重点培育智库2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0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7个、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以及满语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院等30余个校级科研机构,现已基本构成多学科、立体化、完整均衡的科研创新发展体系。“十五”以来,共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3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2项,连续多年被SCI、EI、CSSCI收录的论文均达到900余篇,共取得各类科研成果30000余项,其中有1400余项成果获国家、部委、省级的奖励,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5项。李锡胤、潘国民教授主持编撰的《俄汉详解大词典》获国家图书奖,并作为国礼赠送给俄罗斯国家领导人。黑龙江大学编辑出版的《求是学刊》《外语学刊》《自然科学学报》《中国糖料》《满语研究》《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黑龙江教育》《北方法学》《俄罗斯学刊》《远东经贸导报》(俄文版)等高水平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黑龙江大学牢固树立“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的观念,通过整合、凝练和优化校内外优势资源及校企合作等方式,形成了以人文社科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大学科技园为主的综合性科技文化创新服务体系,努力为高教强省和科教兴国做出积极贡献。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黑龙江大学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围绕龙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通过广泛参与决策咨询,承担高层次项目和应用性研究课题,参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担任实际部门顾问等多种形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对俄经贸文化交往和边疆文化大省建设。在自然科学领域,黑龙江大学强化理工科优势特色,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力度,特别是在生物技术、化学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中取得了大批科技创新成果。我国第一个机群并行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无模型控制器、IC卡电脑加油机、L—乳酸菌系列保健产品等科研项目成功实现成果转化,为龙江产生经济效益均数亿元。黑龙江大学积极整合科技资源、搭建成果转化平台,辟建了黑龙江省第一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以计算机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科技产业群体,年均产值上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黑龙江大学校办产业学府书城是全国大学最大的书城,年营业额上亿元,曾获全国文化产业先进集体称号;黑龙江大学出版社作为全国地方性大学出版社的杰出代表,曾多次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并荣获“出版业网站百强”荣誉称号。
黑龙江大学注重通过树立和涵养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以丰富多样的校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构建全方位育人的和谐校园。黑龙江大学曾圆满承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主运动员村任务,开中国大学承办国际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之先河;曾成功承办亚洲男篮锦标赛、全国女篮甲A联赛、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以及教育部主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大型校园文艺演出活动等众多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的大型文化活动。黑龙江大学通过全方位服务体系打造关爱平台,开辟了学生工作一站式服务区、校长信箱、学业导师网络平台、学生工作热线、后勤服务热线、心理咨询热线和“校园110”热线等。黑龙江大学是被教育部确定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并获“全国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十佳和谐校园”等荣誉称号。
黑龙江大学高度重视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坚持开展“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突出对俄办学特色,现已初步建构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和汉语推广工作平台。目前,黑龙江大学已经与23个国家的70余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关系,先后向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西班牙、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埃及等国家派出联合培养学生4000余人,培养来华留学生24000余人次,年均派出各类出国留学学生300余人,培养来华留学生1500余人次。学校拥有中俄人文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教育合作俄语翻译中心,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共建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中俄学院,经教育部批准、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共建的中俄联合研究生学院,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共建的高翻学院,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共建的俄语测试中心,与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与多米尼加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共建的孔子学院及与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延边大学共建的汉语国际推广东北基地等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风雨砥砺开创优良传统,继往开来谱就精彩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黑龙江大学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遵循“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基础、学科为龙头、管理为保障”的四位一体协调发展模式,牢牢把握省部共建的战略机遇,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澎湃的活力和更加豪迈的情怀奔向无限美好的未来,为努力实现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现代化省部共建大学的宏伟目标而开拓奋进、再铸辉煌!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江苏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369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江苏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369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甘肃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554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甘肃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554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甘肃通信工程2012一批理科571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甘肃通信工程2011一批体育类546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福建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22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福建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2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福建通信工程2012一批理科612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福建通信工程2011一批体育类631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云南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28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云南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28哈尔滨工业大学云南通信工程2014一批理科638哈尔滨工业大学云南通信工程2013一批理科629哈尔滨工业大学云南通信工程2012一批理科614哈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吉林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05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吉林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05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吉林通信工程2012一批理科570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吉林通信工程2011一批体育类593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46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466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通信工程2013一批理科452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通信工程2012一批理科469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通信工程2011一批理科503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辽宁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03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辽宁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0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辽宁通信工程2012一批理科584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辽宁通信工程2011一批体育类592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通信工程2016一批理科533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通信工程2016一批理科533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536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通信工程2014一批理科571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通信工程2014二批理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536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通信工程2016一批理科533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536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通信工程2014一批理科571哈尔滨理工大学黑龙江通信工程2014二批理科
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黑龙江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18学校地区专业年份批次类型分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黑龙江通信工程2015一批理科618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黑龙江通信工程2012一批理科566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黑龙江通信工程2011一批体育类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