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内蒙古农业大学 | 济南大学 |
|---|---|---|
| 软科(综合) | 198 | 145 |
| 校友会(综合) | 157 | 160 |
| 武书连 | 255 | 104 |
| US排名 | - | 1149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B段 | 441 | 25229 | 41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18 | 30349 | 41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349 | 47211 | 301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76 | 0 | 160 |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提前批B段 | 439 | 25652 | 418 | |
| 2021 | 联合培养 | 本科二批 | 358 | 44971 | 301 | |
| 2021 | 校企合作 | 本科二批 | 357 | 45250 | 30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B段 | 493 | 7061 | 48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88 | 7580 | 48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55 | 11517 | 392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07 | 28595 | 160 | |
| 2021 | 校企合作 | 本科二批 | 451 | 12011 | 392 | |
| 2021 | 联合培养 | 本科二批 | 435 | 14152 | 39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59 | 21461 | 41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27 | 4030 | 488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一段 | 491 | 170660 | 444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一段 | 521 | 107062 | 444 | |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普通类一段 | 522 | 105670 | 444 | |
| 2021 | 走读 | 普通类一段 | 505 | 140150 | 444 | |
| 2021 | 校企合作 | 普通类一段 | 490 | 172768 | 444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普通类一段 | 482 | 191105 | 444 |
内蒙古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林为主,以草原畜牧业为重点办学特色,具有农、工、理、经、管、文、法、艺等8个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具备培养高职高专、学士、硕士及博士的完整高等教育体系。2001年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一省一校”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2012年成为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2013年进入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院校行列。
历史沿革1952年,原河北农学院、平原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和山西农学院的兽医专业整建制迁至归绥(现呼和浩特),组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所本科高等学校——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成立。1960年,内蒙古畜牧兽医学院更名为内蒙古农牧学院。1999年,内蒙古农牧学院和内蒙古林学院合并组建内蒙古农业大学。
济南大学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教育部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山东省重点建设大学和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始建于1948年,建校68年来,学校铭记“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传承“勤奋、严谨、团结、创新”的校风,发扬“艰苦奋斗、凝聚向上、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近22万名校友遍布海内外。
学校现设24个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4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92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5916人。
学校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资助困难学生,在实现“决不让一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目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合理消费的生活需求。
(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的信用贷款,帮助解决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学生在入学前户籍所在地申请办理的助学贷款。
学校高度重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认真落实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就学问题。2008年至2014年,学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发放学生17805人,发放贷款金额9018.74万元。2014年录取的新生入学前可向当地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局或教体局)咨询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并办理相关手续。
(二)绿色通道
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搭建“绿色通道”,保证了新生入学畅通无阻,确保全部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顺利入学。新生入学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确定不同资助方式。
(三)各类资助项目
1.国家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比例为在校生的14%。我校资助标准分为三档,分别为每人2000元、3000元、4000元。七年来,我校共有30764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资助金额达4904万元。
2.校内勤工助学金。在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困难的同时,为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精神,学校坚持“设岗合理、管理规范、流程科学,责任明确”的原则,实行校内勤工助学制度。
3.特殊困难补助。为确保学生在遇到疾病、灾害、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时能得到及时的救助,学校通过设立特殊困难补助的方式,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以解燃眉之急。
4.毕业生求职补贴。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求职中的经济压力,学校执行上级政策为部分经济困难的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
5.辅导员家访。自2009年开始,学校连年划拨专项经费,利用寒假时间走访慰问困难学生家庭,积极探索和建立以家访为主体、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资助育人新模式。七年来,学校共计有教师1281人次参与家访活动,累计走访特困学生家庭1747个。
6.新疆少数民族困难学生补贴、内高班毕业生师范类学费补助、西藏免补专业学生补助。学校关心、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认真执行相关资助政策,让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氛围,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关爱,更加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7.社会类助学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慈善机构、爱心企业、知名校友、各界人士把关注目光投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纷纷来我校设立助学金。我校目前设立的本科生社会类助学金项目有:“同心·光彩助学行动”资助金、天承助学金、学淑助学金、春蕾女大学生资助金、“心·港湾”慈善助学金、济南市环保产业助学金、海可工贸助学金等。七年来,有960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社会类助学金,资助金额达291.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