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 | 366 |
| 校友会(公办三类) | 279 | - |
| 高职排名 | 458 | 554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81 | 101049 | 16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49 | 48929 | 16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29 | 214879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18 | 165607 | 2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09 | 206611 | 20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325 | 203084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63 | 134706 | 20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363 | 134706 | 200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简称为“生态学院”),是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为特色的省级骨干高职建设优秀院校,是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骨干专业建设院校,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和“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是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园林类、环保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理事长和秘书长单位,也是我国北方最早组建的生态环保类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创建于1953年9月,其前身是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所属的“东北森林工业实验学校”,之后两度与东北林学院(现为东北林业大学)合并,曾更名为“东北林学院带岭分院”、“黑龙江林学院”,2004年4月组建“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迄今为止,学校经历了67年的办学历史,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就,在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籍管理、学生公寓管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创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成绩显著,多次受到教育部、国家林草局、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中国龙江森工集团的表彰奖励,曾获全国林业职业院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林业职业院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已为林业及生态建设行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8万余名,学院被誉为“绿色人才的摇篮”和“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学院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院办学和发展的生命线。学院党委、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积极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和开拓就业市场,强化就业教育、指导和服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全体就业工作人员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2010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为85.42%,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十四位;2011年学院经核定的毕业生就业率为97.60%,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了省教育厅学生处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学生家长、社会的好评。
1、领导重视,健全就业机构,完善管理体制
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就业工作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全力帮助学生成才,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院工作的首要位置,建立院系两级就业管理体制。学院实行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成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并且独立设置学院就业工作职能部门—就业指导处,主要负责对全院就业工作的组织、管理、检查、指导、监督和控制;各系成立以系主任为站长的就业指导站,并配备系党总支书记兼副主任主抓系学生和就业工作,全面负责本系毕业生的学生及就业工作。全院就业工作机构健全,形成以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为领导核心,以就业指导处为职能部门,以各系为就业工作主体的科学、完善、高效的就业管理体制,初步形成招生、人才培养、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人才需求相结合的办学模式。
2、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实行就业工作目标化管理
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为了更好地发挥院、处、系就业管理部门的作用,完成学院确定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学院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化管理,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奖惩制度,极大地调动了院、系就业管理部门及全员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首先,确定年度就业目标并下达到就业指导处和各系。根据每年的全院各系各专业毕业生情况和就业形势,确定学院和各系就业工作目标,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在全院就业工作会议上将确定的学院和各系年度就业工作目标,分别下达到就业指导处和各系,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同时将完成就业目标的时间、所需经费及条件保障和奖励标准等项目内容一并明确下达。
其次,抓好就业目标的落实。我院的就业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本着“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原则,从分管就业工作的副院长到就业指导处处长、各系主任及就业工作人员均对就业工作目标完成负有责任。由于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就业目标责任制得到了很好的推进和落实。
再次,抓好就业目标的控制和管理,确保毕业生就业目标的实现。在就业工作目标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采取学院、就业指导处和系就业指导站“三级”监控办法。学院根据就业工作目标落实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学院就业工作,推进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就业指导处安排落实就业工作,落实处内就业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各系就业工作进展情况的统计、检查、协调、控制和宏观管理,对促进全院就业工作目标实现发挥重要职能作用。各系就业指导站根据本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和目标要求,详细安排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就业任务和指标落实到毕业班辅导员、教研室主任或专业教师,力保本系就业工作目标的完成。
最后,抓好就业工作目标化管理实施情况的考核和总结,兑现就业奖惩办法,落实“四到人”(制度到人、责任到人、目标到人、奖励到人)工作机制。此外,实行系(部)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就业经费等与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挂钩,加强对就业工作的跟踪调查和考核,形成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的办学格局。
3、走出去,请进来,建立有效的实习就业基地,积极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创建顶岗实习及就业基地,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实施毕业生有效就业的关键。学院针对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由主管院领导带队,率就业指导处、各系负责人先后几次赴浙江临海、台州、温州、宁波、杭州,江苏苏州、昆山及花侨开发区,大连、北京、上海、河北等地考察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与浙江临海市人才交流中心、昆山花侨国际商务城组织人事局及有关企业、上海亚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杭州宝盛酒店、北京世纪集团下属世纪金源大饭店、世纪华侨饭店、世纪香山饭店、安博集团、河北香河家具城、双叶家具集团、河南防腐集团北京分公司、伟创力(苏州)电子、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哈肉联集团、元申广电、哈尔滨渔业集团、黑龙江森工集团阿城木业园区等企业建立顶岗实习及预就业基地,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有效的就业创造了条件。
采取“请进来”的战略,就业指导处及各系积极与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和中介部门联系,邀请用人单位到学院洽谈校企合作和就业事宜,每年组织多场毕业生招聘会,为毕业生就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依托学院培训中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取“1+1+1”培养模式(1年理论学习、1年半工半读、1年顶岗实习及预就业),为毕业生就业积蓄能量和提升能力,大大提高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水平,极大地促进我院毕业生的有效就业,确保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尤其协议就业率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4、以学生为本,关心关爱学生,全力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和服务工作
把毕业生看作是自己的亲人,带着感情、带着爱心、带着责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时刻为毕业生成长成才着想,关心关爱毕业生,发挥学院就业指导处和各系的作用,全力做好对毕业生的就业教育、指导、信息传递、就业服务等工作,这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
为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提高毕业生的择业能力和技巧,学院积极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教育从入学开始,贯穿人才培养过程,教学中开设《创业与就业指导》课,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人才市场竞争。为强化各系的就业指导工作,组织毕业班辅导员和系(部)主任交流与探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法和经验,进一步提高了系(部)的就业指导能力和自觉性,充分发挥系(部)在毕业生思想教育和就业中的指导作用。
学院加强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择业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思想保证;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毕业生就业合理定位;加强无形就业市场建设力度,总结经验,巩固原有就业市场并加以开发,积极开拓新的就业市场;加强就业信息服务,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快捷、有效的信息;加强外联与沟通、与正规职介公司合作,保证毕业生就业的安全性与质量。
学院就业指导处开通就业信息网,与国家及省信息网联接,并收集大量用人单位需求信息,经过细致严格的审核后,把质量较高且与我院学生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发布。此外,就业指导处还建立了毕业生生源库、就业信息库和用人单位信息库,及时对每年的就业需求信息进行汇总,并按用人单位性质进行分类,以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用人单位进行选择。
5、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创新创业、参军和专升本,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和订单式培养
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毕业生创新创业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省高校大学生创业大赛,鼓励和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为毕业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加强毕业生预征兵的宣传、教育和引导,讲清讲透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报效祖国、立志参军,减少就业压力。
鼓励学生不断提高学历水平,成为高层次人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升本省内统一考试,开通专升本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的“专本沟通和衔接”渠道,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服务,为毕业生提高学历和更好的就业创造条件。
创新就业思维和方法,缩短毕业生就业适应期,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培养适应性强的高端人才,积极与企业全方位合作,广泛开展订单式培养,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变找企业就业为企业找毕业生就业、变毕业时安排就业为入学即就业的转变,以提升毕业生自身就业能力和素质为根本,以学校、家庭帮助为重点,以企业和社会订单需求为核心,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毕业生就业创业新路子,为学院毕业生成才成长和实现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良性循环创造条件。
学院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确定以职业岗位及岗位群能力需求为核心的培养目标,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知识能力体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仿真模拟岗位或顶岗培养高职专门人才。积极开拓就业市场,广开就业门路,建立就业网络和就业基地,逐渐实行“订单式”培养。强化就业指导,实行就业目标化管理,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名列省内同类院校前茅。
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隶属于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是一所轨道交通行业特色鲜明、面向全国招生的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目前全日制招生录取范围覆盖到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与各铁路局集团公司、铁路工程局、中车公司等央企、国企,各城市轨道公司以及近百家地方大型国有、民营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招聘关系。大力推进“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建设,广泛开展与德国比勒费尔德中等企业应用技术大学合作办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3+2”国际班、马来西亚沙巴大学交换生等国际交流项目。每年来校招聘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超过毕业生数,学生就业率稳居在96%以上,呈现出“入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
2021年就业基本情况
一、2021年学院主要就业单位一览表
序号 |
单位名称 |
1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 |
2 |
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
3 |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 |
4 |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 |
5 |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 |
6 |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 |
7 |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 |
8 |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工程分公司 |
9 |
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 |
10 |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
11 |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 |
12 |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 |
13 |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
14 |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15 |
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
16 |
河北京车轨道交通车辆装备有限公司 |
17 |
石家庄东方环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18 |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
19 |
上海浦马机电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20 |
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 |
21 |
北京苏宁物流有限公司 |
22 |
河北城轨有轨电车有限公司 |
23 |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国际工程分公司 |
24 |
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25 |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26 |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
27 |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 |
注:根据就业人数自高到低进行排序(前27名)
二、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方式去向分布
专业名称 |
签就业 协议 形式就业 |
签劳动 合同 形式就业 |
其他 录用 形式就业 |
专科 升普通本科 |
应征 义务兵 |
待就业 |
铁道信号自动控制 |
84.80% |
0.00% |
11.11% |
4.09% |
0.00% |
0.00% |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
80.79% |
0.99% |
16.56% |
1.32% |
0.33% |
0.00% |
铁道供电技术 |
78.92% |
2.41% |
14.46% |
3.01% |
1.20% |
0.00%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76.14% |
2.27% |
14.77% |
5.68% |
1.14% |
0.00% |
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 |
72.04% |
4.30% |
20.43% |
2.15% |
1.08% |
0.00%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 |
70.89% |
0.00% |
21.52% |
6.33% |
1.27% |
0.00% |
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 |
65.63% |
0.00% |
28.13% |
6.25% |
0.00% |
0.00% |
铁路物流管理 |
57.29% |
0.00% |
36.46% |
6.25% |
0.00% |
0.00% |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旅客运输方向) |
38.22% |
0.89% |
53.33% |
6.67% |
0.89% |
0.00% |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 |
37.04% |
0.00% |
48.15% |
11.11% |
3.70% |
0.00% |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
4.60% |
0.00% |
67.82% |
25.29% |
2.30% |
0.00% |
动车组检修技术 |
81.39% |
2.16% |
15.58% |
0.43% |
0.00% |
0.43%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
36.87% |
3.23% |
47.93% |
11.52% |
0.00% |
0.46% |
铁道机车 |
83.81% |
0.54% |
12.95% |
1.62% |
0.36% |
0.72% |
铁道车辆 |
79.17% |
2.50% |
12.50% |
5.00% |
0.00% |
0.83% |
高速铁路客运乘务 |
31.25% |
2.68% |
63.39% |
1.79% |
0.00% |
0.89% |
铁道工程技术 |
67.61% |
1.41% |
23.47% |
6.10% |
0.47% |
0.94%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 |
59.80% |
5.88% |
27.45% |
5.88% |
0.00% |
0.98% |
会计 |
0.00% |
0.00% |
78.46% |
20.00% |
0.00% |
1.54% |
铁道机械化维修技术 |
82.35% |
0.00% |
15.69% |
0.00% |
0.00% |
1.96%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62.63% |
2.11% |
29.47% |
2.11% |
1.58% |
2.11% |
数控技术 |
49.59% |
2.48% |
38.84% |
4.13% |
1.65% |
3.31% |
2021 届毕业生共 22 个专业,就业率在 100% 的专业共有 11 个,分别为铁道运输系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铁道信号自动控制、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3个专业、机电工程系的铁道供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3个专业、城市轨道交通系的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2个专业、管理工程系的铁路物流管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2个专业、以及客运服务系的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旅客运输方向)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