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中国戏曲学院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
| 校友会(综合) | 243 | 256 |
| 武书连 | 592 | 351 |
| 软科(医药) | - | 35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51 | 15758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2 | 18911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2 | 20619 | 400 | 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81 | 4618 | 45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3 | 50546 | 33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444 | 65578 | 33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30 | 14007 | 456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13 | 17868 | 456 |
中国戏曲学院是中国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培养戏曲艺术高级专门人才的院校,是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在国内戏曲教育领域中,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影响最大,在全国戏曲教育领域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是全国“戏曲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高水平特色大学,被誉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
学院成立于1950年1月,是新中国由国家举办的第一所戏曲教育机构,首任校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词作者田汉先生。校训是“德艺双馨,继往开来”。学院原隶属文化部,最初称文化部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1955年1月正式定名为中国戏曲学校。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制为中国戏曲学院,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0年学院划转北京市,2014年,文化和旅游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中国戏曲学院。
1.我院艺术类专业(动画、绘画、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除外)录取时不分艺术文、理科,自主划定高考文化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下简称自划线)。自划线根据我院不同专业的特点,全面考虑考生的专业成绩和高考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下同),并参考北京市2020年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而划定。
2.考试全部结束后,我院将根据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专业合格、高考成绩达到我院录取自划线的考生,按以下原则录取:
(1)京剧系、表演系、导演系、音乐系的所有专业:
高考成绩达到我院录取自划线,按专业校考成绩排名录取。
(2)舞台美术系:
所有专业高考成绩达到我院录取自划线,将专业校考成绩 60%、高考成绩 40%相加,按综合成绩排名录取。
综合成绩=专业校考成绩×0.6+高考成绩×0.4
(3)戏曲文学系:
戏剧影视文学(戏曲文学)专业:语文单科成绩达到105分,高考成绩达到所在计划省的相应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高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则依次按语文、外语、数学成绩的先后顺序进行单科成绩比较,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
(4)新媒体艺术系:
所有专业美术统考成绩须达到省级统考本科合格线且总分不低于满分的75%(四舍五入取整);
高考成绩达到所在计划省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线,将专业统考成绩 60%、高考成绩 40%相加,按综合成绩排名录取。
综合成绩=专业统考成绩×0.6+高考成绩×0.4
(5)国际文化交流系:
艺术管理(国际文化交流)专业:英语单科成绩达到120分,高考成绩达到所在计划省的相应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高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则依次按语文、外语、数学成绩的先后顺序进行单科成绩比较,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高考成绩达到所在计划省的相应批次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高考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则依次按语文、外语、数学成绩的先后顺序进行单科成绩比较,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录取。
辽宁中医药大学座落于风景秀丽、环境优美的沈阳市,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清昭陵,其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辽宁中医学院,2006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是辽宁省唯一一所培养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中西医临床医学和高级护理人才以及为中医药行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高等医药院校。建校50年来,学校已发展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推进研究生及七年制本硕生教育,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医药学科优势突出,其他相关等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中医药高等教育院校。









